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如圖所示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的“探究做功與速度的關系”的實驗裝置.他們將光電門固定在直軌道上的O點,將拉力傳感器固定在質量為M的小車上,用不可伸長的細線通過一個定滑輪將小車與鉤碼相連,用拉力傳感器記錄小車所受拉力F的大小,通過光電門記錄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結合遮光條的寬度d計算出小車通過光電門時的速度,該小組提出如下兩種操作方案:
(1)方案一:用同一鉤碼通過細線拉同一小車,每次小車從不同位置由靜止釋放,各位置A、B、C、D、E、F、G(圖中只標出了G)與O點間的距離s分別為s1、s2、s3、s4、s5、s6、s7.用該實驗方案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測量鉤碼的重力;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利用圖象法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若以s為橫軸,以$\frac{1}{{t}^{2}}$(填“t”“t2”“$\frac{1}{t}$”或“$\frac{1}{{t}^{2}}$”)為縱軸作為的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可得出做功與速度的關系.
(2)方案二:用不同的鉤碼通過細線拉同一小車,每次小車都從同一位置(與O點之間距離為s0)由靜止釋放.用該實驗方案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測量鉤碼的重力;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只要已知量和測得量滿足關系F=$\frac{{md}^{2}}{2{s}_{0}}•\frac{1}{{t}^{2}}$,即可得出做功與速度的關系.  
(3)為了減小兩種方案的實驗誤差,下列做法正確的是BD.
A.增大遮光條的寬度使其寬度測量的相對誤差盡量小
B.對同一遮光條,多測幾次寬度以減小偶然誤差
C.鉤碼質量應當遠小于小車質量
D.調節(jié)定滑輪高度,使連接小車的細線與軌道嚴格平行.

分析 (1)繩子的拉力由力傳感器直接得出,不需要用鉤碼的重力代替,不需要測量鉤碼重力,本方案根據(jù)物體的位移與速度,來探究合外力與物體的速度的變化關系,有無摩擦力不影響實驗;
(2)本方案研究合外力做的功與動能的變化量的關系,所以要平衡摩擦力,根據(jù)動能定理求解需要滿足的物理關系;
(3)根據(jù)實驗的要求與注意的事項分析即可.

解答 解:(1)繩子的拉力由力傳感器直接得出,不需要用鉤碼的重力代替,不需要測量鉤碼重力,該實驗中已經(jīng)測量了物體的位移與速度,來探究合外力與物體的速度的變化關系,所以是否存在摩擦力對該實驗沒有影響.故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該實驗中,根據(jù)W=Fs,F(xiàn)=ma和$s=\frac{{v}^{2}}{2a}$,根據(jù)動能定理可知,$Fs=\frac{1}{2}m{v}^{2}$,則有$s=\frac{{v}^{2}}{2a}=\frac{zyraj7k^{2}}{2a}•\frac{1}{{t}^{2}}$,鉤碼不變,則加速度不變,若s-$\frac{1}{{t}^{2}}$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可得出做功與速度的關系.
(2)繩子的拉力由力傳感器直接得出,不需要用鉤碼的重力代替,不需要測量鉤碼重力,要研究合外力做的功與動能的變化量的關系,所以要平衡摩擦力,
根據(jù)動能定理得:Fs0=$\frac{1}{2}m{v}^{2}$,則有F=$\frac{{md}^{2}}{2{s}_{0}}•\frac{1}{{t}^{2}}$,即只要滿足F=$\frac{{md}^{2}}{2{s}_{0}}•\frac{1}{{t}^{2}}$即可得出做功與速度的關系.
(3)A、該實驗中,物塊通過光電門的速度:$v=\fraczf7piok{t}$,使用的是遮光板通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所以減小遮光條的寬度使其寬度的測量的相對誤差盡量。蔄錯誤;
B、由于測量的過程中總存在一定的偶然誤差,所以同一d值的測量多測幾次以減小偶然誤差.故B正確;
C、由(1、2)的分析可知,鉤碼重力對實驗的結果沒有影響.故C錯誤;
D、外力做功:$W=Fs=\frac{1}{2}m{v}^{2}$,調節(jié)滑輪高度,使連接小車的細線與軌道平行,可以保證合外力不會發(fā)生變化.有助于提高實驗的精確度.故D正確.
故選:BD
故答案為:(1)不需要;不需要;$\frac{1}{{t}^{2}}$;(2)不需要;需要;F=$\frac{{md}^{2}}{2{s}_{0}}•\frac{1}{{t}^{2}}$;(3)BD

點評 該實驗不同于課本中的實驗,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要設法理解實驗的原理,然后再根據(jù)實驗的原理進行解答,注意繩子的拉力由力傳感器直接得出,不需要用鉤碼的重力代替,不需要測量鉤碼重力,屬于中檔題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為了使實驗能夠順利進行,且盡量減小誤差,你認為下列說法或做法能夠達到上述目的是(  )
A.使用測力計前應校對零點
B.用測力計拉細繩套時,拉力應沿彈簧的軸線,且與水平木板平行
C.兩細繩套必須等長
D.用測力計拉細繩套時,拉力應適當大些,但不能超過測力計量程
E.橡皮筋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F.實驗中兩次拉細繩套須使結點到達同一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某同學做“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實驗,設置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彈簧測力計A掛于固定點P,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M.彈簧測力計B的一端用細線系于O點,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結點O靜止在某位置.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shù),并在貼于豎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O點的位置和拉線的方向.
(1)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改變拉力,重復多次實驗時,要求O點不一定(“一定”或“不一定”)靜止在同一位置.
(2)在某次實驗中,若該同學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A的指針稍稍超出量程,請你提出兩條解決辦法:
①減小M的質量,②減小OA與豎直線之間的夾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某同學做探究合力做的功和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用1條橡皮筋時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每次實驗中橡皮筋伸長的長度都保持一致.實驗中小車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1)木板水平放置,小車在橡皮筋作用下運動,當小車速度最大時,關于橡皮筋所處的狀態(tài)與小車所在的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橡皮筋仍處于伸長狀態(tài)        B.橡皮筋恰好恢復原長
C.小車緊靠著打點計時器        D.小車已超過兩個鐵釘?shù)倪B線
(2)如圖2所示是某次操作正確的情況下,在頻率為50Hz的電源下打點計時器記錄的一條紙帶,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紙帶的F~I(填“A~F”或“F~I”)部分進行測量,速度大小為0.76m/s.
(3)通過該實驗的正確操作和正確處理數(shù)據(jù),應該得出合力做的功w和物體速度v變化的關系式是W∝v2(用本問中的字母表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一太陽能電池板,測得它的開路電壓為800mV,短路電流為40mA,若將該電池板與一阻值為60Ω的電阻器連成一閉合電路,則它的路端電壓是( 。
A.0.20 VB.0.40 VC.0.60 VD.0.80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5.我國研制的作業(yè)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創(chuàng)造了下潛7062米的載人深潛紀錄,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強的潛水器.假設某次海試活動中,“蛟龍?zhí)枴蓖瓿珊5兹蝿蘸筘Q直上浮,從上浮速度為v時開始計時,此后蛟龍?zhí)杽驕p速上浮,經(jīng)過時間t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減為零.求:
(1)蛟龍?zhí)杽驕p速上浮時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蛟龍?zhí)栐趖0(t0<t)時刻距離海平面的深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放射性原子核${\;}_{92}^{238}$U先后發(fā)生α衰變和β衰變后,變?yōu)樵雍?{\;}_{91}^{234}$Pa.已知${\;}_{92}^{238}$U質量為m1=238.029 0u,${\;}_{91}^{234}$Pa質量為m2=234.023 9u,α粒子的質量為mα=4.002 6u,電子的質量為me=0.000 5u.(原子質量單位1u相當于931.5MeV的能量)則:
①寫出放射性衰變方程.
②原子核${\;}_{92}^{238}$U衰變?yōu)?{\;}_{91}^{234}$Pa的過程中釋放能量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如圖1所示是某同學做“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圖,圖中是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把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釋放.小車每次實驗中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點的紙帶測出.

(1)實驗中,小車會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在不加橡皮筋時,使木板適當傾斜來平衡摩擦阻力.下面操作正確的是D
A.放開小車,能夠自由下滑即可
B.放開小車,能夠勻速下滑即可
C.放開拖著紙帶的小車,能夠自由下滑即可
D.放開拖著紙帶的小車,能夠勻速下滑即可
(2)關于本實驗的操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D
A.每次實驗必須設法算出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B.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沒有必要保持一致
C.實驗時,應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并由靜止釋放
D.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再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
(3)在正確操作的情況下,打在紙帶上的點并不都是均勻的.如圖2為第三次實驗中通過打點計時器獲得的紙帶,其中每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一個點未標出.已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周期為0.02s.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圖2中的CD段(填AB或CD)來計算小車的速度v.

(4)下表是本實驗的數(shù)據(jù)記錄表,根據(jù)圖2填寫第三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
物理量
橡皮筋做的功小車獲得的速度vn小車速度的平方v02
1W1.001.00
22W1.401.96
33W
44W1.983.92
55W2.245.02
(5)以v2為橫軸、W為縱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根據(jù)以上記錄表中的數(shù)據(jù)描點,圖中已描出了第1、2、4、5次實驗的點.請根據(jù)第三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在圖3中描出相應的點,并作出W-v 2圖象.

(6)根據(jù)圖象分析,得到的結論是W∝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某同學想探究平拋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為了能較準確地描繪小球的運動軌跡,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將你認為正確的選項前面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
A.通過調節(jié)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釋放小球的位置必須不同
C.小球運動時不應與木板上的白紙(或方格紙)相觸
D.將小球的位置記錄在紙上后,取下紙,用直尺將點連成折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