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物體B放在物體A上,A、B的上下表面均與斜面平行,當兩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慣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向上做勻減速運動時

A. A、B之間的摩擦力為零

B. 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C. 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D. A、B之間是否存在摩擦力取決于A、B表面的性質(zhì)

【答案】A

【解析】先對A、B整體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合力沿斜面向下,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m1+m2)gsinθ=(m1+m2)a (θ為斜面的傾角)

再隔離出物體B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假設(shè)有沿斜面向上的靜摩擦力f,如圖

解得a=gsinθ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2gsinθ-f=ma

由①②兩式可解得f=0

AB的摩擦力為零,故A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木塊B上表面是水平的,當木塊A置于B上,并與B保持相對靜止,一起沿固定的光滑斜面由靜止開始下滑,在下滑過程中( )

A. A所受的合外力對A不做功 B. BA的彈力做正功

C. BA的摩擦力做正功 D. AB不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 、、分別表示理想電流或電壓表,它們的示數(shù)以安或伏為單位,當電鍵閉合后, 、、三塊表的示數(shù)分別為、時,燈恰好正常發(fā)光.已知燈、的額定電壓相同,額定功率之比為,則可判斷出(

A. 、、均為電流表

B. 、均為電壓表

C. 為電流表, 為電壓表

D. 為電壓表, 、為電流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中, 、均為定值電阻,且, 阻值未知, 為一滑動變阻器.當其滑片從左端滑至右端時,測得電源的路端電壓隨電源中流過的電流變化圖線如圖乙所示,其中兩點是滑片在變阻器的兩個不同端點得到的.求:

1)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

2)定值電阻的阻值.

3)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于萬有引力定律的表達式F=,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公式中G為引力常量,它不是由實驗測得的,而是人為規(guī)定的

B. 當兩物體表面距離r趨近于零時,萬有引力趨近于無窮大

C. m1m2受到彼此的引力總是大小相等的,而與m1、m2是否相等無關(guān)

D. m1m2受到彼此的引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傾角30°、上側(cè)接有R=1Ω的定值電阻的粗糙導(dǎo)軌(導(dǎo)軌電阻忽略不計,且ab與導(dǎo)軌上側(cè)相距足夠遠),處于垂直導(dǎo)軌平面向上、磁感應(yīng)強度大小B=1T的勻強磁場中,導(dǎo)軌間距L=1m,一質(zhì)量m=2kg、阻值r=1Ω的金屬棒,在作用于棒中點、沿斜面且平行于導(dǎo)軌的拉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從ab處沿導(dǎo)軌向上加速運動,棒運動的速度位移圖象如圖乙所示(b點為位置坐標原點)。若金屬棒與導(dǎo)軌間動摩擦因數(shù),g=10m/s,則金屬棒從起點b沿導(dǎo)軌向上運動x=1m的過程中

A. 金屬棒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B. 金屬棒與導(dǎo)軌間因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為10J

C. 通過電阻R的感應(yīng)電荷量為0.5C

D. 電阻R產(chǎn)生的焦耳熱為0.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空間有一水平方向的勻強電場,初速度為的帶電質(zhì)點從點射入電場,在豎直平面內(nèi)沿直線從運動到,在此過程中,該質(zhì)點的(

A. 重力勢能和電勢能都增加,動能減少

B. 重力勢能增加,電勢能和動能都減少

C. 重力勢能和動能之和增加

D. 動能和電勢能之和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BC為一直角三棱鏡的截面,其頂角∠BAC=30°,AB邊的長度為l,P為垂直于直線BCD的光屏。一寬度也為l的平行單色光束垂直射向AB面,在屏上形成一條寬度等于的光帶,求棱鏡的折射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一固定斜面傾角為300,一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自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物塊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則此過程中,物塊的(  )

A. 動能損失了2mgH

B. 動能損失了mgH

C. 機械能損失了2mgH

D. 機械能損失了0.5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