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據(jù)材料介紹,高速列車從泰州高鐵站由靜止出發(fā),經(jīng)過300s達到最高速度為90m/s,(假設(shè)此過程為勻加速直線運動),則列車在此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是( 。
A.0.3 m/s2B.0.6m/s2C.1.0m/s2D.20m/s2

分析 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求列車在此過程中的加速度.

解答 解: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a=\frac{△v}{△t}=\frac{90-0}{300}m/{s}_{\;}^{2}=0.3m/{s}_{\;}^{2}$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加速度的定義式解題,關(guān)鍵是記住加速度的公式,知道公式中各個字母的含義,基礎(chǔ)題.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某人爬山,從山腳爬上山頂,然后又從原路返回到山腳,上山的平均速度為0.1m/s,下山的平均速度為 0.5m/s,則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0.3m/s,0.3 m/sB.0.2m/s,0.2 m/sC.0,$\frac{1}{6}$m/sD.0,$\frac{2}{3}$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將甲、乙兩小球先后以同樣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處豎直向上拋出,拋出時間間隔2s,它們運動的v t圖象分別如直線甲、乙所示.則( 。
A.t=2 s時,兩球高度相差一定為40 m
B.甲球從拋出至達到最高點的時間間隔與乙球的不相等
C.兩球從拋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時間間隔相等
D.t=4 s時,兩球相對于各自拋出點的位移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有一個小型發(fā)電機,機內(nèi)的矩形線圈匝數(shù)為50匝,電阻為5Ω,線圈在勻強磁場中,以恒定的角速度繞垂直于磁場方向的固定軸轉(zhuǎn)動.穿過每匝線圈的磁通量Φ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由此可知發(fā)電機電動勢瞬時值表達式為( 。
A.e=31.4sin50πt(V)B.e=31.4cos50πt(V)C.e=157cos100πt(V)D.e=157sin100πt(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所示,傾斜角為θ=37°固定的足夠長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質(zhì)量為m=2kg的滑塊,靜止釋放的同時,并對滑塊施加一個垂直斜面向上的力F,力F的大小與滑塊速度大小的關(guān)系滿足:F=kv,其中:k=4N•s/m,(sin 37°=0.6,cos37°=0.8,g=10m/s2,)滑塊在斜面上滑行的最大速度v和滑塊在斜面上滑行的最大距離x分別為( 。
A.v=2m/s     $x=\frac{4}{3}$mB.v=2m/s   $x=\frac{1}{3}$m
C.v=4m/s    $x=\frac{4}{3}$mD.v=4m/s   $x=\frac{1}{3}$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某實驗小組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先用游標卡尺測擺球直徑,結(jié)果如圖甲所示,則擺球的直徑為0.98cm.若將單擺懸掛后,用刻度尺測得擺線的長是87cm,測得單擺完成40次全振動的時間如圖乙表所示,則秒表讀數(shù)是75.3s,單擺的擺動周期是1.8825s,由此計算當(dāng)?shù)氐闹亓铀俣葹?.74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π取3.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同學(xué)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時,由于擺球質(zhì)量分布不均勻,無法確定其重心位置.他第一次測得單擺振動周期為T1,然后將擺長縮短了L,第二次測得振動周期為T2,(兩次實驗操作規(guī)范),由此可計算出重力加速度g=$\frac{4{π}^{2}L}{{T}_{1}^{2}-{T}_{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電路,電阻R和線圈自感系數(shù)L的值都很大,線圈的直流電阻很小可忽略不計,A、B是兩只相同的燈泡,且不會被燒毀,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開關(guān)S閉合時,兩燈同時亮,隨后B燈熄滅
B.開關(guān)S閉合時,兩燈同時亮,以后都不會熄滅
C.開關(guān)S斷開時,兩燈同時熄滅
D.開關(guān)S斷開時,B燈先熄滅,A燈稍后再熄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在建筑工地上,塔吊先將重1000N的建筑材料豎直向上吊起10m,再沿水平方向移動20m.則在此過程中,重力做的功為-1×104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