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20.如圖1所示,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在此實驗中:

(1)要求所掛重物的質量遠遠小于小車和所加砝碼的質量,此時才能近似認為所掛重物的重力大小等于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
(2)如圖3為某次實驗由打點計時器得到的紙帶,每兩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F(xiàn)點對應時刻小車的速度大小為1.0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1.6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
(3)若某次小車和所加砝碼的質量M一定時,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已畫出a-F圖象(圖3).根據(jù)圖象判定:當M一定時,a與F成正比關系.且此次實驗M=0.5kg.

分析 1、實驗時我們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近似等于重物的總重力,但實際不是,實際的拉力為$\frac{Mmg}{M+m}$,只有在M>>m的情況下近似認為拉力等于mg.
2、F點的速度可由E到G點的平均速度求出,加速度可由勻變速運動的規(guī)律:△x=at2求解.
3、根據(jù)圖象可知,a與F成正比,a-F圖象的斜率等于物體的質量的倒數(shù),據(jù)此分析即可.

解答 解:(1)假設小車的加速度為a,拉力為F
對重物:mg-F=ma;對小車:F=Ma;
聯(lián)立得:F=$\frac{Mmg}{M+m}$,故只有在M>>m的情況下近似認為拉力等于mg.
(2)紙帶上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所以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是T=0.1s.
根據(jù)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得D點的速度為:
vF=$\frac{{x}_{EG}}{2T}=\frac{0.4065-0.2075}{0.2}=1.0m/s$
根據(jù)逐差法求解加速度:a=$\frac{{x}_{DG}-{x}_{AD}}{9{T}^{2}}=\frac{0.4065-0.1315-0.1315}{0.09}$=1.6m/s2
(3)a-F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的直線,則當M一定時,a與F成正比,圖象的斜率表示質量的倒數(shù),則有:M=$\frac{4.00}{8.00}=0.5kg$.
故答案為:(1)遠遠小于;(2)1.0,1.6;(3)正比;0.5

點評 能夠知道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利用勻變速直線的規(guī)律以及推論解答實驗問題的能力,在平時練習中要加強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只要真正掌握了實驗原理就能順利解決此類實驗題目,而實驗步驟,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都與實驗原理有關,故要加強對實驗原理的學習和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質量為m=1kg的小物塊輕輕放在水平勻速運動的傳送帶上的P點,隨傳送帶運動到A點后水平拋出,小物塊恰好能沿圓弧切線從B點進入豎直光滑的圓弧軌道下滑.B、C為圓弧的兩端點,其連線水平,已知圓弧半徑R=1.0m,圓弧對應圓心角θ=106°,軌道最低點為O,A點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小物塊離開C點后恰能無碰撞沿固定斜面向上運動(沒有畫出斜面),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frac{1}{3}$(g=10m/s2,cos53°=0.6,sin53°=0.8)試求:

(1)小物塊離開A點時的水平初速度vA
(2)小物塊經過O點時對軌道的壓力.
(3)沿斜面上運動到最高點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中,某同學在打出的如圖1所示的紙帶上按打點的先后順序,每隔一定的點共選取了O、A、B、C、D、E六個計數(shù)點.現(xiàn)用剪刀從它們的分界點將紙帶剪開,得到五段紙帶,將這五段紙帶按從短到長的順序但不重疊地貼在坐標系中,如圖2所示.

(1)在該實驗中,一定需要的做法或實驗器材是D.
A.小車的質量遠大于鉤碼的質量      B.平衡摩擦力       C.彈簧秤          D.電火花打點計時器
(2)若把每一段紙帶的左上端連接起來,結果得到一條傾角為θ的傾斜直線,那么,這條直線表示的是v-t圖象,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ta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用一把尺子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方案.如圖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與桌面相切),B是質量為m的滑塊(可視為質點).第一次實驗,如圖(a)所示,將滑槽末端與桌面右端M對齊并固定,讓滑塊從滑槽最高點由靜止滑下,最終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測出滑槽最高點距離桌面的高度h、M距離地面的高度H、M與P間的水平距離x1;第二次實驗,如圖(b)所示,將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并固定,讓滑塊B再次從滑槽最高點由靜止滑下,最終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測出滑槽末端與桌面右端M的距離L、M與P′間的水平距離x2

(1)在第二次實驗中,滑塊在滑槽末端時的速度大小為${x}_{1}\sqrt{\frac{g}{2H}}$.(用實驗中所測物理量的符號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2)(多選)通過上述測量和進一步的計算,可求出滑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下列能引起實驗誤差的是BCD
(A)h的測量      (B)H的測量     (C)L的測量      (D)x2的測量
(3)若實驗中測得h=15cm、H=25cm、x1=30cm、L=10cm、x2=20cm,則滑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利用氣墊導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傾斜的氣墊導軌;導軌上A點放置帶有長方形遮光條的滑塊,其總質量為M,左端由跨過光滑電荷量的輕質細繩與質量為m的小球相連;導軌上B點有一光電門,可以測量遮光片經過光電門時的時間t,用L表示A點到光電門B處的距離,d表示遮光片的寬度,將遮光片通過電門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塊通過B點時的瞬時速度,實驗時滑塊在A處在A處由靜止開始運動.
(1)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的寬度d,結果如圖2所示,由此讀出d=3.040cm.
(3)某次實驗測得氣墊導軌的傾斜角為θ,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塊從A點到B點過程中,m和M組成的系統(tǒng)動能增加量可表示為△Ek=$\frac{(M+m)0w0ebfl^{2}}{2{t}^{2}}$,系統(tǒng)的重力勢能減少量可表示為△Ep=(m-Msinθ)gL,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若△Ek=△Ep,則可認為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從地面斜上拋的物體到達最高點時的速度為24m/s,落地時的速度為30m/s,求:
(1)物體拋出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物體在空中飛行的時間T;
(3)射高Y和射程X.(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是一種測定磁感應強度B的裝置,在天平的一端掛個矩形線圈,它的底邊放在待測的勻強磁場中,磁場方向與線圈平面垂直,線圈匝數(shù)n=10,底邊長L=20cm.當線圈通0.2A電流時,天平達到平衡,然后保持電流大小不變,使電流反向,此時發(fā)現(xiàn)天平左盤再加入△m=36g的砝碼才能使天平平衡.求磁感應強度B的大。╣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圖中虛線框內存在一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現(xiàn)通過測量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所受的安培力,來測量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貌糠制鞑囊言趫D中給出,其中D為位于紙面內的U形金屬框,其底邊水平,兩側邊豎直且等長;E為直流電源;R為電阻箱;A為電流表;S為開關.此外還有細沙、天平、米尺和若干輕質導線.
(1)為完成實驗某同學設計了上面的電路,并連接完好.
(2)完成下列主要實驗步驟中的填空
①保持開關S斷開,在托盤內加入適量細沙,使D處于平衡狀態(tài);然后用天平稱出細沙質量m1;
②閉合開關S,調節(jié)R的值使電流大小適當,在托盤內重新加入適量細沙,使D重新處于平衡狀態(tài);然后讀出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I,并用天平稱出此時細沙的質量m2;
③用米尺測量D的底邊長度l;
(3)用測量的物理量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可以得出B=$\frac{{({{m_1}-{m_2}})g}}{I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某同學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電磁感應的產生,發(fā)現(xiàn)將條形磁鐵快速插入(或拔出)線圈時,甲圖中的電流表發(fā)生明顯偏轉,乙圖中的小燈泡始終不發(fā)光(檢查電路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試分析小燈泡不發(fā)光的原因:通過燈泡的電流太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