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4373  14381  14387  14391  14397  14399  14403  14409  14411  14417  14423  14427  14429  14433  14439  14441  14447  14451  14453  14457  14459  14463  14465  14467  14468  14469  14471  14472  14473  14475  14477  14481  14483  14487  14489  14493  14499  14501  14507  14511  14513  14517  14523  14529  14531  14537  14541  14543  14549  14553  14559  14567  176998 

科目: 來源:四川省高考真題 題型:不定項選擇

用波長為2.0×10-7m的紫外線照射鎢的表面,釋放出來的光電子中最大的動能是4.7×10-19J。由此可知,鎢的極限頻率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光速c =3.0×108m/s,結果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
[     ]
A.5.5×1014Hz
B.7.9×1014Hz
C.9.8×1014Hz
D.1.2×1015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專項題 題型:填空題

若氫原子的基態(tài)能量為E(E<0 ),各個定態(tài)的能量值為En=E/n2(n=1,2,3…),則為使一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核外電子脫離原子核的束縛,所需的最小能量為____________;若有一群處于n=2能級的氫原子,發(fā)生躍遷時釋放的光子照射某金屬能產生光電效應現(xiàn)象,則該金屬的逸出功至多為____________(結果均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專項題 題型:不定項選擇

當具有5.0 eV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屬表面后,從金屬表面逸出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是1.5 eV。為了使該金屬產生光電效應,入射光子的最低能量為
[     ]
A.1.5 eV
B.3.5 eV
C.5.0 eV
D.6.5 e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專項題 題型:計算題

已知金屬銣的極限頻率為5.15×1014 Hz,現(xiàn)用波長為5.0×10-7 m的一束光照射金屬銣,能否使金屬銣發(fā)生光電效應?若能,請算出逸出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專項題 題型:填空題

一點光源以功率P向外發(fā)出波長為λ的單色光,已知普朗克恒量為h,光速為c,則此光源每秒鐘發(fā)出的光子數(shù)為____________個,若某種金屬逸出功為W,用此光照射某種金屬時逸出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北省模擬題 題型:不定項選擇

大量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吸收頻率為ν的光子后,能發(fā)出6種不同頻率的光,頻率由低到高依次為ν1、ν2、ν3、……、ν6,若頻率為ν3的光能使某金屬光電效應,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ν=ν1
B、頻率為ν3的光子是氫原子從n=2躍遷到n=1時產生的
C、頻率為ν2的光比頻率為ν3的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大
D、用從n=3躍遷到n=1所產生的輻射光照射該金屬,一定能發(fā)生光電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0110 模擬題 題型:填空題

一點光源以功率P向外發(fā)出波長為λ的單色光,已知普朗克恒量為h,光速為c,則此光源每秒鐘發(fā)出的光子數(shù)為__________個,若某種金屬逸出功為W,用此光照射某種金屬時逸出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高考真題 題型:填空題

在光電效應試驗中,某金屬的截止頻率相應的波長為λ0,該金屬的逸出功為______。若用波長為λ(λ<λ0)單色光做實驗,則其截止電壓為______。已知電子的電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別為e,c和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題 題型:填空題

用頻率為υ的光子照射某金屬材料,產生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為Ek,若以頻率為2υ的光照射同一金屬材料,則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0106 期中題 題型:不定項選擇

分別用波長為和的單色光照射同一金屬板,逸出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之比為1:2。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則此金屬板的逸出功為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