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吸收熱量的同量對外做功,其內(nèi)能一定增加
B.熱量總是自發(fā)地從分子平均動能大的物體傳遞到分子平均動能小的物體
C.液體表面層分子間距離小于液體內(nèi)部分子間距離,所以液體表面存在表面張力
D.用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的依據(jù)是油膜呈單分子層分布且將分子視為球形
E.質(zhì)量為m、摩爾質(zhì)量為M的物質(zhì)所含分子數(shù)為$\frac{m}{M}$NA

分析 根據(jù)熱力學第一定律判斷A選項,熱量總是自發(fā)的從溫度大的物體傳遞到溫度低的物體,液體表面層分子間距離大于液體內(nèi)部分子間距離,分子之間的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液體分子可以看成球形.

解答 解:A、物體吸收熱量的同量對外做功,其內(nèi)能不一定增大,要看吸收的熱量與對外做功的大小關系,故A錯誤;
B、熱量總是自發(fā)的從溫度大的物體傳遞到溫度低的物體,而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故B正確;
C、液體表面層分子間距離大于液體內(nèi)部分子間距離,分子之間的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所以液體表面存在表面張力,故C錯誤;
D、用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的依據(jù)是油膜呈單分子層分布且將分子視為球形,故D正確;
E、質(zhì)量為m、摩爾質(zhì)量為M的物質(zhì)所含分子數(shù)為$\frac{m}{M}$NA,故E正確;
故選:BDE

點評 本題考查對分子動理論的理解.掌握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溫度越高,分子平均動能越大.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注意內(nèi)能的變化與溫度還有做功有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5.如圖所示,有5000個質(zhì)量均為m的小球,將它們用長度相等的輕繩依次連接,再將其左端用細繩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與天花板相連接的輕繩和水平方向的夾角為45°的同時全部小球靜止.求:
(1)輕繩對天花板的拉力大;
(2)第2500個小球與第2501個小球之間輕繩張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為了測量小滑塊與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某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擋板可固定在桌面上,輕彈簧左端與擋板相連,圖中桌面高為h,O1、O2、A、B、C點在同一水平直線上.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空氣阻力可忽略不計.
實驗過程:擋板固定在O1點,推動滑塊壓縮彈簧,滑塊移到A處,測量O1A的距離,如圖甲所示.滑塊由靜止釋放,落在水平面上的P點,測出P點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離為x1
實驗過程二:將擋板的固定點移到距O1點電距離為d的O2點.如圖乙所示,推動滑塊壓縮彈簧,滑塊移到C處,使O2C的距離與O1A的距離相等.滑塊由靜止釋放,落在水平面上的Q點,測出Q點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離為x2

(1)為完成本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C.
A.必須測出小滑塊的質(zhì)量    B.必須測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C.彈簧的壓縮量不能太小    D.必須測出彈簧的原長
(2)寫出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μ=$\frac{{x}_{1}^{2}-{x}_{2}^{2}}{4dh}$(用題中所給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3)小紅在進行實驗過程二時,發(fā)現(xiàn)滑塊未能滑出桌面.為了測量小滑塊與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還需測量的物理量是滑塊停止滑動的位置到B點的距離.
(4)某同學認為,不測量桌面高度,改用秒表測出小滑塊從E離桌面到落地的時間,也可測出小滑塊與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此實驗方案不可行(選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滑塊在空中飛行時間很短,難以把握計時起點和終點,秒表測時間誤差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
(1)F1和F2表示兩個互成角度的力,F(xiàn)表示由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的合力,F(xiàn)’表示根據(jù)等效性由實驗方法得到的合力,如圖1所示,則符合實驗事實的圖是B

(2)某同學的實驗情況如圖2(a)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繩.圖2(b)是在自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合力的測量值是圖2(b)中的B  (只需填A或B,下同)
A.F    B.F′
(3)實驗中“用一個力替代兩個力,且效果相同”所運用的科學方法是B
A.控制變量法   B.等效替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晶體和非晶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B.布朗運動是由于液體分子撞擊的不平衡引起的
C.0℃的冰融化成0℃的水的過程中,分子平均動能增大
D.油膜法測定油酸分子直徑時,用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體積除以油膜的面積就得到油酸分子的直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所示,a、b燈分別標有“36V,40W”和“36V,25W”,閉合電鍵,調(diào)節(jié)R,使a、b都正常發(fā)光.這時斷開電鍵后再次閉合,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重新閉合瞬間,由于電感線圈對電流增大的阻礙作用,a將慢慢亮起來,而b立即變亮
B.重新閉合穩(wěn)定后,兩燈都正常發(fā)光,a的額定功率大,所以較亮
C.斷開瞬間,由于電感線圈對電流減小的阻礙作用,通過a的電流將逐漸減小,a漸漸變暗到熄滅
D.斷開瞬間,b燈立刻熄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某實驗小組要探究力對物體做功月物體獲得速度的關系,選取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1)實驗時,為使小車只在橡皮筋作用下運動,在未連接橡皮筋時將木板的左端用小木塊墊起,使木板傾斜合適的角度,打開打點計時器,輕推小車,得到的紙帶應該是乙(如圖2填“甲”或“乙”)
(2)使小車在一條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靜止彈出,沿木板滑行,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W;
(3)再用完全相同的2條、3條…橡皮筋作用于小車,每次由靜止釋放小車時保持橡皮筋的伸長量都相同(填寫相應實驗條件)使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為2W、3W…
(4)分析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分別求出小車每次獲得的最大速度v1、v2、v3
(5)作出W-v2圖象(圖3),則下列符合實際的圖象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用如圖a所示裝置做“驗證動能定理”的實驗.實驗時,通過電磁鐵控制小鐵球從P處自由下落,小鐵球依次通過兩個光電門甲、乙,測得遮光時間分別為△t1和△t2,兩光電門中心點間的高度差為h.

(1)用游標卡尺測得小鐵球直徑的示 如圖b所示,則小鐵球的直徑d=6.30mm;
(2)為驗證動能定理,還需知道的物理量是重力加速度g(填物理量名稱及符號),驗證動能定理的表達式為:gh=$\frac{lu1g8rx^{2}}{2(△{t}_{2})^{2}}-\frac{wt8osbw^{2}}{2(△{t}_{1})^{2}}$;
(3)由于光電門甲出現(xiàn)故障,某同學實驗時只改變光電門乙的高度,進行多次實驗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分別計算出各次小鐵球通過光電門乙時的速度v,并作出并作出v2-h圖象.圖(c)中給出了a、b、c三條直線,他作出的圖象應該是直線a;由圖象得出,小鐵球到光電門甲中心點的高度差為10.0cm,小鐵球通過光電門甲時的速度為1.4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某研究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測量滑塊與水平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步驟:

(1)用游標卡尺測量出固定于滑塊上的遮光條的寬度d,在桌面上合適位置固定好彈簧和光電門,將光電箱與數(shù)字計時器(圖中未畫出)連接.
(2)用滑塊把彈簧壓縮到某一位置,測量出滑塊到光電門的距離x.釋放滑塊,測出滑塊上的遮光條通過光電門所用的時間t,則此時滑塊的速度v=$\fracjot9v77{t}$.
(3)通過在滑塊上增減砝碼來改變滑塊的質(zhì)量m,仍用滑塊將彈簧壓縮到(2)中的位置,重復(2)的操作,得出一系列滑塊質(zhì)量m與它通過光電門時的速度v的值.根據(jù)這些數(shù)值,作出v2-$\frac{1}{m}$圖象如圖乙所示.已知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由圖象可知,滑塊與水平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2gx}$,繼續(xù)分析這個圖象,還能求出的物理量是每次彈簧被壓縮時具有的彈性勢能為EP=$\frac{2a}$.
(4)另一位同學認為,如果桌面足夠長,即使沒有光電門和數(shù)字計算器,也可完成測量,他的設想是:讓滑塊在桌面滑行直至停止,測出滑塊的滑行距離x,改變滑塊質(zhì)量,仍將彈簧壓縮到相同程度,多次重復測量,得出一系列的m和x數(shù)據(jù),通過處理這些數(shù)據(jù)即可測出滑塊與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你認為,他的這個方案不能(選填“能”或“不能”)完成測量任務,理由是由能量守恒有μm1gx1=μm2gx2,可見動摩擦因數(shù)消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