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物體相對靜止在水平傳送帶上隨傳送帶同向勻速運動.它受到的力是


  1. A.
    重力、彈力
  2. B.
    重力、彈力、靜摩擦力
  3. C.
    重力、彈力、滑動摩擦力
  4. D.
    重力、滑動摩擦力
A
分析:按一重力二彈力三摩擦力四其它力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可知,物體受重力、傳送送對物體的支持力;關(guān)于是否受摩擦力可以通過假設(shè)法進行討論,假設(shè)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則在水平方向上我們找不到其它力與該摩擦力平衡,故假設(shè)不成立,物體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作用.
解答: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勻速運動,故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受合外力為零.在豎直方向物體受重力和傳送帶的支持力,合力為零;水平方向可能存在摩擦力,但如果水平方向受摩擦力作用,則沒有力與摩擦力平衡,故水平方向物體不受外力作用.
A、滿足題條件,故正解;
B、物體不受摩擦力作用故錯誤
C、物體與傳送帶間保持相對靜止,故不可能存在滑動摩擦力錯誤;
D、豎直方向受力不平衡故錯誤.
故選A.
點評:易錯是水平方向是否受摩擦力的判斷,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知,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物體在水平方向勻速運動,但不存在水平方向的外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廣東模擬)如圖所示,物體A放在足夠長的木板B上,木板B靜置于水平面.t=0時,電動機通過水平細繩以恒力F拉木板B,使它做初速度為零、加速度aB=1.0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A的質(zhì)量mA和B的質(zhì)量mB均為2.0kg,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05,B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1,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視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物體A剛運動時的加速度aA;
(2)t=1.0s時,物體A相對木板B的位移;
(3)t=1.0s時,電動機的輸出功率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所示,物體A放在足夠長的木板B上,木板B靜置于水平面.t=0時,電動機通過水平細繩以恒力F拉木板B,使它做初速度為零、加速度aB=1.0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A的質(zhì)量mA和B的質(zhì)量mB均為2.0kg,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05,B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1,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視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物體A剛運動時的加速度aA;
(2)t=1.0s時,物體A相對木板B的位移;
(3)t=1.0s時,電動機的輸出功率P.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物體A放在足夠長的木板B上,木板B靜置于水平面.t=0時,電動機通過水平細繩以恒力F拉木板B,使它做初速度為零、加速度aB=1.0 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A的質(zhì)量mAB的質(zhì)量mB均為2.0 kg,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05,B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1,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視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求:

(1)物體A剛運動時的加速度aA

(2) t=1.0 s時,物體A相對木板B的位移;

(3) t=1.0 s時,電動機的輸出功率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0-2011學年廣東省中山一中等六校高三(下)聯(lián)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所示,物體A放在足夠長的木板B上,木板B靜置于水平面.t=0時,電動機通過水平細繩以恒力F拉木板B,使它做初速度為零、加速度aB=1.0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A的質(zhì)量mA和B的質(zhì)量mB均為2.0kg,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05,B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1,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視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物體A剛運動時的加速度aA;
(2)t=1.0s時,物體A相對木板B的位移;
(3)t=1.0s時,電動機的輸出功率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江蘇專項題 題型:不定項選擇

如圖所示,物體A置于物體B上,一輕質(zhì)彈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與B相連,在彈性限度范圍內(nèi),A和B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往復運動(不計空氣阻力),保持相對靜止。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A和B均作簡諧運動
B.作用在A上的靜摩擦力大小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
C.B對A的靜摩擦力對A做功,而A對B的靜磨擦力對B不做功
D.B對A的靜摩擦力始終對A做正功,而A對B的靜摩擦力始終對B做負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