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臺小型發(fā)電機產生的電動勢隨時間變化的正弦規(guī)律圖象如圖甲所示。已知發(fā)電機線圈內阻為10.0 Ω,現外接一只電阻為100.0 Ω的燈泡,如圖乙所示,則
A. 理想電壓表V的示數為220 V
B. 電路中的電流方向每秒鐘改變100次
C. 燈泡實際消耗的功率為400W
D. 0到0.005s內通過燈泡的電荷量為 ×10—2C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裝置中,木塊B與水平桌面間的接觸是光滑的,子彈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塊后留在木塊內,將彈簧壓縮到最短.現將子彈、木塊和彈簧合在一起作為研究對象(系統(tǒng)),則此系統(tǒng)在從子彈開始射入木塊到彈簧壓縮至最短的整個過程中( )
A. 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
B. 動量不守恒,機械能不守恒
C. 動量守恒,機械能不守恒
D. 動量不守恒,機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重復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實驗時,為使實驗方便且效果明顯,通電直導線應( )
A. 平行于東西方向,位于小磁針上方
B. 平行于南北方向,位于小磁針上方
C. 平行于東南方向,位于小磁針下方
D. 平行于西南方向,位于小磁針下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下列各物體中,可視作質點的物體是( )
A. 研究公路上行駛的汽車
B. 研究乒乓球運動員拉出的弧圈球
C. 研究表演旋轉動作的芭蕾舞演員
D. 研究在雙杠上表演動作的體操運動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量為mB=2kg的一端帶有四分之一圓軌道的光滑平板車B,開始時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平板車左端靜止著一塊質量為mA=2kg的物體A,一顆質量為m0=0.01kg的子彈以v0=600m/s的水平初速度瞬間射穿A后,速度變?yōu)関=100m/s,A在B上運動恰好能達到圓軌道最高點,求:
①子彈射穿A的瞬時,物體A的速度vA;
②平板車B圓軌道的半徑.(g=10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木塊A放在水平面上的質量為M的斜面B上,現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兩個水平推力F分別作用在A、B上,A、B均保持靜止不動。則( )
A. A與B之間一定存在摩擦力 B. B與地面之間一定存在摩擦力
C. B對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 D. 地面對B的支持力大小一定等于(m+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利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
(1)(多選)為了使測量誤差盡量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
A.組裝單擺須選用密度和直徑都較小的擺球
B.組裝單擺須選用輕且不易伸長的細線
C.實驗時須使擺球在同一豎直面內擺動
D.擺長一定的情況下,擺的振幅盡量大
(2)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的直徑如圖甲,則小球的直徑為________cm。用秒表測出單擺的多個周期如圖乙,秒表讀數為_________s。
(3)改變擺長多次測量,得到多組周期(T)與擺長(l)的值,作出T2—l圖象如圖所示。圖象不過原點的原因可能是測出擺線長度后,在計算擺長時_____________(填:漏加小球半徑或加了小球直徑)。若圖象的斜率為k,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____________。(寫出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湯姆孫的氣體放電管的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不考慮電子重力)( )
A. 若在D1、D2之間不加電場和磁場,則陰極射線應打到最右端的P1點
B. 若在D1、D2之間加上豎直向下的電場,則陰極射線應向下偏轉
C. 若在D1、D2之間加上豎直向下的電場,則陰極射線應向上偏轉
D. 若在D1、D2之間加上垂直紙面向里的磁場,則陰極射線不偏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半徑為R的光滑圓形軌道固定在豎直面內.小球A、B質量分別為m、βm(β為待定系數).A球從左邊與圓心等高處由靜止開始沿軌道下滑,與靜止于軌道最低點的B球相撞,碰撞后A、B球能達到的最大高度均為R,碰撞中無機械能損失.重力加速,碰撞中無機械能損失.重力加速度為g.試求:
(1)待定系數β;
(2)第一次碰撞剛結束時小球A、B各自的速度和B球對軌道的壓力;
(3)小球A、B在軌道最低處第二次碰撞剛結束時各自的速度,并討論小球A、B在軌道最低處第n次碰撞剛結束時各自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