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斜面體置于粗糙水平面上,斜面光滑.小球被輕質(zhì)細線系住放在斜面上。細線另一端跨過定滑輪,用力拉細線使小球沿斜面緩慢移動一段距離,斜面體始終靜止.移動過程中( )
A.細線對小球的拉力變大
B.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變大
C.斜面對地面的壓力變大
D.地面對斜面的摩擦力變大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密閉氣缸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缸內(nèi)設一隔板P,隔板右是真空,隔板左是質(zhì)量為m的高壓氣體,若將隔板突然抽去,則氣缸的運動情況是( )
A.保持靜止不動
B.向左移動一定距離后恢復靜止
C.向左移動一定距離后繼而做勻速直線運動
D.先向左移動,后向右移動回到原來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人騎自行車由靜到動,除了要增加人和車的動能以外,還要克服空氣及其他阻力做功。為了測量人騎自行車的功率,某活動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在離出發(fā)線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別劃上8條計時線,每條計時線附近站幾個學生,手持秒表。聽到發(fā)令員的信號后,受測者全力騎車由出發(fā)線啟動,同時全體學生都開始計時。自行車每到達一條計時線,站在該計時線上的幾個學生就停止計時,記下自行車從出發(fā)線到該條計時線的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每個計時點的時間都取這幾個同學計時的平均值):
|
(1)自行車在每一路段內(nèi)的速度變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粗略的用每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該段的速度。請計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②處的數(shù)據(jù):
① (m/s);② (m/s)。
(2)以縱軸v代表自行車在各段運動中的平均速度,橫軸x代表運動中自行車的位置,試作出v~x圖。(其中0~5m段的平均速度已畫出)
(3)本次實驗中,設學生和自行車在各段△x內(nèi)所受阻力與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比例系數(shù)為K),則在各段平均阻力做功的表達式W= (用題設字母表示);若整個過程中該同學騎車的功率P保持不變,則P= (用題設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用如圖實驗裝置驗證m1、m2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m2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m1上拖著的紙帶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下圖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0是打下的第一個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標出),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已知m1=50g、m2=150g,則(g取10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⑴若圖中用的是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則應使用 ▲
A.4~6V直流電源和復寫紙 B.4~6V交流電源和墨粉紙盤
C.220V直流電源和復寫紙 D.220V交流電源和墨粉紙盤
⑵在打點0~5過程中系統(tǒng)動能的增加量ΔEk= ▲ J,系統(tǒng)勢能的減小量ΔEp= ▲ J;
⑶若某同學作出-h圖象如圖,可求出當?shù)氐闹亓铀俣?i>g= ▲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靜止的原子核發(fā)生α衰變后變成原子核Y,已知原子核X、原子核Y和α粒子的質(zhì)量分別為mX、mY,和mα,光速為c(不考慮質(zhì)量與速度有關的相對論效應),
①寫出上述衰變方程;
②求衰變后α粒子的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神舟”九號飛船于2012年6月16日發(fā)射升空,如圖所示,在“神舟”九號靠近軌道沿曲線從M點到N點的飛行過程中,速度逐漸減。诖诉^程中“神舟”九號所受合力的方向可能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半徑為R,均勻帶正電荷的球體在空間產(chǎn)生球?qū)ΨQ的電場;場強大小沿半徑分布如圖所示,圖中E0已知,E-r曲線下O-R部分的面積等于R-2R部分的面積。
(1)寫出E-r曲線下面積的單位;
(2)己知帶電球在r≥R處的場強E=kQ/r2,式中k為靜電力常量,該均勻帶電球所帶的電荷量Q為多大?
(3)求球心與球表面間的電勢差△U;
(4)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負電荷在球面處需具有多大的速度可以剛好運動到2R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先從狀態(tài)A經(jīng)等容過程到狀態(tài)B,再經(jīng)等壓過程到狀態(tài)C.在狀態(tài)C時氣體的體積V=3.0×10-3 m3,溫度與狀態(tài)A相同.求氣體:
① 在狀態(tài)B時的體積;② 在整個過程中放出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個單擺,在第一個行星上的周期為T1,在第二個行星上的周期為T2,若這兩個行星的質(zhì)量之比為M1∶M2=4∶1,半徑之比R1∶R2=2∶1,則( ).
A.T1∶T2=4∶1 B.T1∶T2=1∶1
C.T1∶T2=2∶1 D.T1∶T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