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塊的加速度.
(2)分析清楚物塊與木板的運動過程,應用運動學公式求出位移.
解答 解:(1)木板受到物塊的摩擦力:f0=μ2Mg=2.0N,
物塊在木塊上的那個木塊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1=μ1(M+m)g=1.4N,
其余每個木塊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2=μ1mg=0.4N,
設鉛塊到第n個木塊時,第n個木塊及后面的木塊開始在地面上滑動,有:f0>(8-n)f2+f1,
解得:n>6.5,
即當物塊滑到第7個木板上左端時,7、8兩木板始在地面上滑動,
對7、8兩木塊組成的系統(tǒng),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0-f1-f2=2ma,
解得:a=0.5m/s2,
8號木板開始運動時的加速度為:0.5m/s2;
(2)木板靜止時物塊的加速度:a物塊=μ2g=4m/s2,
小物塊剛離開6號木板時速度大小為v6,有:v62-v02=2a×6l,
解得:v6=3m/s,
小物塊剛運動至7號木板時,摩擦力:f=μ2Mg=2N,
設小物塊在7號木板上運動時間為t,
則:l=v6t-$\frac{1}{2}$a物塊t2-$\frac{1}{2}$at2,
解得:t=$\frac{2}{3}$m/s,s物塊=v6t-$\frac{1}{2}$a物塊t2=$\frac{10}{9}$m,
此時物塊的速度:v物塊=v6-a物塊t=$\frac{1}{3}$m/s,
木板8的速度:v=at=$\frac{1}{3}$m/s,
即物塊到達8號木板時它們的速度相等,它們一起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停止,它們的共同加速度為:
a′=$\frac{{μ}_{2}(M+m)g}{M+m}$μ2g=4m/s2,
位移為:x=$\frac{{v}^{2}}{2a′}$=$\frac{1}{72}$m,
物塊在整個運動過程對地的位移大小為:s=6l+s物塊+x=$\frac{513}{72}$m=7.125m;
答:(1)“8”號木板對地剛開始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為0.5m/s2;
(2)小物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對地的位移大小為7.125m.
點評 能正確判斷長木板開始運動的條件是滑塊給長木板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對長木板的摩擦力,并能根據(jù)摩擦力的表達式列出不等式進行求解,木塊滑動的距離可以根據(jù)滑塊的運動結合動能定理求解;熟練使用動能定理解決本題的關鍵.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I變小,I1變小,$\frac{I}{{I}_{1}}$不變 | B. | I變小,I1變小,$\frac{△I}{△{I}_{1}}$不變 | ||
C. | U變大,I變小,$\frac{△U}{△I}$不變 | D. | U變大,I1變小,$\frac{△U}{△{I}_{1}}$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1}{2}$W | B. | $\frac{1}{4}$W | C. | $\frac{1}{6}$W | D. | $\frac{1}{8}$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牛頓應用“理想斜面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觀點 | |
B. | 胡克認為無論在什么條件下,彈簧的彈力始終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 | |
C. |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對他導師第谷觀測的行星數(shù)據(jù)進行了多年研究,得出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位于橢圓的中心上 | |
D. | 密立根最早通過油滴實驗,比較準確地測出電子的電荷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