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96722  96730  96736  96740  96746  96748  96752  96758  96760  96766  96772  96776  96778  96782  96788  96790  96796  96800  96802  96806  96808  96812  96814  96816  96817  96818  96820  96821  96822  96824  96826  96830  96832  96836  96838  96842  96848  96850  96856  96860  96862  96866  96872  96878  96880  96886  96890  96892  96898  96902  96908  96916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電現(xiàn)象與磁現(xiàn)象之間有著深刻的聯(lián)系,人類研究電、磁現(xiàn)象的歷史比力學更為豐富多彩。其中安培、法拉第和麥克斯韋等物理學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下列物理事實歸功于法拉第的有

A.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現(xiàn)象 
B.提出分子電流假說 
C.發(fā)現(xiàn)電流的磁效應 
D.提出變化磁場產(chǎn)生電場的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在物理學的發(fā)展歷程中,首先采用了實驗檢驗猜想和假設的科學方法,把實驗和邏輯推理和諧地結合起來,從而有力地推進了人類科學發(fā)展的是

A.伽利略B.亞里士多德C.牛頓D.愛因斯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fā)現(xiàn)電流的______,使得電學和磁學從原來互相獨立的兩門學科發(fā)展成為物理學中一個完整的分支科學----電磁學。(  )

A.流動效應 B.熱效應 C.磁效應 D.光電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1888年,德國物理學家______用實驗證實電磁波的存在,使人們認識到物質存在的另一種形式。(    )

A.麥克斯韋B.愛迪生C.赫茲D.法拉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于科學家和他們的貢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用科學推理論證重物體和輕物體下落一樣快,推翻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的觀點
B.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提出了牛頓三大定律
C.法國物理學家?guī)靵隼门こ訉嶒灠l(fā)現(xiàn)了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庫侖定律,并測出了靜電力常量k
的值
D.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并總結了右手螺旋定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個力的合力可能小于其中一個分力大小 
B.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C.將一帶電粒子無初速度地放入電場中,在只受電場力的情況下,必定沿電場線運動 
D.法拉第最早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以下說法與事實相符的是

A.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論斷,兩物體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B.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論斷,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C.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實驗,總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
D.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物體運動的速度方向發(fā)生了變化,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物理學的發(fā)展豐富了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推動了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革命促進了物質生產(chǎn)的繁榮與人類文明的進步,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亞里士多德發(fā)現(xiàn)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并發(fā)現(xiàn)了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的規(guī)律
C.安培首先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并總結出了安培右手螺旋定則
D.庫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扭秤實驗研究得出了庫侖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領悟并掌握處理問題的思想與方法是學習物理的重要途徑,如圖所示是我們學習過的幾個實驗,其中研究物理問題的思想與方法相同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是物理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下面四個物理量都是用比值法定義的。以下公式不屬于比值法定義式的是

A.電流強度B.磁感應強度
C.電阻D.電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