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水平臺面上固定一傾角為37°的斜面ABC,A為斜面的底端點,C為頂端點,AB部分光滑,長度sAB=1.0m;BC部分粗糙,長度sBC=2.0m.在斜面頂端C處固定一質量不計的光滑定滑輪,一根細繩繞過滑輪,左端系在A處質量m=1.0kg的滑塊P(可視為質點)上,右側豎直部分穿上質量M=1.0kg的物塊Q.已知P與BC部分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7,當繩中張力超過9.6N時物塊Q與繩間就會出現(xiàn)相對滑動,且繩與Q間的摩擦力恒為F=9.6N.開始時,P、Q均靜止,繩處于伸直狀態(tài).現(xiàn)同時釋放P和Q,已知在P上滑過程中Q不會從繩上滑脫也不會落地,取g=10m/s2,試分析:(sin37°=0.6)
(1)P從A點運動到最高點的過程中,P、Q與地球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減少了多少?
(2)僅增大Q的質量,試通過計算說明P能否到達C點.

分析 (1)對開始時的PQ進行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共同的加速度,由位移速度公式求出P到達B點的速度;到達B點后,先對B進行受力分析,求出B對繩子的拉力,與9.6N比較,判斷出Q與繩子之間是否由相對滑動.然后將受力分析與運動學的公式相結合,分別求出P與Q的位移,最后由功能關系即可求出;
(2)當繩子的張力最大時,對B的拉力最大,由此求出B向上的最大加速度,然后由位移速度公式求出P到達B的速度,最后由位移速度公式即可求出P的位移,判定P能否到達C點.

解答 解:(1)設釋放PQ時,繩子中的張力為T,兩個物體的加速度是a,P到達B點的速度為vB,則:
Mg-T=Ma
T-mgsinθ=ma
${v}_{B}^{2}=2a{s}_{AB}$
聯(lián)立解得:a=2.0m/s2,vB=2m/s
P到達B點時后,mgsinθ+μmgcosθ=1.0×10×sin37°+0.7×1.0×10×cos37°=11.6N>F
故Q與繩子之間存在滑動.設P到達的最高點為D,滑塊從B到D的過程中,P做減速運動,設該過程中二者的加速度分別為a1和a2,運動的時間為t,P滑動的距離為sBD,Q滑動的距離為s,則:F-mgsinθ-μmgcosθ=ma1
解得:${a}_{1}=-2.0m/{s}^{2}$
又:$0-{v}_{B}^{2}=2{a}_{1}{s}_{BD}$
0-vB=a1t
聯(lián)立解得:t=1.0s,sBD=1.0m<$\overline{BC}$,可知P不能到達C點
對Q:Mg-F=Ma2
代入數(shù)據(jù)得:a2=0.4m/s2
Q的位移:s=${v}_{B}t+\frac{1}{2}{a}_{2}{t}^{2}$
代入數(shù)據(jù)得:s=2.2m
P與Q組成的系統(tǒng)減小的機械能:△E=μmgcosθ•sBD+F•(s-sBD
代入數(shù)據(jù)得:Q=17.12J
(2)隨Q質量的增大,剛釋放時P與Q的加速度就增大,繩子的拉力也增大,當Q的質量大于一定的數(shù)值時,繩子上的拉力保持最大9.6N,設釋放時,P的最大加速度為amax,P到達B的最大速度為vmax,P在BC段滑行的最大距離為sm,則:
F-mgsinθ=mamax
${v}_{max}^{2}=2{a}_{max}•{s}_{AB}$
在B點以上:$-{v}_{max}^{2}=2{a}_{1}{s}_{m}$
聯(lián)立以上方程可得:sm=1.8m<$\overline{BC}$
所以B不能到達P點.
答:(1)P從A點運動到最高點的過程中,P、Q與地球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減少了17.12J;
(2)僅增大Q的質量,通過計算可知P不能到達C點.

點評 該題考查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與功能關系,屬于兩個物體多過程的運動情況,在解答的過程中要理清各物體在個階段的受力與運動的關系,再根據(jù)運動和受力選擇合適的公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某人站在15m的陽臺上,同時以10m/s的速率拋出兩個小球,其中A球豎直上拋,B球豎直下拋,不計空氣阻力,g=10m/s2.求:
(1)經(jīng)過多少時間,B球位移大小為5m;
(2)經(jīng)過多少時間,A球位移大小為5m;
(3)它們落地的時間差為△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從水平水管中噴出的水柱顯示了平拋運動的軌跡,由于水柱是向下彎曲的,所以(  )
A.水在豎直方向的速度越來越慢B.水在豎直方向的速度越來越快
C.水在水平方向的速度越來越慢D.水在水平方向的速度越來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某同學利用如圖的實驗裝置探究小車的加速度和力的關系,在該實驗的操作中:
(1)調節(jié)滑輪的角度使拉車的細線與長木板平行;
(2)本實驗是通過改變沙桶(含沙子)質量來實現(xiàn)小車受力的改變的;
(3)實驗中要始終保持沙桶質量m<<小車的質量M(填>或=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靜電場方向平行于x軸,其電勢φ隨x的分布如圖中折線所示,其中φ0和d已知.一個帶負電的粒子在電場中以O為中心,沿x軸方向做周期性運動.已知該粒子質量為m、電荷量為-q,其動能與電勢能之和為-A(0<A<qφ0).不計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Od間是勻強電場,電場強度大小為$\frac{φ_0}{2d}$
B.粒子運動過程中與O的最大距離為(1-$\frac{A}{qφ_0}$)d
C.粒子的加速度大小為$\frac{qφ_0}{md}$
D.粒子完成一次往復運動的時間為$\frac{2d}{qφ_0}$$\sqrt{2m(qφ_0-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曾經(jīng)說過:“在物理教學中適當增加一點物理學史的內容,或者在教學計劃中增加一門物理學史選修課,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科學發(fā)展的歷程,這對他們的成長是有益的”.以下說法符合物理學史的是( 。
A.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并最早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定律
B.卡文迪許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之后,用著名的扭秤實驗測出了引力常量
C.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揭示了磁現(xiàn)象和電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
D.牛頓最先通過實驗和科學推理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了力和運動的關系,進而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中,提供的電流表量程有些偏小,于是采用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進行測量,其中定值電阻R1的阻值為3Ω,R2的阻值為6Ω.假設電流表和電壓表都為理想電表.
(1)在實物電路圖乙中,缺少幾根導線,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使之成為一個完整、正確的實物電路圖.
(2)根據(jù)圖甲所示,寫出電壓表示數(shù)U與電流表示數(shù)I的關系式U=E-I($\frac{{R}_{1}+{R}_{2}}{{R}_{2}}r$+R1)•
(3)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RP連人電路的阻值大小,記錄多組U、1數(shù)據(jù),畫出如圖丙所示的U-I圖象,根據(jù)圖象可得出電源的電動勢為2.39V,電源的內阻為1.25Ω(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在用電火花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中,某同學打出了一條紙帶,如圖所示.已知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1s,OA=3.00cm、AB=3.50cm、BC=4.00cm、CD=4.50cm.由以上信息可以求出打計數(shù)點B時紙帶的瞬時速度為( 。
A.0.375 m/sB.3.75 m/sC.0.05 m/sD.0.5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如圖所示,物體A和B相對靜止,以共同的速度沿斜面勻速下滑,則( 。
A.A、B間無摩擦力的作用
B.B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mA+mB)gsinθ
C.B受到的靜摩擦力的大小為mAgsinθ
D.取走A物后,B物將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