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質(zhì)量為m的重錘從高處由靜止開始落下,重錘上拖著的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的痕跡進行測量,就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①紙帶上記錄了重錘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分別下降的位移.
②如圖所示,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xù)五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始點O的距離為s0,點A、C間的距離為s1,點C、E間的距離為s2,使用的交流電的頻率為f,則C點的速度為$\frac{({s}_{1}+{s}_{2})f}{4}$,打點計時器在打C點時重錘的動能為$\frac{m({s}_{1}+{s}_{2})^{2}{f}^{2}}{32}$,打點計時器在打O點和C點的這段時間內(nèi)重錘的重力勢能減少量為mg(s0+s1).利用這個裝置也可以測量重錘下落的加速度,則加速度a的表達式為a=$\frac{1}{4}$(s2-s1)f2

③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重錘減小的重力勢能總是約大于重錘增加的動能,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重錘帶著紙帶下落過程中存在著阻力作用,若已知當(dāng)?shù)刂亓铀俚闹禐間,用第②小題給出的已知量表示重錘在下落過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為F=m【$g-\frac{{({s_2}-{s_1}){f^2}}}{4}$】或$m[{g-\frac{{{{({{s_1}+{s_2}})}^2}{f^2}}}{{32({{s_0}+{s_1}})}}}]$.

分析 解決實驗問題首先要掌握該實驗原理,了解實驗的儀器、操作步驟和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注意事項.
紙帶法實驗中,若紙帶勻變速直線運動,測得紙帶上的點間距,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計算出打出某點時紙帶運動的瞬時速度,從而求出動能.根據(jù)功能關(guān)系得重力勢能減小量等于重力做功的數(shù)值.
應(yīng)用牛頓第二定律研究下落過程求出平均阻力的大小F.

解答 解:①紙帶上記錄了不同時刻,重錘的位置,即重錘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分別下降的位移;
②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
vC=$\frac{{x}_{AE}}{{t}_{AE}}$=$\frac{({s}_{1}+{s}_{2})f}{4}$
那么其動能大小為:EK=$\frac{1}{2}m{v}_{C}^{2}$=$\frac{m({s}_{1}+{s}_{2})^{2}{f}^{2}}{32}$;
根據(jù)重力勢能的定義式得重力勢能減小量為:△Ep=mgh=mg(s0+s1).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x=at2得:
a=$\frac{△x}{{t}^{2}}$=$\frac{{s}_{2}-{s}_{1}}{(\frac{2}{f})^{2}}$=$\frac{1}{4}$(s2-s1)f2
③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F=mg-f=ma
f=mg-ma=mg-$\frac{1}{4}$m(s2-s1)f2=m【$g-\frac{{({s_2}-{s_1}){f^2}}}{4}$】或$m[{g-\frac{{{{({{s_1}+{s_2}})}^2}{f^2}}}{{32({{s_0}+{s_1}})}}}]$
故答案為:①重錘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分別下降的位移;
②$\frac{({s}_{1}+{s}_{2})f}{4}$,$\frac{m({s}_{1}+{s}_{2})^{2}{f}^{2}}{32}$,mg(s0+s1),$\frac{1}{4}$(s2-s1)f2
③m【$g-\frac{{({s_2}-{s_1}){f^2}}}{4}$】或$m[{g-\frac{{{{({{s_1}+{s_2}})}^2}{f^2}}}{{32({{s_0}+{s_1}})}}}]$

點評 紙帶問題的處理是力學(xué)實驗中常見的問題.我們可以紙帶法實驗中,若紙帶勻變速直線運動,測得紙帶上的點間距,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計算出打出某點時紙帶運動的瞬時速度.
對于阻力的求解我們可以從牛頓第二定律角度求解,也可以運用動能定理去解決.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已知在一分鐘時間內(nèi)通過導(dǎo)體橫截面的電荷量120C,導(dǎo)體的電阻為10Ω.求:
(1)通過導(dǎo)體的電流有多大?
(2)在一分鐘時間內(nèi)導(dǎo)體產(chǎn)生的焦耳熱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所示,重量為G的物體放置在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質(zhì)彈簧上,圖甲表示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的情景,圖乙和圖丙分別表示物體在豎直向下的力F1和F2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的情景,h表示相鄰情景圖中物體的高度差,則(  )
A.F2>2F1B.F2=2F1
C.F2<2F1D.無確定F2與2F1的大小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質(zhì)量為M=2kg的足夠長的木板,木板上最有右端有一大小可忽略、質(zhì)量為m=3kg的物塊,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且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開始時物塊和木板都靜止,距木板左端L=2.4m處有一固定在水平面上的豎直彈性擋板P.現(xiàn)對物塊施加一水平向左外力F=6N,若木板與擋板P發(fā)生撞擊時間極短,并且撞擊時無動能損失,物塊始終未能與擋板相撞,求:
(1)木板第一次撞擊擋板P時的速度v為多少?
(2)木板從第一次撞擊擋板P到運動至右端最遠處所需的時間t1及此時物塊距木板右端的距離x為多少?
(3)木板與擋板P會發(fā)生多次撞擊直至靜止,而物塊一直向左運動.每次木板與擋板P撞擊前物塊和木板都已相對靜止,最后木板靜止于擋板P處,求木板與物塊都靜止時物塊距木板最右端的距離x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實驗室有一塊長方體透明介質(zhì),截面如圖中ABCD所示.AB的長度為l1,AD的長度為l2,且AB和AD邊透光,而BC和CD邊不透光且射到這兩個邊的光線均被全部吸收.現(xiàn)讓一平行光束以入射角θ1射到AB面,經(jīng)折射后AD面上有光線射出.甲、乙兩同學(xué)分別用不同的方法測量該長方體介質(zhì)的折射率.
①甲同學(xué)的做法是:保持射到AB面上光線的入射角θ1不變,用一遮光板由A點沿AB緩慢推進,遮光板前端推到P時,AD面上恰好無光線射出,測得AP的長度為l3,則長方體介質(zhì)的折射率可表示為n=$\frac{\sqrt{{l}_{2}^{2}+{l}_{2}^{3}}sin{θ}_{1}}{{l}_{3}}$;
②乙同學(xué)的做法是:緩慢調(diào)節(jié)射到AB面上光線的入射角,使AD面也恰好無光線射出.測得此時射到AB面上光線的入射角為θ2,則長方體介質(zhì)的折射率可表示為n=$\sqrt{1+si{n}^{2}{θ}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一個電場區(qū)域中有如圖所示的電場線,比較a、b兩處的場強大小Ea<Eb,和電勢高低φa>φb(填>、=、<符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在用落體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某小組按照正確的操作選得紙帶如圖.其中O是起始點,A、B、C是打點計時器連續(xù)打下的3個點.用毫米刻度尺測量O到A、B、C各點的距離,并記錄在圖中.(已知當(dāng)?shù)氐闹亓铀俣萭=10.0m/s2,重錘質(zhì)量為m=1kg,計算結(jié)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①圖中的三個測量數(shù)據(jù)中不符合有效數(shù)讀數(shù)要求的是OC 段的讀數(shù),應(yīng)記作15.70cm;
②甲同學(xué)用重錘在OB段的運動來驗證機械能守恒,該過程中重錘的重力勢能的減少量△Ep=1.23J,該過程中重錘動能的增加量△Ek=1.2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某導(dǎo)體置于電場后周圍的電場分布情況如圖所示,圖中虛線表示電場線,實線表示等勢面,A、B、C為電場中的三個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點的電場強度小于B點的電場強度
B.A點的電勢高于B點的電勢
C.將負電荷從A點移到B點,電場力做正功
D.負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等于在C點的電勢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1所示,為“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裝置及數(shù)字化信息系統(tǒng)獲得了小車加速度a與鉤碼的質(zhì)量及小車和砝碼的質(zhì)量對應(yīng)關(guān)系圖.鉤碼的質(zhì)量為m1,小車和砝碼的質(zhì)量為m2,重力加速度為g.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每次在小車上加減砝碼時,應(yīng)重新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若用打點計時器應(yīng)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C.本實驗m2應(yīng)遠小于m1
D.在用圖象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關(guān)系時,應(yīng)作a-$\frac{1}{{m}_{2}}$圖象
(2)實驗時,某同學(xué)由于疏忽,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測得F=m1g,作出a-F圖象,他可能作出圖2中丙 (選填“甲”、“乙”、“丙”)圖線.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C.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dǎo)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C.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zhì)量太大
(3)實驗時,某同學(xué)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若軌道水平,他測量得到的$\frac{1}{{m}_{2}}$-a圖象,如圖3.設(shè)圖中直線的斜率為k,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則小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gk}$,鉤碼的質(zhì)量m1=$\frac{1}{gk}$.
(4)實驗中打出的紙帶如圖4所示.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是0.1s,圖中長度單位是cm,由此可以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是0.46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