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某?萍夹〗M的同學設計了一個從水中打撈物體的模型,如圖所示.其中D、E、G、H都是定滑輪,M是動滑輪,杠桿BC可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動,OC:OB=3:4.杠桿BC和細繩的質(zhì)量均忽略不計.人站在地面上通過拉繩子提升水中的物體A,容器的底面積為300cm2,人的質(zhì)量是70kg,通過細繩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時,A始終以0.6m/s的速度勻速上升.當杠桿到達水平位置時物體A總體積的五分之三露出液面,液面下降了50cm,此時的拉力為F1,它的功率為P1,地面對他的支持力是N1;當物體A完全離開液面時,此時通過細繩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2,它的功率為P2,地面對人的支持力是N2.已知A的質(zhì)量為75kg,N1:N2=2:1,忽略細繩與滑輪的摩擦以及水對物體的阻力,g取10N/kg.求:
(1)當物體露出液面為總體積的五分之三時,物體所受的浮力;
(2)動滑輪M受到的重力;
(3)P1:P2的值.

分析 (1)根據(jù)幾何關系求出物體排開水的體積,再求物體所受的浮力;
(2)以人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結合滑輪組的特點和杠桿平衡條件,求動滑輪M受到的重力;
(3)根據(jù)功率公式P=Fv求解P1:P2的值.

解答 解:(1)當物體露出液面為總體積的五分之三時,水面下降了50cm,從而可求減小的排開水的體積;也就是物體總體積的五分之三;
物體的體積 V=S×△h×$\frac{5}{3}$=300×10-4×0.5×$\frac{5}{3}$=0.025m3;
此時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為 V=$\frac{2}{5}$V=$\frac{2}{5}$×0.025m3=0.01m3
物體所受的浮力 F=ρgV=1000×10×0.01N=100N;
(2)以人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2甲、乙所示.
由平衡條件得:
  G=F1′+N1
 G=F2′+N2
又 G=mg=70×10N=700N,則得
  N1=G-F1
  N2=G-F2
因為F1′與F1,F(xiàn)1′與F2大小相等
所以有:
  N1=G-F1
  N2=G-F2
已知N1:N2=2:1
得:$\frac{{G}_{人}-{F}_{1}}{{G}_{人}-{F}_{2}}$=$\frac{2}{1}$--------------①
對杠桿進行受力分析如圖3甲、乙所示:
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由數(shù)學知識可知,無論杠桿水平還是傾斜力臂比不變)
故 $\frac{2{F}_{1}-{G}_{動}}{{F}_{A1}}$=$\frac{OB}{OC}$-----------②
$\frac{2{F}_{2}-{G}_{動}}{{F}_{A2}}$=$\frac{OB}{OC}$--------------------③
已知 OC:OB=3:4,F(xiàn)A1′=FA1=650N,F(xiàn)A2′=FA2=750N;GA=750N,G=700N;
由①②③解得:G=$\frac{800}{3}$N,F(xiàn)1=$\frac{1700}{3}$N,F(xiàn)2=$\frac{1900}{3}$N,
(3)設自由端F1的速度為V1;F2的速度為V2,A的速度不變可知:V1=V2
則 $\frac{{P}_{1}}{{P}_{2}}$=$\frac{{F}_{1}{V}_{1}}{{F}_{2}{V}_{2}}$=$\frac{\frac{1700}{3}}{\frac{1900}{3}}$=$\frac{17}{19}$.
答:(1)當物體露出液面為總體積的五分之三時,物體所受的浮力為100N;
(2)動滑輪M受到的重力為$\frac{800}{3}$N;
(3)P1:P2的值為17:19.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要搞清研究對象,正確分析受力情況,把握滑輪組的力學特性,運用平衡條件和功率知識研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用一根長桿和兩個定滑輪的組合裝置來提升重物 M,長桿的一端放在地上通過鉸鏈連接形成轉軸,其端點恰好處于左側滑輪正下方0點處,在桿的中點C處拴一細繩,通過兩個滑輪后掛上重物M.C點與O點距離為L,現(xiàn)在桿的另一端用力使其逆時針勻速轉動,由豎直位置以角速度ω緩慢轉至水平(轉過了90°角),此過程中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
A.重物M做勻速直線運動
B.重物M受到細繩的拉力總大于重物M的重力
C.重物M的速度總小于ωL
D.重物M克服其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物體A、B在同一位置同時開始運動,物體A做豎直上拋運動,物體B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速度的平方一位移(v2-x)圖象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A最終停止在離出發(fā)點5 m處B.物體A、B在離出發(fā)點1.8m高處相遇
C.物體A、B 在離出發(fā)點3.2m高處相遇D.物體A、B相遇時A速度方向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靜止在水面上的船長為L、質(zhì)量為M,一個質(zhì)量為m的人站在船頭,當此人由船頭走到船尾時,不計水的阻力,船移動的距離是$\frac{mL}{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所示,湖中有一條小船,岸邊的人用纜繩跨過一個定滑輪拉船靠岸,若繩子被以恒定的速度v拉動,繩子與水平方向成的角度是α,小船前進的瞬時速度為是(  )
A.vsinαB.vcosαC.$\frac{v}{sinα}$D.$\frac{v}{cos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關于摩擦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靜摩擦力總是與物體的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B.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但不可能相互垂直
C.摩擦力的大小一定與接觸面之間的壓力成正比
D.滑動摩擦力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歷史上最早測出電子電荷量的精確數(shù)值的科學家是密立根,其實驗的基本原是使帶電油滴在勻強電場中受到的電場力恰好等于油滴的重量,即qE=mg.用實驗的方法測出m和E,就能計算出油滴的電量q.這位科學家測定了數(shù)千個帶電油滴的電量,發(fā)現(xiàn)這些電量都等于一個電量的整數(shù)倍,這個電量是1.6×10-19C,也被稱為元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在《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實驗中,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時的作圖,正確做法是( 。
A.橫坐標I的起點一定要是零
B.縱坐標U的起點一定要是零
C.使表示實驗數(shù)據(jù)的點盡可能地集中在一邊
D.使表示實驗數(shù)據(jù)的點盡可能地布滿整個圖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奧迪轎車以 20m/s 的速度通過凸形橋最高點時,對橋面的正壓力是車重的 3/4,則當車對橋面最高點的壓力恰好為零時,車速大小為(  )
A.30 m/sB.40 m/sC.60 m/sD.80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