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能不能看成質(zhì)點是由物體的大小和形狀決定的
B.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和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C. 物體的合力有可能小于任何一個分力
D. 在單向直線運動中,物體的位移就是路程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半圓形玻璃磚橫截面如圖所示,AB為直徑,O點為圓心.在該截面內(nèi)有a、b兩束單色可見光從空氣垂直于AB射入玻璃磚,兩入射點到O點的距離相等.兩束光在半圓邊界上反射和折射的情況如圖所示,則a、b兩束光( )
A. a光頻率比b光大;
B. 以相同的入射角從空氣斜射入水中,b光的折射角大
C. 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傳播,a光的傳播速度較小
D. 分別通過同一雙縫干涉裝置,a光的相鄰條紋間距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物理學的發(fā)展過程中,許多物理學家的科學發(fā)現(xiàn)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學史實的是 。(填正確答案標號,選對1個得3分,選對2個得4分,選對3個得6分,每選錯1個扣3分,最低得分0分)
E.玻爾大膽提出假設,認為實物粒子也具有波動性
A. 普朗克為了解釋黑體輻射現(xiàn)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論
B. 愛因斯坦為了解釋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提出了光子說
C. 盧瑟福通過對粒子散射實驗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jié)構(gòu)模型
D. 貝克勒爾通過對天然放射性的研究,發(fā)現(xiàn)原子核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玉兔號”月球車被順利送抵月球表面,并發(fā)回大量圖片和信息。若該月球車在地球表面的重力為,在月球表面的重力為。已知地球半徑為,月球半徑為,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為,則( )
A.“玉兔號”月球車在地球表面與月球表面質(zhì)量之比為
B.地球的質(zhì)量與月球的質(zhì)量之比為
C.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與月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為
D.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與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重力和重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其重心一定在其幾何中心
B. 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C. 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
D. 可以用懸掛法測一切物體的重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nèi)阻r一定,平行板電容器的兩塊金屬板正對水平放置,B為兩極板間一固定點,R為光敏電阻(光照越強電阻越小).圖中滑動變阻器R1的滑動觸頭P在a端時,閉合開關K,穩(wěn)定后電流表A和電壓表V的示數(shù)分別為I和U,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此時僅將R1的滑動觸頭P向b端移動,則平行板電容器的帶電量將減小
B. 若此時僅將電容器上極板上移,則圖中B點電勢將降低
C. 若此時僅用更強的光照射R,則I增大,U增大,電容器所帶電荷量增大
D. 若此時僅用更強的光照射R,則U變化量的絕對值與I變化量的絕對值之比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兩平行金屬板E、F之間電壓為U,兩足夠長的平行邊界MN、PQ區(qū)域內(nèi),有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一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的粒子(不計重力),由E板中央處靜止釋放,經(jīng)F板上的小孔射出后,垂直進入磁場,且進入磁場時與邊界MN成60°角,磁場MN和PQ邊界距離為d。求:
(1)粒子離開電場時的速度;
(2)若粒子垂直邊界PQ離開磁場,求磁感應強度B;
(3)若粒子最終從磁場邊界MN離開磁場,求磁感應強度的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共點力,一個力的大小是3N,另一個力的大小是5N,它們的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A. 1.8N B. 2.7N C. 0 D. 8.1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y軸上關于O點對稱的A、B兩點有等量同種點電荷+Q,在x軸上C點有點電荷﹣Q,且CO=OD,∠ADO=60°.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O點電場強度為零
B. D點電場強度為零
C. 若將點電荷+q從O移向C,電勢能增大
D. 若將點電荷﹣q從O移向C,電勢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