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fā)射地球同步衛(wèi)星時,先將衛(wèi)星發(fā)射至近地圓軌道1,然后經(jīng)點火,使其沿橢圓軌道2運行,最后再次點火,將衛(wèi)星送入同步圓軌道3.軌道1、2相切于Q點.軌道2、3相切于P點(如圖),則( 。
A.衛(wèi)星在軌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軌道1上的速率
B.衛(wèi)星在軌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軌道1上的角速度
C.衛(wèi)星在軌道1上經(jīng)過Q點時的速率小于它在軌道2上經(jīng)過Q點時的速率
D.衛(wèi)星在軌道2上經(jīng)過P點時的速率大于它在軌道3上經(jīng)過P點時的速率

分析 根據(jù)人造衛(wèi)星的萬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出線速度、角速度、和向心力的表達式進行討論即可.

解答 解:AB、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根據(jù)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設衛(wèi)星的質量為m、軌道半徑為r、地球質量為M,有G$\frac{Mm}{{r}^{2}}$=ma=m$\frac{{v}^{2}}{r}$=mω2r
解得:v=$\sqrt{\frac{GM}{r}}$,ω=$\sqrt{\frac{GM}{{r}^{3}}}$,軌道3半徑比軌道1半徑大,衛(wèi)星在軌道1上線速度與角速度都較大,故AB錯誤;
C、從軌道1到軌道2,衛(wèi)星在Q點是做逐漸遠離圓心的運動,要實現(xiàn)這個運動必須使衛(wèi)星所需向心力大于萬有引力,所以應給衛(wèi)星加速,增加所需的向心力.
所以衛(wèi)星在軌道1上經(jīng)過Q點時的速率小于它在軌道2上經(jīng)過Q點時的速率,故C正確;
D、在橢圓軌道遠地點實施變軌成圓軌道是做逐漸遠離圓心的運動,要實現(xiàn)這個運動必須萬有引力小于衛(wèi)星所需向心力,所以應給衛(wèi)星加速,增加所需的向心力,衛(wèi)星在軌道3上經(jīng)過P點的速率大于在軌道2上經(jīng)過P點的速率,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關鍵抓住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先列式求解出線速度和角速度的表達式,再進行討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如圖一列簡諧橫波,其中p點振動方向向上,則此波的傳播方向是向左,當a點第二次回到平衡位置時,質點a經(jīng)過的路程 為0.30 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電路中,R1=R2=R3=R4=3歐,則:

(1)A、B間的總電阻多少?
(2)若在導線CE上接電流表A1、DF上接電流表A2,且UAB=4V,則A1、A2度數(shù)分別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用同一張底片對著小球運動的路徑每隔$\frac{1}{10}$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圖所示,則小球在1-6cm過程運動的平均速度以及在3.5cm處的瞬時速度分別是( 。
A.0.25m/s,0.17m/sB.0.17m/s,0.225m/s
C.0.17m/s,0.17m/sD.0.17m/s,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截面積為矩形的金屬導體,放在磁場中,當導體中通有電流時,導體上下表面的電勢UM和UN的關系是( 。
A.UM>UNB.UM=UNC.UM<UN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關于天然放射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γ射線不帶電,穿透本領最強
B.核裂變與核聚變都伴有質量虧損
C.某原子核經(jīng)過一次α衰變和兩次β衰變后,核內中子數(shù)不變
D.原子核平均結合能越小,原子核越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質量為2kg的物體A以5m/s的速度向北運動,另一個質量為0.5kg的物體B以10m/s的速度向西運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EKA=EKBB.EKA>EKB
C.EKA<EKBD.因運動方向不同,無法比較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光子的能量ε=$\frac{hC}{λ}$,動量P=$\frac{h}{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如圖所示,用同樣材料做成的A、B、C三個物體放在勻速轉動的水平轉臺上隨轉臺一起繞豎直軸轉動.已知三物體質量間的關系mA=2mB=3mC,轉動半徑之間的關系是rC=2rA=2rB,那么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B.物體C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C.物體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D.轉臺轉速加快時,物體B最先開始滑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