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甲所示,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的匝數(shù)比為101,R120,R230C為電容器。已知通過R1的正弦交流電如圖乙所示,則( )

A. 交流電的頻率為50 Hz B. 原線圈輸入電壓的最大值為200V

C. 電阻R2的電功率約為6.67 W D. 通過R3的電流始終為零

【答案】AC

【解析】試題分析:根據(jù)變壓器原理可知原副線圈中電流的周期、頻率相同,周期為0.02s、頻率為50赫茲,A正確;由圖乙可知通過R1的電流最大值為、根據(jù)歐姆定律可知其最大電壓為,再根據(jù)原副線圈的電壓之比等于匝數(shù)之比可知原線圈輸入電壓的最大值為200V,B錯誤;根據(jù)正弦交流電的峰值和有效值關系并聯(lián)電路特點可知電阻R2的電流有效值為,電阻R2的電功率為,C正確;因為電容器有通交流、阻直流的作用,則有電流通過和電容器,D錯誤;

故選A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豎直放置的上細下粗密閉細管,水銀柱將氣體分隔為AB兩部分,初始溫度相同.使A、B升高相同溫度達到穩(wěn)定后,體積變化量為ΔVA、ΔVB,壓強變化量為ΔpA、ΔpB,對液面壓力的變化量為ΔFA、ΔFB,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水銀柱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

B. ΔVAVB

C. ΔpApB

D. ΔFAΔFB

E. 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汽車以額定功率從水平路面上坡時,司機換擋目的是( )

A. 增大速度,增大牽引力 B. 減小速度,減小牽引力

C. 增大速度,減小牽引力 D. 減小速度,增大牽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兩個相通的容器P、Q間裝有閥門KP中充滿氣體,Q為真空,整個系統(tǒng)與外界沒有熱交換.打開閥門K后,P中的氣體進入Q中,最終達到平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氣體體積膨脹,內(nèi)能不變

B. 氣體分子勢能減少,內(nèi)能增加

C. 氣體分子勢能增加,動能減小,溫度降低

D. 氣體分子勢能增加,壓強可能不變

E. Q中氣體不可能自發(fā)地全部退回到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演示用的永動機轉輪由5根輕桿和轉軸構成,輕桿的末端裝有用形狀記憶合金制成的葉片.輕推轉輪后.進入熱水的葉片因伸展而劃水,推動轉輪轉動.離開熱水后,葉片形狀迅速恢復,轉輪因此能較長時間轉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轉輪依靠自身慣性轉動,不需要消耗外界能量

B. 轉輪轉動所需能量來自形狀記憶合金從熱水中吸收的熱量

C. 轉動的葉片不斷攪動熱水,水溫升高

D. 葉片在熱水中吸收的熱量一定大于在空氣中釋放的熱量

E. 葉片在熱水中吸收的熱量一定大于水和轉輪獲得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電學元件中,沒有利用電流熱效應進行工作的是( 。

A. 電飯煲 B. 白熾燈 C. 保險絲 D. 電容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速度、速度變化及加速度的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卻不等于0。

B.兩物體相比,一個物體的速度變化量比較大,而加速度卻比較小。

C.物體具有向東的加速度,而速度變化卻向西。

D.物體做直線運動,后一階段的加速度比前一階段小,但速度卻比前一階段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校田徑運動場跑道示意圖如圖所示,其中A點是所有跑步項目的終點,也是400m、800m賽跑的起跑點;B點是100m賽跑的起跑點在校運動會中,甲、乙、丙三個同學分別參加了100m、400m800m比賽則在完成比賽時( )

A. 甲的位移最小

B. 丙的位移最大

C. 乙、丙的路程相等

D. 丙的路程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物體以6m/s的速度沿一光滑傾斜木板從底端向上滑行,經(jīng)過2s,物體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為1m/s.若增大木板傾角,仍使物體以6m/s的速度從底端向上滑行,經(jīng)過2s,物體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變?yōu)?/span>1m/s.以沿木板向上為正方向,用a1、a2分別表示物體在前后兩種情況下的加速度,則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

A. a1=﹣2.5 m/s2,a2=﹣2.5 m/s2

B. a1=﹣3.5 m/s2a2=﹣3.5 m/s2

C. a1=﹣2.5 m/s2,a2=﹣3.5 m/s2

D. a1="3.5" m/s2,a2=﹣3.5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