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物體的加速度(a)同時跟合外力(F)和質量(M)兩個因素有關.研究這三個物理量之間的定量關系的思想方法是
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
(“理想實驗法”或“控制變量法”).
(2)某同學的實驗方案如圖1 所示,她想用沙和桶的總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F,為了減小這種做法而帶來的實驗誤差,她先做了兩方面的調整措施:
①用小木塊將長木板無滑輪的一端墊高,目的是
平衡摩擦力
平衡摩擦力

②使沙和桶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目的是使拉小車的力近似等于
沙和桶的總重力
沙和桶的總重力

(3)該同學利用實驗中打出的紙帶求加速度時,處理方案有兩種:
A.利用公式a=
2x
t2
計算;
B.根據(jù)a=
△x
T2
利用逐差法計算.
兩種方案中,你認為選擇方案
B
B
比較合理.
(4)該同學在“保持小車合外力F不變,探究a與小車質量M的關系”時記錄了實驗數(shù)據(jù),并將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中描點,作出a-
1
M
圖象,如圖2所示;圖線與橫軸相交,原因可能是
木板傾角偏小
木板傾角偏小
分析:當一個量與多個量有關系時,則可控制某些量不變,去研究另兩個量的關系;再去改變讓其它量不變,則再去研究剩余的兩個量關系,這種思想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
在實驗中,為了減少這種做法而帶來的實驗誤差,一要排除摩擦力的影響,二要砂桶的重力接近小車所受的合力.
由于做勻變速直線的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總是相等.所以可借助于a=
△x
T2
,利用逐差法計算加速度大小.
解答:解:(1)研究這三個物理量之間的定量關系的思想方法是控制變量法,先保持M不變,研究a與F的關系;再保持F不變,研究a與M的關系.
(2)①用小木塊將長木板無滑輪的一端墊高,使得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等于摩擦力,目的是平衡摩擦力.
②對整體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得,a=
mg
M+m
,則小車的合力F=Ma=
Mmg
m+M
=
mg
m
M
+1
,當沙和桶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小車所受的拉力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
(3)由于做勻變速直線的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總是相等.所以可借助于a=
△x
T2
,利用逐差法計算加速度大。硪环N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a方案必須要從初速度為零開始研究.故選:B.
(4)從圖線看出,開始時,小車所受的合力不為零時,加速度仍然為零,可知平衡摩擦力不足,即木板的傾角偏。
故答案為:(1)控制變量法;(2)①平衡摩擦力;②沙和桶的總重力;(3)B;(4)木板傾角偏小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實驗的原理以及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在本實驗中,知道兩個認為:1、認為小車所受的合力等于繩子的拉力;2、認為沙和沙桶的總重力等于小車所受的合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物體以v0=20m/s的初速度水平向右作勻減速滑行,1s末速度減為v=16m/s,求:
(1)物體的加速度大小與方向?
(2)3s末的速度是多大?物體在前3s內的位移多大?
(3)8s內的位移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質點以v0=2m/s的初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第2秒未速度變?yōu)関2=4m/s,求:(1)物體的加速度大小a(2)第5秒末的速度大小v5(3)第二個2秒內位移大小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0.5m/s,第7s內的位移比第5s內的位移多4m,求:
(1)物體的加速度.
(2)物體在5秒末的速度.
(3)物體在5s內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用F=8N的水平拉力,使質量m=2kg的物體由靜止開始沿光滑水平面做勻加速直線運動,g=10m/s2求:
(1)物體的加速度;
(2)物體在2秒內的位移.
(3)物體在2秒末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個物體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6N水平拉力作用從靜止出發(fā),經2s,速度增加到24m/s.(g取10m/s2)求:
(1)物體的加速度是多大?
(2)物體的質量是多大?
(3)若改用同樣大小的力豎直向上提升這個物體,它的加速度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