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首先分析撤去外力前小球的受力情況:重力、拉力,桿的支持力和滑動摩擦力,采用正交分解法,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動摩擦因數(shù)μ.
(2)由速度時間公式求出撤去F時小球的速度,勻加速上升的位移.再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得撤去F后小球的加速度,運用運動學(xué)公式求出最大距離.
(3)再由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xué)位移公式結(jié)合求經(jīng)過B點的時間.
解答 解:(1)對小球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在平行斜面方向上有:(F-mg)sin37°-f=ma,
垂直斜面方向上有:(F-mg)cos37°-N=0,
其中:f=μN,
聯(lián)立解得:μ=0.5;
(2)剛撤去F時,小球的速度為:v1=at1=2×2=4m/s
2s小球的位移大小為:x1=$\frac{1}{2}$at2=$\frac{1}{2}$×2×22=4m
撤去拉力F后,小球減速上升過程,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mgsin37°+μmgcos37°=ma2
解得:a2=10m/s2
因此小球繼續(xù)上升的時間為:t2=$\frac{{v}_{1}}{{a}_{2}}$=$\frac{4}{10}$=0.4s;
上滑的位移為:x2=$\frac{{v}_{1}}{2}{t}_{2}$=$\frac{4}{2}×0.4$=0.8m,
則小球上滑過程中距A點的最大距離為:xm=x1+x2=4.8m;
(3)在上滑階段從撤去外力到小球通過B點的運動過程有:
xAB-x1=v1t3-$\frac{1}{2}{a}_{2}{t}_{3}^{2}$
解得上滑階段經(jīng)歷的時間 t3=0.2s( t3=0.6s>t2=0.4s,不合理舍去)
小球返回B點過程是勻加速,有:
mgsin37°-μmgcos37°=ma3
解得 a3=2m/s2
因此小球由頂端返回B點時有 xm-xAB=$\frac{1}{2}{a}_{3}{t}_{4}^{2}$
解得 t4=$\frac{\sqrt{5}}{5}$s
故從撤去拉力F開始,小球上滑到最高點,再返回通過B點所用的總時間為:
t=t2+t4=0.4+$\frac{\sqrt{5}}{5}$=$\frac{2+\sqrt{5}}{5}$s;
答:(1)桿與球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是0.5;
(2)小球上滑過程中距A點最大距離xm是4.8m;
(3)若從撤去外力開始計時,小球經(jīng)0.2s和$\frac{2+\sqrt{5}}{5}$s時間將經(jīng)過距A點上方為4.6m的B點.
點評 牛頓定律和運動學(xué)公式是解決力學(xué)的基本方法.關(guān)鍵在于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當(dāng)物體受力較多時,往往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加速度.本題求小球上滑過程中距A點最大距離,也可運用動能定理.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xué)年四川省高一上半期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摩托車從A點由靜止出發(fā)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用7 s時間通過一座長BC="14" m的平橋,過橋后的速度是3 m/s。
(1)它剛開上橋頭時的速度vB有多大?
(2)橋頭與出發(fā)點相距多遠(yuǎ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陜西省高三月考二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半徑為R的圓柱形玻璃磚的折射率為2,截面如圖所示,O為圓心,光線I沿半徑aO方向射入,恰好在O點發(fā)生全反射;另一條平行于I的光線II從最高點b射入玻璃磚,折射到MN上的d點,求Od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陜西省高三月考二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多選題
如圖所示,當(dāng)小車水平向右加速運動時,物塊M相對車廂靜止與其后豎直壁上,當(dāng)車的加速度a增大時
A.車廂壁對物塊的壓力增大
B.物塊所受靜摩擦力增大
C.物塊仍相對車廂靜止
D.車廂對物塊的作用力方向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橫波和縱波都能發(fā)生干涉、衍射和偏振現(xiàn)象 | |
B. | 相對論認(rèn)為空間和時間與物質(zhì)的運動狀態(tài)有關(guān) | |
C. | 麥克斯韋預(yù)言并用實驗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 | |
D. | 在光的雙縫干涉實驗中,若僅將入射光由綠光變?yōu)榧t光,則條紋間距變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前2 s內(nèi)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 |
B. | 前2 s內(nèi)物體向左運動,后2 s內(nèi)物體向右運動 | |
C. | t=4 s時刻,物體與A點距離最遠(yuǎn) | |
D. | t=4 s時刻,物體又回到A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庫侖定律F=k$\frac{{q}_{1}{q}_{2}}{{r}^{2}}$中的k,是靜電力常量,它是后人通過麥克斯韋的相關(guān)理論計算出來的. | |
B.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F=G$\frac{{{m}_{1}m}_{2}}{{r}^{2}}$中的G,是牛頓用扭秤實驗測得的 | |
C. | 牛頓在發(fā)現(xiàn)第二定律F=kma之前,人們就已經(jīng)規(guī)定力的單位為1 N=1 kg•m/s2 | |
D. | 牛頓第二定律F=kma和庫侖定律F=k$\frac{{q}_{1}{q}_{2}}{{r}^{2}}$中的k是一樣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