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某同學設(shè)計了一個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zhì)量m關(guān)系的實驗,圖(a)為實驗裝置簡圖,其中在掛鉤與沙桶之間連接了一個力傳感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

①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根據(jù)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3.2m/s2;(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②保持砂和砂桶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車質(zhì)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m及對應的$\frac{1}{m}$,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次數(shù)12345678
小車加速度a/m•s-21.901.721.491.251.000.750.500.30
小車質(zhì)量m/kg0.250.290.330.400.500.711.001.67
$\frac{1}{m}$/kg-14.003.453.032.502.001.411.000.60
請在如圖(c)方格坐標紙中畫出a-$\frac{1}{m}$圖線,并從圖線求出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倒數(shù)$\frac{1}{m}$之間的關(guān)系式是$a=\frac{1}{2m}$
③若已平衡好摩擦力,在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過程中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小于砂和砂桶總重力(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④另有三組同學利用本實驗裝置,在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測量并記錄了多組數(shù)據(jù),描繪出的a-F關(guān)系圖線如圖(d)A、B、C圖所示,能正確反映本實驗中a-F關(guān)系是哪個圖線B.

分析 ①利用逐差法△s=aT2求解物體的加速度;
②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使用描點法即可;由公式F=ma,得出結(jié)論;
③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系統(tǒng)的加速度,最終求出繩子的拉力和沙和沙桶的重力之間的關(guān)系得出只有m<<M時,才有F≈mg,才有物體的加速度正比于物體所受的合外力.
④由于該實驗中在掛鉤與沙桶之間連接了一個力傳感器,所以小車的加速度總是與傳感器的拉力成正比.

解答 解:(1)交流電的頻率是50Hz,則兩點之間的時間間隔是0.02s,兩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是0.04s;
紙帶的運動方向向左,依次取四組數(shù)據(jù)為:x1,x2,x3,x4,則加速度:a=$\frac{0.0772+0.0721-0.0670-0.0619}{4×0.0{4}^{2}}$=3.2m/s2,
(2)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使用描點法得出圖象如圖;
由圖可知,a的數(shù)據(jù)總是$\frac{1}{m}$的$\frac{1}{2}$,即$a=\frac{1}{2m}$;
(3)由于OA段a-F關(guān)系為一傾斜的直線,所以在質(zhì)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
由實驗原理:mg=Ma得:a=$\frac{mg}{M}$,而實際上$a′=\frac{mg}{m+M}$,所以繩子的拉力F=Ma′<Ma=mg.
(4)由于該實驗中在掛鉤與沙桶之間連接了一個力傳感器,所以小車的加速度總是與傳感器的拉力成正比.故B正確.
故選:B
故答案為:①3.2;②$a=\frac{1}{2m}$;③小于;④B

點評 根據(jù)實驗原理求出繩子的拉力和加速度之間的關(guān)系,加速度和沙與沙桶的重力之間的關(guān)系,加速度和摩擦因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是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所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a所示,光滑絕緣水平面上有甲、乙兩個帶電小球,t=0時,乙球以6m/s的初速度向靜止的甲球運動,之后它們僅在電場力的作用下沿同一直線運動(整個運動過程中沒有接觸).它們運動的v-t圖象分別如圖b中甲、乙兩曲線所示.由圖線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球一定帶異種電荷
B.0~t3內(nèi),甲球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線運動
C.0~t2時間內(nèi),兩球間的電場力先增大后減小
D.t1時刻兩球的電勢能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所示,水平路面CD的右側(cè)有一長L1=2m的板M,一小物塊放在板M的最右端,并隨板一起向左側(cè)固定的平臺運動,板M的上表面與平臺等高.平臺的上表面AB長s=3m,光滑半圓軌道AFE豎直固定在平臺上,圓軌道半徑R=0.4m,最低點與平臺AB相切于A點.當板M的左端距離平臺L=2m時,板與物塊向左運動的速度v0=8m/s.當板與平臺的豎直墻壁碰撞后,板立即停止運動,物塊在板上滑動,并滑上平臺.已知板與路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u1=0.05,物塊與板的上表面及軌道AB的動摩擦因數(shù)u2=0.1,物塊質(zhì)量m=1kg,取g=10m/s2

(1)求物塊進入圓軌道時對軌道上的A點的壓力;
(2)判斷物塊能否到達圓軌道的最高點E.如果能,求物塊離開E點后在平臺上的落點到A點的距離;如果不能,則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一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在豎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開始向上運動,如圖甲所示.在物體運動過程中,空氣阻力不計,其機械能E與位移x的關(guān)系圖象如圖乙所示,其中曲線上點A處的切線的斜率最大.則( 。
A.在x1處物體所受拉力最大
B.在x2處物體的速度最大
C.在x1〜x3過程中,物體的動能先增大后減小
D.在0〜x2過程中,物體的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甲所示,一均勻介質(zhì)中沿x軸有等間距的O、P、Q質(zhì)點,相鄰兩質(zhì)點間距離為0.75m,在x=10m處有一接收器(圖中未畫出).t=0時刻O質(zhì)點從平衡位置開始沿y軸方向一直振動,并產(chǎn)生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波,O質(zhì)點的振動圖象如圖乙所示.當O質(zhì)點第一次達到負向最大位移時,P質(zhì)點剛開始振動.則( 。
A.質(zhì)點Q的起振方向為y軸負方向
B.這列波傳播的速度為0.25m/s
C.若該波在傳播過程中若遇到0.5m的障礙物,不能發(fā)生明顯衍射現(xiàn)象
D.若波源O向x軸正方向運動,接收器接收到波的頻率可能為0.2 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圖1,某電廠要將電能輸送到較遠的用戶,輸送的總功率為9.8×104W,電廠的輸出電壓按如圖2所示規(guī)律變化,為減少輸送功率損失,先用一理想升壓變壓器將電壓升高再輸出,已知升壓變壓器原副線圈匝數(shù)比為$\frac{n_1}{n_2}=\frac{1}{28}$,輸電導線的總電阻為50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戶獲得的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
B.升壓變壓器副線圈兩端電壓為9800$\sqrt{2}$V
C.通過輸電導線R的電流為I=10A
D.由于輸電線有電阻,輸電過程中損失的功率為5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所示,足夠長的斜面傾角θ=30°,斜面底端A點與一半徑為R的光滑半圓軌道平滑連接,半圓軌道的直徑與地面垂直.已知小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frac{{\sqrt{3}}}{6}$,重力加速度為g.
(1)若小物體在斜面上從與圓心O等高的位置由靜止釋放,則小物體第一次滑到A點所用的時間為多少?
(2)在(1)的情況下,小物體在斜面上滑行的總路程為多少?
(3)要使小物體能通過圓軌道最高點B,求小物體在斜面上由靜止釋放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關(guān)于紅光和紫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紅光的頻率大于紫光的頻率
B.在同一種玻璃中紅光的傳播速度小于紫光的傳播速度
C.用同一雙縫干涉裝置做實驗,紅光的干涉條紋間距大于紫光的干涉條紋間距
D.當紅光和紫光以相同入射角從玻璃射入空氣時,若紫光剛好能發(fā)生全反射,則紅光也一定能發(fā)生全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聞其聲而不見其人”現(xiàn)象說明遇到同樣障礙物時聲波比可見光容易發(fā)生衍射
B.用超聲波被血流反射回來其頻率發(fā)生變化可測血流速度,是利用了波的干涉現(xiàn)象
C.做受迫振動的物體,其穩(wěn)定時的振動頻率不一定等于驅(qū)動力的頻率
D.用標準平面來檢查光學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