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是電容式話筒的原理圖,膜片與固定電極構(gòu)成一個電容器,用直流電源供電,當聲波使膜片振動時,電容發(fā)生變化,電路中形成變化的電流,于是電阻R兩端就輸出了與聲音變化規(guī)律相同的電壓。
A. 電容式話筒是通過改變正對面積來改變電容的
B. 電阻R兩端電壓變化的頻率與電流的頻率相同
C. 當膜片靠近固定電極時,電流從b流向a
D. 當膜片靠近固定電極時,電容器處于放電狀態(tài)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P為橋墩,A為靠近橋墩浮出水面的葉片,波源S連續(xù)振動,形成水波,此時葉片A靜止不動。為使水波能帶動葉片振動,可用的方法是 ( )
A. 增加波源距橋墩的距離
B. 減小波源距橋墩的距離
C. 提高波源的振動頻率
D. 降低波源的振動頻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正方形ABCD的頂點A、C處固定有兩帶電荷量大小相等的點電荷,E、F分別為AB、CD邊的中點。若以無窮遠處電勢為零,且E點處電勢大于零,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兩點電荷一定都帶正電
B. O點處電勢不可能為零
C. 直線BD上從O點向兩側(cè)無窮遠處,電場強度先減小后增大
D. 若將一電子從E點移動到F點,則電場力做功可能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生在研究串聯(lián)電路電壓特點的實驗時,接成如圖所示的電路,接通S后,他將大內(nèi)阻的電壓表并聯(lián)在A,C兩點間,電壓表讀數(shù)為U,當并聯(lián)在A,B兩點間時,電壓表讀數(shù)也為U,當并聯(lián)在B,C兩點間時,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零,則出現(xiàn)此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R1,R2的阻值相差不大)
A. AB段斷路 BC段短路
B. AB段短路 BC段短路
C. AB段短路 BC段斷路
D. AB段斷路 BC段斷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把標有“220 V,100 W”的A燈和“220 V,200 W”的B燈串聯(lián)起來,接在電壓恒為220 V的電源兩端,不計導線電阻及燈泡電阻隨溫度的變化,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 兩燈的電阻之比RA∶RB=2∶1
B. 兩燈的實際電壓之比UA∶UB=1∶2
C. 兩燈實際消耗的功率之比PA∶PB=1∶2
D. 在相同時間內(nèi),兩燈實際發(fā)熱之比QA∶QB=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測某種材料制成的均勻圓柱體的電阻率的實驗中,需要測量其長度L、直徑d和電阻R.
(1)如圖甲,使用游標卡尺測量其長度L為________mm;如圖乙,使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其直徑d為___________mm ;
(2)若用圖丙電路測圓柱體的電阻,則測量結(jié)果將比真實值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勻強電場中a、b、c三點,在以它們?yōu)轫旤c的三角形中,∠a=30°、∠c=90°.電場方向與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b和c點的電勢分別為(2-)V、(2+)V和2V.該三角形的外接圓上最低電勢為________;最高電勢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正方形abcd區(qū)域內(nèi)存在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甲、乙兩帶電粒子從a點沿與ab成30°角的方向垂直射入磁場。甲粒子垂直于bc邊離開磁場,乙粒子從ad邊的中點離開磁場。已知甲、乙兩a帶電粒子的電荷量之比為1:2,質(zhì)量之比為1:2,不計粒子重力。 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 甲粒子帶負電,乙粒子帶正電
B. 甲粒子的動能是乙粒子動能的16倍
C. 甲粒子所受洛倫茲力是乙粒子所受洛倫茲力的2倍
D. 甲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時間是乙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時間的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小物體P放在直角斜劈M上,M下端連接一豎直彈簧,并緊貼豎直光滑墻壁;開始時,P、M靜止,M與墻壁間無作用力,F(xiàn)以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向上推物體P,但P、M未發(fā)生相對運動。則在施加力F后( )
A. P、M之間的摩擦力變大 B. P、M之間的摩擦力變小
C. 墻壁與M之間仍然無作用力 D. 彈簧的形變量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