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的電動勢E和內(nèi)電阻r恒定不變,電燈L恰能正常發(fā)光,如果變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動,則(    )

A、電燈L變暗,安培表的示數(shù)增大

B、電燈L更亮,安培表的示數(shù)增大

C、電燈L變暗,安培表的示數(shù)減小

D、電燈L更亮,安培表的示數(shù)減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電子產(chǎn)品制作車間里常常使用電烙鐵焊接電阻器和電容器等零件,技術工人常將電烙鐵和一個白熾燈串聯(lián)使用,電燈還和一只開關并聯(lián),然后再接到市電上,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開關接通時比開關斷開時消耗的總功率大

B.開關接通時,電燈熄滅,只有電烙鐵通電,可使消耗的電功率減小

C.開關斷開時,電燈發(fā)光,電烙鐵也通電,消耗的總功率增大,但電烙鐵發(fā)熱較少

D.開關斷開時,電燈發(fā)光,可供在焊接時照明使用,消耗總功率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三個共點力大小分別是F1、F2、F3,關于它們合力F的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F大小的取值范圍一定是0≤F≤F1+F2+F3

B.F至少比F1、F2、F3中的某一個大

C.若F1∶F2∶F3=3∶6∶8,只要適當調(diào)整它們之間的夾角,一定能使合力為零

D.若F1∶F2∶F3=3∶6∶2,只要適當調(diào)整它們之間的夾角,一定能使合力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甲乙兩同學在直跑道上進行4×100m接力,他們在奔跑時有相同的最大速度,最大速度為10m/s,乙從靜止開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m才能達到最大速度,這一過程可看做是勻加速直線運動,現(xiàn)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來,乙在接力區(qū)伺機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時奔跑的速度達到最大速度的80%,則

(1)按題目描述的,接力的過程甲做什么運動,乙又是做什么運動?平均速度之比是多少?

(2)乙在接力區(qū)須奔出多少距離?

 (3)如果乙是傻傻站著接棒,接到棒后才從靜止開始全力奔跑,這樣會浪費多少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是電阻RIU圖線,由圖可知                                         

A、電阻值R=0.5Ω

B、因IU圖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shù),故R=2Ω

C、在R兩端加6V的電壓時,每秒通過電阻截面的電荷量為3C

D、流經(jīng)電阻的電流為2A時,需將其兩端的電壓為4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圖中,A. B兩圖分別為測燈泡電阻 R的電路圖,A圖的接法叫電流表        ,B圖的接法叫電流表的      ;A中誤差由        引起,B中誤差由

         引起,依圖A測得數(shù)據(jù)是2.9V,0.4A,依圖B測得數(shù)據(jù)是3.0V,0.3A,由此可知圖______所示電路測量誤差較小,R的測量值是___  __Ω,比它的真實值__  _(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一些商場安裝了智能化的自動扶梯。為了節(jié)約能源,在沒有乘客乘行時,自動扶梯以較小的速度勻速運行;當有乘客乘行時,自動扶梯經(jīng)過先加速再勻速兩個階段運行。則電梯在運送乘客的過程中(   )

A.乘客始終受摩擦力作用

B.乘客經(jīng)歷先超重再失重

C.乘客對扶梯的作用力先指向右下方,再豎直向下

D.扶梯對乘客的作用力始終豎直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下列對于勻速直線運動特點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是速度一定的運動                         B、雖然速度一定但加速度并不是定值

C、是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位移增量相等的運動       D、雖然加速度是零但速度并不是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10 m/s,經(jīng)過2 s后,末速度大小仍為10 m/s,方向與初        速度方向相反,則在這2 s內(nèi),物體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別為(       )

A.加速度為0;平均速度為10 m/s,與初速度同向

B.加速度大小為10 m/s2,與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為0

C.加速度大小為10 m/s2,與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為0

D.加速度大小為10 m/s2,平均速度為10 m/s,二者都與初速度反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