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如圖,物體A質(zhì)量M=0.1kg,一端與輕繩相連,靜置于光滑水平面,B端施以F=1N的豎直向下的拉力時,A的加速度為a1;B端掛一重量G=1N的物體時,A的加速度為a2.(不計繩與滑輪的摩擦,g=10m/s2),則( 。
A.a1=10m/s2B.a1=5m/s2C.a2=1m/s2D.a2=5m/s2

分析 當(dāng)用拉力F拉時,對A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當(dāng)掛重物時,對整體分析,運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然后分析答題.

解答 解:A、施加拉力F=1N時,加速度:a1=$\frac{F}{M}$=$\frac{1N}{0.1kg}$=10m/s2,故A正確,B錯誤;
C、B端掛物體時所掛物體的質(zhì)量:m=$\frac{G}{g}$=$\frac{1}{10}$=0.1kg,以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a2=$\frac{G}{M+m}$=$\frac{1N}{0.1kg+0.1kg}$=5m/s2,故C錯誤,D正確;
故選:AD.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知道掛重物時,繩子的拉力與重物的重力不等,因為A與重物都做加速運動,拉力小于重物的重力.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如圖所示,物體A、B疊放在傾角為α=37°的斜面上.A、B的質(zhì)量分別為mA=2kg,mB=2.5kg.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5,B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4.拉著物體A的繩子沿水平方向固定在斜面頂端.現(xiàn)在用平行斜面向下的拉力F把B物體勻速拉動(A靜止).求
(1)A、B之間滑動摩擦力的大。
(2)所需拉力F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9.在水平路面上用繩子水平拉一個質(zhì)量為m=5.0kg的靜止的木箱,如圖所示.木箱與路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0,繩上所加拉力F=20N,求拉力作用3s時木箱的速度大?(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對于站在電梯里的人,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梯向下加速時,電梯對人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B.電梯減速下降時,電梯對人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C.電梯對人的支持力在電梯上升時總比下降時大
D.電梯減速上升時,人對電梯的壓力大于人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是物體做直線運動的v-t圖象,由圖可知,該物體( 。
A.第0.5s時運動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反
B.第2s末運動方向開始反向
C.0-1s和2-3s加速度相同
D.2-3s和3-4s速度變化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3.如圖甲所示,一質(zhì)量為20kg的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0.從t=0時刻起,物體受到水平方向的力F的作用而開始運動,8s內(nèi)F隨時間t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求:(g取10m/s2

(1)4s末的速度大小v1;
(2)5s末的速度大小v2
(3)在圖丙的坐標系中畫出物體在8s內(nèi)的v-t圖象;(要求計算出相應(yīng)數(sh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設(shè)汽車的牽引力不變,所受阻力與車重成正比,運輸棉花的汽車在平直路面上原來勻速行駛,突然開始下大雨后,雨水不斷浸入棉花,使車重增加時,關(guān)于車的運動情況說法正確的是( 。
A.所受合外力逐漸變小B.所受合外力逐漸變大
C.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變減速運動D.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變加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對于自由落體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前1s內(nèi)、前2s內(nèi)、前3s內(nèi)的位移之比是1:3:5
B.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5
C.在第1s內(nèi)、第2s內(nèi)、第3s內(nèi)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4:9
D.在相鄰兩個1s內(nèi)的位移之差都是g米(g為重力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在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此時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I1,現(xiàn)將電阻R1與R2對換后,發(fā)現(xiàn)電流表的示數(shù)不變;如將R1與R3對換,發(fā)現(xiàn)電流表的示數(shù)變?yōu)镮2,且I1:I2=3:2,則可判斷( 。
A.R1:R2:R3=1:1:2B.R1:R2:R3=2:2:1C.R1:R2:R3=1:2:lD.R1:R2:R3=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