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關于對動能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凡是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B.動能總是正值

C.一定質(zhì)量的物體,動能變化時,速度一定變化

D.一定質(zhì)量的物體,速度變化時,動能一定變化

【答案】ABC

【解析】

A.只要物體運動,則物體一定具有動能,故A正確;

B.動能是標量,表示大小,故動能均為正值,B正確;

C.由動能的定義可知,一定質(zhì)量的物體,動能變化時,速度大小一定變化,即速度一定變化,故C正確;

D.速度為矢量,速度的變化可能是速度方向在變化,故一定質(zhì)量的物體,速度變化時,動能可能不變化,故D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拋出一物體,若以拋出點為坐標原點O,初速度方向為x軸的正方向,物體所受重力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坐標系。它的運動軌跡滿足方程y=0.05x2,經(jīng)過一段時間物體的速度大小變?yōu)槌跛俣鹊?/span>倍,不計空氣阻力,取g=10 m/s2,求:

(1)物體水平拋出的初速度v0;

(2)該過程平均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子彈從水平方向飛來打穿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木塊。關于此過程,對子彈和木塊組成的系統(tǒng),以下看法正確的是( 。

A. 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

B. 動量守恒,機械能不守恒

C. 動量不守恒,機械能守恒

D. 動量不守恒,機械能不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走路時腳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關于腳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前腳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后腳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B.前腳和后腳受到的摩擦力均向后

C.前腳受到向后的摩擦力,后腳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D.前腳和后腳受到的摩擦力都是滑動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示波器的示意圖如圖所示,金屬絲發(fā)射出來的電子被加速后從金屬板的小孔穿出,進入偏轉(zhuǎn)電場。電子在穿出偏轉(zhuǎn)電場后沿直線前進,最后打在熒光屏上。設加速電壓U11640 V,偏轉(zhuǎn)極板長l4m,偏轉(zhuǎn)極板間距d1cm,當電子加速后從兩金屬板的中央沿極板平行方向進入偏轉(zhuǎn)電場。求:

(1)偏轉(zhuǎn)電壓U2為多大時,電子束的偏移量最大?

(2)如果偏轉(zhuǎn)極板右端到熒光屏的距離L20cm,則電子束最大偏轉(zhuǎn)距離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某段時間內(nèi),對于a2m/s2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下列說法中一定正確的是

A.2s末的速度是4m/sB.2s末速度是1s末速度的2

C.在任意1s內(nèi)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D.ns末的速度比第1 s末的速度大2n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運動物體的合外力做功和動能、速度變化的關系,正確的是

A.物體做變速運動,合外力一定不為零,動能一定變化

B.若合外力對物體做功為零,則合外力一定為零

C.若合外力對物體做功不為零,則物體的速度大小一定發(fā)生變化

D.物體的動能不變,所受的合外力必定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奧運會上美國游泳名將菲爾普斯一舉拿下了8枚金牌并刷新了7項世界紀錄,成為奧運會歷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水立方的泳池長50m,在100米蝶泳中,測得菲爾普斯游完全程的時間為50.58s,則他所通過的位移和路程(將運動員看成質(zhì)點)分別是( )

A.100 m 、100 m B.0 、 150m

C.150 m 、 0 D.0 、 10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定理,將斜槽固定在桌面上,斜槽末端與桌面邊緣對齊.在水平地面上依次固定好白紙、復寫紙,將小球從斜槽高度h處由靜止釋放,小球落到復寫紙上的某點,測出落點到桌邊緣的水平距離為x.改變小球在斜槽上的釋放位置,進行多次實驗測量,得出多組hx數(shù)據(jù).

(1)在安裝斜槽時,應使其末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斜槽傾角為θ,小球與斜槽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斜槽末端距地面的高度為H,不計小球與水平槽之間的摩擦,若動能定理成立,則xh應滿足的關系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h為橫坐標,以x2為縱坐標,畫出的圖線形狀是______,說明hx2的關系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