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0.某校物理興趣小組的甲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電路來測電源電動勢E、內阻r及電阻Rx的阻值,實驗器材有:
待測電源E,待測電阻Rx,電壓表V(量程為0.3V,內阻很大),電阻箱R(0-99.99Ω),單刀單擲開關S1,單刀雙擲開關S2,導線若干.
(I)先測電阻Rx的阻值,甲同學完成如下操作:閉合S1,將S2切換到a,調節(jié)電阻箱,讀出其示數尺R1和對應的電壓表示數U1,保持電阻箱示數不變,將S2切換到b,讀出電壓表的示數U2,則電阻Rx的表達式為Rx=$\frac{({U}_{2}-{U}_{1}){R}_{1}}{{U}_{1}}$;

(2)甲同學已經測得電阻Rx=6.50Ω,繼續(xù)測電源電動勢E 和內阻r的阻值,該同學的做法是:閉合S1,將S2切換到a,多次調節(jié)電阻箱,讀出多組電阻箱示數R和對應的電壓表示數U,由測得的數據,繪出了如圖2所示的$\frac{1}{U}-\frac{1}{R}$圖線,則電源電動勢E=4.00V,內阻r=1.50Ω(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分析 (1)將開關S2切換到a,讀出電阻箱示數R1和對應的電壓表示數U1,從而求出電路中的電流,保持電阻箱電阻不變,將開關S2切換到b,讀出電壓表的示數U2.通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求出則電阻Rx的表達式;
(2)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求出$\frac{1}{U}關于\frac{1}{R}$的表達式,結合圖象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電動勢和內電阻.

解答 解:(1)由于R和Rx串聯(lián),所以通過R1的電流為 I=$\frac{{U}_{1}}{{R}_{1}}$.
將開關S2切換到b,讀出電壓表的示數U2,則RX兩端的電壓為U2-U1,所以可得:Rx=$\frac{{U}_{2}-{U}_{1}}{I}=\frac{({U}_{2}-{U}_{1}){R}_{1}}{{U}_{1}}$.
(2)根據E=U+$\frac{U}{R}$(Rx+r),有$\frac{1}{U}$=$\frac{1}{E}$+$\frac{1}{R}$$•\frac{{R}_{x}+r}{E}$,
比照直線方程y=kx+b,有截距$\frac{1}{E}$=b=0.25,
所以,E=4.00V;
斜率k=$\frac{2.25-0.25}{1.00}$=2,
又k=$\frac{{R}_{x}+r}{E}$,已測出Rx=6.50Ω,
求得:r=1.50Ω
故答案為:(1)$\frac{{({U_2}-{U_1}){R_1}}}{U_1}$;(2)4.00;1.50

點評 本題關鍵抓住串聯(lián)電路電流相等,設計測量電阻的方法,也可以不求電流,直接根據串聯(lián)電路電壓與電阻成正比,求得電阻Rx的表達式,遇到圖象問題一般從圖象的斜率和截距著手解題,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一個物體從高h的光滑曲面頂端由靜止狀態(tài)開始下滑,如圖,不計空氣阻力,求物體滑到曲面底端時的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如圖是在同一直線上運動的物體甲、乙的位移圖象.由圖象可知是( 。
A.甲比乙先出發(fā)B.甲和乙從同一地方出發(fā)
C.甲的運動速率小于乙的運動速率D.甲的出發(fā)點在乙前面X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所示,質量為m長度為L的金屬棒MN兩端由等長的輕質絕緣細線水平懸掛,處于豎直向上的勻強磁場中,棒中通以由M向N的電流為I,平衡時兩懸線與豎直方向夾角均為θ=30°.
(1)求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
(2)將這個勻強磁場大小保持B’=B不變,僅方向逆時針旋轉90°(如下圖所示),重新平衡的時候,細線與豎直方向夾角θ為多少?每根細線拉力減少了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甲所示,88匝的線圈(為表示線圈的繞向,圖中只畫了2匝)兩端A、B與一個電壓表相連,線圈內有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線圈中的磁通量按圖乙所示的規(guī)律變化.
(1)電壓表的讀數是多少?
(2)請判斷,在線圈上感生電場的方向是逆時針還是順時針?
(3)A、B兩端,哪端應該與電壓表的正接線柱相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測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時,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圖中長木板水平固定.

(1)實驗過程中,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應接在交流(填“直流”或“交流”)電源上.調整定滑輪高度,使細線與長木板平行.
(2)將木塊放在靠近電火花計時器處,先接通電源后釋放木塊,木塊在細線拉力的作用下向前運動,圖乙為此過程打出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從比較清晰的點跡起,在紙帶上標出了連續(xù)的5個計數點A、B、C、D、E,相鄰兩個計數點之間都有4個點跡沒有標出,測出計數點間的距離如圖乙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接在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兩端,則此次實驗中木塊運動的加速度的測量值a=1.0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將砝碼盤和砝碼的總重視為細線中的拉力,不斷改變砝碼盤內砝碼的個數,測出多個不同拉力作用下的木塊的加速度,并作出如圖丙所示的a-F圖線,縱軸截距為-b,橫軸截距為c,直線的斜率為k.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則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frac{g}$.
(4)分析本實驗結果產生誤差的可能原因(寫出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材料中的“全長1776千米”、“時速為200千米”指的是(  )
A.位移和瞬時速度B.位移和平均速度C.路程和瞬時速度D.路程和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如圖所示,一水平放置的金屬板正上方有一固定的正點電荷Q,一表面絕緣的帶正電小球(可視為質點且不影響Q的電場)從左端以v0滑上金屬板上,沿光滑的上表面向右運動到右端,在此過程中(  )
A.小球作勻速直線運動B.小球作先減速后加速的運動
C.小球受到的合外力做的功為零D.電場力對小球做功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物理學家在人類發(fā)展的道路上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一個對亞里士多德的“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提出質疑的科學家是牛頓
B.牛頓在給出萬有引力公式F=$\frac{GMm}{{R}^{2}}$的同時也給出了引力常量G的數值
C.伽利略用實驗的方法證實了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
D.法拉第最先提出了場的概念,并最先用電場線形象地描繪電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