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的實驗中,已有器材有待測電池、開關和導線,配合下列哪組儀器,可以達到實驗目的

[  ]

A.一塊電流表和一個電阻箱

B.一塊電流表、一塊電壓表和一個滑動變阻器

C.一塊電壓表和一個電阻箱

D.一塊電流表和一個滑動變阻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位同學在“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實驗中測得幾組U、I數(shù)據(jù),并作出了如圖所示的U-I圖象,則由圖象求得該電源的電動勢為
1.4
1.4
V,電源的內(nèi)阻為
0.5
0.5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在“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的實驗中:

(1)請你不改動已接導線,在(甲)圖中把還需要連接的導線補上.
(2)說明閉合電鍵前,應使變阻器滑片處在
阻值最大或(最左端)
阻值最大或(最左端)
位置上.測得該電源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乙)所示,則縱坐標表示的是該電路的
路端
路端
電壓,
(3)該電源的電動勢為
1.8
1.8
V,比真實值
偏小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或相等);內(nèi)電阻為
2
2
Ω.比真實值
偏小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或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實驗中,已連接好部分實驗電路.

(1)按如圖甲所示的實驗電路,把圖乙中剩余的電路連接起來.
(2)在圖乙的電路中,為避免燒壞電表,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
B
B
端(填“A”或“B”).
(3)圖10是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的U-I圖象,由圖可知,電源的電動勢E=
1.50
1.50
V,內(nèi)阻r=
1
1
Ω,短路電流I=
1.5
1.5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驗證“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連在車的左端.將數(shù)字測力計固定在小車上,小車放在長木板上.在數(shù)字測力計的右側拴有一細線,細線跨過固定在木板邊緣的定滑輪與一重物相連,在重物的牽引下,小車在木板上加速運動,數(shù)字測力計可以直接顯示細線拉力的大。精英家教網(wǎng)
①采用數(shù)顯測力計測量細線拉力與用重物重力代替拉力的方法相比
 
(填選項前的字母)
A.可以不用平衡摩擦力
B.直接測量小車(包括測力計)所受的拉力,可以減少誤差
C.利用此實驗裝置不用測量重物的質(zhì)量
D.重物的質(zhì)量要遠遠小于小車和數(shù)顯測力計的總質(zhì)量
②圖乙是某同學在此實驗中獲得的一條紙帶,其中兩相鄰計數(shù)點間有四個點未畫出.已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
 
m/s2
③保持小車和數(shù)字測力計的總質(zhì)量一定,改變鉤碼的質(zhì)量,測出相應的加速度.采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jù).請同學們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做出a-F圖象.
④試分析上圖中圖象不過坐標原點的原因:
 

(2)在“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的實驗中,備有如下器材:
A.干電池
B.電流表(0~0.6A、內(nèi)阻約0.1Ω)
C.靈敏電流計G(滿偏電流Ig=200μA、內(nèi)阻rg=500Ω)
D.滑動變阻器(0~20Ω、2.0A)
E.電阻箱R
F.開關、導線若干
①由于沒有電壓表,需要把靈敏電流計G改裝成量程為2V的電壓表,需串聯(lián)一個阻值為
 
Ω的電阻.
②改裝后采用如圖甲所示電路進行測量,請在乙圖上完成實物連線.
精英家教網(wǎng)
③在閉合開關S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動
 
(填“a端”、“中央”或“b 端”).
④丙圖為該實驗繪出的I1-I2圖線(I1為靈敏電流計G的示數(shù),I2為電流表A的示數(shù)),由圖線可求得被測電池的電動勢E=
 
 V,內(nèi)電阻r=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實驗中,通過改變滑動變阻器電阻大小,
測量并記錄多組電壓和相應電流值,某同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與預想的實驗結果不一致.
(1)由實驗數(shù)據(jù)來分析,他所連接的電路可能是下列電路圖中的
 

U/V 0.60 0.70 0.80 10.90 1.00 1.10
I/A 0.18 0.21 0.25 0.27 0.30 0.33
精英家教網(wǎng)
(2)如圖為某同學根據(jù)正確的電路圖做出的U-I圖線,由該圖線可得被測干電池的電動勢
E=
 
V,內(nèi)阻r=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