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屆高考數(shù)學壓軸題預測

專題四  解析幾何

考點一  曲線(軌跡)方程的求法

1.       設(shè)上的兩點,

滿足,橢圓的離心率短軸長為2,0為坐標原點.

    (1)求橢圓的方程;

    (2)若直線AB過橢圓的焦點F(0,c),(c為半焦距),求直線AB的斜率k的值;

    (3)試問:△AOB的面積是否為定值?如果是,請給予證明;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

 

 解析:本例(1)通過,,及之間的關(guān)系可得橢圓的方程;(2)從方程入手,通過直線方程與橢圓方程組成方程組并結(jié)合韋達定理;(3)要注意特殊與一般的關(guān)系,分直線的斜率存在與不存在討論。

 答案:(1)

橢圓的方程為 

   (2)設(shè)AB的方程為

由已知

    2

  (3)當A為頂點時,B必為頂點.S△AOB=1    

A,B不為頂點時,設(shè)AB的方程為y=kx+b

所以三角形的面積為定值.

  點評:本題考查了直線與橢圓的基本概念和性質(zhì),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shù)的關(guān)系、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在直角坐標平面中,△ABC的兩個頂點為 A(0,-1),B(0, 1)平面內(nèi)兩點G、M同時滿足① ,  ②= =     

(1)求頂點C的軌跡E的方程

(2)設(shè)P、Q、R、N都在曲線E上 ,定點F的坐標為(, 0) ,已知 ,  ∥?= 0.求四邊形PRQN面積S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本例(1)要熟悉用向量的方式表達點特征;(2)要把握好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guān)系,弦長公式,靈活的運算技巧是解決好本題的關(guān)鍵。

 答案:(1)設(shè)C ( x , y ), ,由①知,G為        

△ABC的重心 ,    G(,)   由②知M是△ABC的外心,M在x軸上

 由③知M(,0),

  得

化簡整理得:(x≠0)。

 (2)F(,0 )恰為的右焦點

  設(shè)PQ的斜率為k≠0且k≠±,則直線PQ的方程為y = k ( x -)

設(shè)P(x1 , y1) ,Q (x2 ,y2 )  則x1 + x2 =  ,    x1?x2 =        

則| PQ | = ?

       =  ?

       =  

  RN⊥PQ,把k換成得 | RN | =   

  S =| PQ | ? | RN |

      =  =

                                

≥2 , ≥16

≤ S  < 2 , (當 k = ±1時取等號)

又當k不存在或k = 0時S = 2

綜上可得  ≤ S ≤ 2

 Smax = 2 , Smin =   

  點評:本題考查了向量的有關(guān)知識,橢圓與直線的基本關(guān)系,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shù)的關(guān)系及不等式,轉(zhuǎn)化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點二  圓錐曲線的幾何性質(zhì)

3.       如圖,F(xiàn)為雙曲線C:的右焦點  P為雙曲線C右支上一點,且位于軸上方,M為左準線上一點,為坐標原點  已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Ⅰ)寫出雙曲線C的離心率的關(guān)系式;

(Ⅱ)當時,經(jīng)過焦點F且平行于OP的直線交雙曲線于A、B點,若,求此時的雙曲線方程 

分析:  圓錐曲線的幾何性質(zhì)結(jié)合其它圖形的考查是重點。注意靈活應用第二定義。

解:∵四邊形,∴,作雙曲線的右準線交PM于H,則,又 

(Ⅱ)當時,,,,雙曲線為四邊形是菱形,所以直線OP的斜率為,則直線AB的方程為,代入到雙曲線方程得:,

,由得:,解得,則,所以為所求

點評:本題靈活的運用到圓錐曲線的第二定義解題。

4.       設(shè)分別為橢圓的左、右頂點,橢圓長半軸的長等于焦距,且為它的右準線 

(Ⅰ)、求橢圓的方程;

(Ⅱ)、設(shè)為右準線上不同于點(4,0)的任意一點, 若直線分別與橢圓相交于異于的點,證明:點在以為直徑的圓內(nèi) 

分析:本小題主要考查直線、圓和橢圓等平面解析幾何的基礎(chǔ)知識,考查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進行推理運算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Ⅰ)依題意得 a=2c,=4,解得a=2,c=1,從而b= 

故橢圓的方程為   

(Ⅱ)解法1:由(Ⅰ)得A(-2,0),B(2,0) 

設(shè)M(x0,y0 

∵M點在橢圓上,∴y0(4-x02                 1

又點M異于頂點A、B,∴-2<x0<2,由P、A、M三點共線可以得

P(4, 

從而=(x0-2,y0),

=(2, 

?=2x0-4+(x02-4+3y02        2

將1代入2,化簡得?(2-x0 

∵2-x0>0,∴?>0,則∠MBP為銳角,從而∠MBN為鈍角,

故點B在以MN為直徑的圓內(nèi) 

解法2:由(Ⅰ)得A(-2,0),B(2,0)  設(shè)M(x1,y1),N(x2,y2),

則-2<x1<2,-2<x2<2,又MN的中點Q的坐標為(,),

依題意,計算點B到圓心Q的距離與半徑的差

=(-2)2+(2[(x1-x2)2+(y1-y2)2]

                 =(x1-2) (x2-2)+y1y1                     3

又直線AP的方程為y=,直線BP的方程為y=,

而點兩直線AP與BP的交點P在準線x=4上,

,即y2                       4

又點M在橢圓上,則,即        5

于是將4、5代入3,化簡后可得 

從而,點B在以MN為直徑的圓內(nèi) 

點評:本題關(guān)鍵是聯(lián)系直線、圓和橢圓等平面解析幾何的基礎(chǔ)知識,運用數(shù)學知識進行推理運算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點三  直線與圓錐曲線位置關(guān)系問題

5.       已知拋物線C:上任意一點到焦點F的距離比到y(tǒng)軸的距離大1。

(1)求拋物線C的方程;

(2)若過焦點F的直線交拋物線于M、N兩點,M在第一象限,且|MF|=2|NF|,求直線MN的方程;

(3)求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的正確結(jié)論后,將其作為條件之一,提出與原來問題有關(guān)的新問題,我們把它稱為原來問題的一個“逆向”問題.

    例如,原來問題是“若正四棱錐底面邊長為4,側(cè)棱長為3,求該正四棱錐的體積”.求出體積后,它的一個“逆向”問題可以是“若正四棱錐底面邊長為4,體積為,求側(cè)棱長”;也可以是“若正四棱錐的體積為,求所有側(cè)面面積之和的最小值”.

   現(xiàn)有正確命題:過點的直線交拋物線C:于P、Q兩點,設(shè)點P關(guān)于x軸的對稱點為R,則直線RQ必過焦點F。

   試給出上述命題的“逆向”問題,并解答你所給出的“逆向”問題。

解析:

答案:解:(1)

(2)設(shè)(t>0),則,F(xiàn)(1,0)。

因為M、F、N共線,則有,

所以,解得,

所以,

因而,直線MN的方程是。

(3)“逆向問題”一:

①已知拋物線C:的焦點為F,過點F的直線交拋物線C于P、Q兩點,設(shè)點P關(guān)于x軸的對稱點為R,則直線RQ必過定點。

證明:設(shè)過F的直線為y=k(x),,,則

,所以, , =

所以直線RQ必過焦點A。

②過點的直線交拋物線C于P、Q兩點,F(xiàn)P與拋物線交于另一點R,則RQ垂直于x軸。

③已知拋物線C:,過點B(m,0 )(m>0)的直線交拋物線C于P、Q兩點,設(shè)點P關(guān)于x軸的對稱點為R,則直線RQ必過定點A(-m,0)。

 “逆向問題”二:已知橢圓C:的焦點為F1(-c,0),F(xiàn)2(c,0),過F2的直線交橢圓C于P、Q兩點,設(shè)點P關(guān)于x軸的對稱點為R,則直線RQ必過定點。

 “逆向問題”三:已知雙曲線C:的焦點為F1(-c,0),F(xiàn)2(c,0),過F2的直線交雙曲線C于P、Q兩點,設(shè)點P關(guān)于x軸的對稱點為R,則直線RQ必過定點

考點四  圓錐曲線的應用

(1).圓錐曲線的標準方程和幾何性質(zhì)與平面向量的巧妙結(jié)合。

6.       (2004年全國高考天津理科22題)橢圓的中心是原點O,它的短軸長為,相應于焦點F(C,0)(C>0)的準線L與X軸相交于點A,,過點A的直線與橢圓相交于P、Q兩點。

(1)求橢圓的方程及離心率;

(2)若 OP?O Q = 0,求直線PQ的方程;

(3)設(shè) A P =  AQ(>1),過點P且平行與準線L的直線與橢圓相交于另一點M,證明  FM = - FQ 。

分析:(1)要求橢圓的方程及離心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熟悉這種二次曲線的標準方程的中心、長軸長、短軸長、焦點坐標、標準方程、離心率、焦距等有關(guān)概念及幾何性質(zhì)。解:(1)根據(jù)已知條件“橢圓的中心是原點O,它的短軸長為,相應于焦點F(C,0)(C>0)的準線L與X軸相交于點A! 可設(shè)橢圓的方程為 (a>),從而有;又因可以有,聯(lián)系以上這兩個關(guān)于a、c的方程組并解得a=,c=2,所以橢圓的方程為,離心率e=。

(2)根據(jù)已知條件 “O P?O Q = 0 ,我們可設(shè) P ,Q,把兩個向量的數(shù)量積的形式轉(zhuǎn)化為坐標表示的形式,再根據(jù)直線 PQ 經(jīng)過 A(3,0),只須求出直線PQ的斜率K即可求出直線PQ的方程。而P、Q兩點又在橢圓上,因此,我們?nèi)菀紫氲酵ㄟ^直線y=k(x-3)與橢圓,聯(lián)系方程組消去一個未知數(shù)y(或x)得,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shù)關(guān)系結(jié)合不難求出k=,這里應特別注意K的值要保證>0成立,否則無法保證直線PQ與橢圓有兩個交點。

(3)要證F M =- F Q ,我們?nèi)菀紫氲酵ㄟ^式中兩個向量FM、FQ的坐標之間關(guān)系來謀求證題的方法。為此我們可根據(jù)題意“過點P且平行為準線L的直線與橢圓相交于另一點M”,求得點M坐標為。又因AP=AQ,易知FM、FQ的兩個縱坐標已經(jīng)滿足,所以現(xiàn)在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證明FM、FQ的兩個橫坐標應該滿足,事實上,

注意到>1,解得    ⑤

因F(2,0),M,故FM==。

  ==

又FQ=,因此FM=-FQ。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橢圓的標準方程、幾何性質(zhì)及相關(guān)概念,直線方程、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和向量的數(shù)量積,多元二次方程組解法、曲線和方程的關(guān)系、直線與橢圓相交等解析幾何的基礎(chǔ)思想方法,以及分析問題和綜合解題能力。

把兩個向量之間的關(guān)系,轉(zhuǎn)化為兩個向量坐標之間的關(guān)系,再通過代數(shù)運算的方法來解決有關(guān)向量的問題是一種常用的解題手段。

7.       (江蘇卷)已知,記點P的軌跡為E.

   (1)求軌跡E的方程;

   (2)若直線l過點F2且與軌跡E交于P、Q兩點.

       (i)無論直線l繞點F2怎樣轉(zhuǎn)動,在x軸上總存在定點,使恒成立,求實數(shù)m的值.

       (ii)過PQ作直線的垂線PA、OB,垂足分別為AB,記,求λ的取值范圍.

 

解析:

答案:解:(1)由知,點P的軌跡E是以F1、F2為焦點的雙曲線右支,由,故軌跡E的方程為

   (2)當直線l的斜率存在時,設(shè)直線方程為,與雙曲線方程聯(lián)立消y得,

   

    解得k2 >3

   (i)

   

    故得對任意的

    恒成立,

   

    ∴當m =-1時,MPMQ.

    當直線l的斜率不存在時,由知結(jié)論也成立,

    綜上,當m =-1時,MPMQ.

   (ii)是雙曲線的右準線,

    由雙曲線定義得:,

    方法一:

                          

    ,

    注意到直線的斜率不存在時,,

    綜上,

    方法二:設(shè)直線PQ的傾斜角為θ,由于直線PQ與雙曲線右支有二個交點,

    ,過Q作QC⊥PA,垂足為C,則

            由

            故:

         

         

         

         

         

        (2)。圓錐曲線的標準方程和幾何性質(zhì)與導數(shù)的有機聯(lián)系。

        10.(2004年全國高考福建理科22題)如圖,P是拋物線C:上一點,直線L過點P且與拋物線C交于另一點Q。

        (Ⅰ)若直線L與過點P的切線垂直,求線段PQ中點M的軌跡方程;

        (Ⅱ)若直線L不過原點且與X軸交于S,與Y軸交于點T,試求

        分析:(1)要求線段PQ的中點M的軌跡方程,我們常把M的坐標轉(zhuǎn)化為線段PQ的兩個端點坐標之間的關(guān)系。而P、Q兩點又是直線L與拋物線的交點,容易想到直線L的方程與拋物線C的方程相聯(lián)立消去y(或x),轉(zhuǎn)化為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shù)的關(guān)系問題。另外,求過拋物線P的切線的斜率問題,我們自然會想到求出數(shù)的導數(shù)。

        解:(1)事實上,這樣過P的斜率為,由于直線L與過點P的切線垂直,因此直線L的斜率為≠0),所以可設(shè)直線L的方程為,結(jié)合,消去y并化簡得。

        若設(shè)Q,M,因M為PQ的中點,故有

        消去得M的軌跡方程為。

        即M的軌跡方程為。

        (2)根據(jù)式子的特點,我們很自然想到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兩點間的距離公式。于是可先求S、T兩點的坐標,易知:

        ,從而有

        =

        又因

        ?≥2

        、可取一切不相等的正數(shù)。

        的取值范圍是(2,)。

        點評:這里的解法有別于2004年福建省高考數(shù)學評標準所給的答案。我們看到,其解法的優(yōu)點在于不用添加任何輔助線的方法就可直接給出作答,這更貼近考生的學習實際。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