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物塊A、B,可看作質點的物塊C放在B的右端,開始時用手使A、B之間壓縮了一根勁度系數(shù)較大的輕彈簧,彈簧與物塊A、B都不粘連;然后突然放手使A、B各自向左、右彈射出去,在B向右運動過程中,C最終停在B上.已知彈簧被手壓縮時的彈性勢能E=12J,三物塊的質量為mA=2kg,mB=mc=1kg,C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求:
(1)B的長度L至少多長.
(2)若C是在突然放手的同時,以v0=3m/s向左運動,求C相對地面向左運動的最大位移S.(設B足夠長的)
精英家教網(wǎng)
(1)由于彈簧與物塊A、B不粘連,突然把壓縮的輕彈簧放手,使A、B在短時間彈射出去,此時C的速度不改變,仍然為0.設B、C質量均為m,放手后A、B的速度分別為v1、v2
A、B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 0=mA v1-m v2---(1)
A、B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E=
1
2
mAv12+
1
2
m
v22
---(2)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v2=4m/s                                    
設B、C同速為v3,B、C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 m v2=2m v3---(3)
得   v3=2m/s                                                
對B、C系統(tǒng),椐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摩擦生熱Q=△EK
f S=
1
2
m
v22
-
1
2
×2m
v23
---(4)
即μmgL=
1
2
m
v22
-
1
2
×2m
v23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B的最短長度L=2m                                
(2)因為B、C都作加速度大小相同的勻減速運動,C先將速度減到零,以后再向右運動,則C將速度減到零時有向左運動的最大對地位移S.
對C,據(jù)動能定理   W=△EK
-μmg S=0-
1
2
mv02
---(5)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S=2.25m                                          
答:(1)B的長度L至少為2m.
(2)C相對地面向左運動的最大位移S為2.25m.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8?黃岡模擬)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直線MN右側有垂直于水平面的勻強磁場,一個電阻為R的矩形線框abcd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定拉力作用,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進入磁場,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又向左離開磁場.在整個運動過程中ab邊始終平行于MN.則線框向右運動進入磁場和向左運動離開磁場這兩個過程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木塊A和B,mA=0.5kg,mB=0.4kg,它們的上表面是粗糙的,今有一小鐵塊C,mC=0.1kg,以初速v0=20m/s沿兩木塊表面滑過,最后停留在B上,此時B、C以共同速度v=3m/s運動,求:
(1)A運動的速度vA=?
(2)小鐵塊C剛離開A時的速度v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著長為L,質量為M的長木板,在長木板左端放一質量為m的物塊(可視為質點),開始時物體和長木板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物塊和長木板間是粗糙的.今對物塊m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有質量為2kg的長木板B,模板B右端距豎直墻s=4m,木板B上有一質量為1kg的金屬塊A,金屬塊A和木版B間滑動摩擦因數(shù)μ=0.20.開始A以υo=3m/s的初速度向右運動,木板B很長,A不會從B上滑下,木板B與豎直墻碰撞后以碰前速率返回,且碰撞時間極短.g取10m/s2.求
(1)木半B碰墻前,摩擦力對金屬塊A做的功
(2)A在B上滑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
(3)A在B上滑動,A相對B滑動的路程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靜止著一塊質量為M=5kg的長方體木板A,木板的左端靜止放置著一質量為m=2kg的物塊B,已知AB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5,經(jīng)過實驗發(fā)現(xiàn)當對物塊B施加一個大小為16N水平向右的拉力F后經(jīng)過2s物塊B被拉到木板的右端,g取10m/s2,求:
(1)2s內木板A的位移與2s末木板A的速度;
(2)要使B在A上運動的對地加速度是A對地加速度的2倍則加在物塊上水平向右的拉力應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