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中學2008―2009學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歷史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60小題,每小題1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1.下列關于西周歷史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實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         B.周武王建立 

C.地域空前廣袤         D.諸侯國是西周地方政權

試題詳情

2.《左傳》隱公十一年載:“禮,務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禮記?禮運》中記載“壞國喪家亡人必失去其禮”。 夏商西周時期的“禮”主要指

A.禮儀    B.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      

C.風俗    D.貢賦

試題詳情

3.孔子說:“周因與殷禮,所損益,可知也!边@句話所表達的主要意思是                                                      A.夏商制度區(qū)別很大           

B.商周制度有本質區(qū)別

C.商周制度完全相同           

D.商周制度有繼承關系

試題詳情

4.下列史實,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①以貝為貨幣  ②掌握漆工藝  ③掌握了城市建筑術 

④出現(xiàn)了刺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試題詳情

5.傳說夏時“儀狄作酒”“少康秫酒”,反映了

    A.夏朝時人們就酗酒         B.夏朝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了發(fā)展
   C.夏朝人不愛惜糧食         D.夏朝人不注意節(jié)約

試題詳情

6.從商朝甲骨文演變到現(xiàn)今使用的漢字經(jīng)歷了三千多年,下圖所示說明了文字演變的主要規(guī)律是由繁到簡、從難到易。決定其如此演變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創(chuàng)造 ②受書寫工具影響 ③有利于交流傳播 ④摒棄文化傳統(tǒng)

試題詳情

<noscript id="ib37w"><progress id="ib37w"><th id="ib37w"></th></progress></noscript>
<label id="ib37w"><tfoot id="ib37w"><font id="ib37w"></font></tfoot></label>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試題詳情

7.下圖描述的是我國封建社會地方權力強弱的變化,其中較為符合實際的是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地                地             地                 地

試題詳情

方                方             方                 方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A                   B                C                D

試題詳情

8.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古代一個較長的分裂時期,造成分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度的施行,不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         

B.少數(shù)民族的入侵

C.井田制的瓦解,封建經(jīng)濟因素的興起           

D.周王室的衰微

試題詳情

9.戰(zhàn)國時期,商業(yè)發(fā)展的基本狀況是

A.開始建立郵驛傳遞制度    

B.商業(yè)城市發(fā)展為政治中心

C.貨幣由混亂走向統(tǒng)一      

D.商業(yè)中心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試題詳情

10.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君選用人才普遍實行“任人唯賢”、“因功受祿”的制度,這表明    

  A.新興地主取得統(tǒng)治地位                  

B.各國采納了墨子“尚賢”的主張

  C.奴隸制的特權制度趨于瓦解              

D.奴隸主貴族竭力維護舊制度

試題詳情

11.中原地區(qū)能夠率先成為全國的經(jīng)濟重心,其決定因素是

A.諸侯爭霸的中心           

B.政治中心所在地

C.鐵器牛耕率先出現(xiàn)并普及   

D.文化昌盛,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

試題詳情

12.推動秦國封建化進程的核心措施是   

  A.重農(nóng)抑商,獎勵耕織                

B.建立縣制,實行中央集權制

C.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

D.獎勵軍功,廢除貴族特權

試題詳情

13.《史記》記載:“……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變法措施中與“家給人足”局面出現(xiàn)無關的是

  A.“燔詩書而明法令”               B.重農(nóng)抑商    

  C.為田開阡陌封疆                  D .獎勵耕織

試題詳情

14.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夢縣發(fā)掘大量秦代竹簡,其中一些竹簡上刻著內容具體的《田律》!短锫伞芬(guī)定(大意):從春季2月開始,不準進山砍伐林木;不準堵塞林間小道;不到夏季不準入山采樵,燒草木炭;不準捕捉幼鳥或搗鳥卵;不準毒殺魚龜;不準設置誘捕鳥獸的網(wǎng)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短锫伞窞槲覀兲峁┑臍v史信息是  

  A.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法律非常嚴酷     

B.封建君主力圖把山林湖泊占為己有

  C.戰(zhàn)國秦漢時期人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

  D.《田律》中的規(guī)定是不科學的,說明人們還不尊重客觀規(guī)律

試題詳情

15.玉石具有溫潤、堅硬的特點,我國古代形成了獨特的玉文化?鬃犹岢优逵,主要是因為  

A.玉非常貴重,是財富的標志

B.玉石的特點與我國古代的道德規(guī)范相吻合

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  

D.玉飾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試題詳情

16.社會階層是指社會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下的階層,如貴族、奴隸等;社會流動是指不同階層出身者可以因為后天因素而轉換成另一個階層,如平民可以因為努力而變成官員。社會流動變大的意思是不同階層出身的人轉換另一個階層的可能性變大。若用這兩個概念分析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變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社會階層的分級變少,社會流動則大  

B.社會階層的分級變多,社會流動也變大

C.社會階層的分級變少,社會流動也變小

D.社會階層的分級變多,社會流動則變小

試題詳情

17.胡適說:“吾意以為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韓非,皆憂世之亂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學皆應時而生!焙m對于社會變化與思想狀況之間的關系的分析是 

   A.正確的         B.根本錯誤的         

C.片面的         D.表面的

試題詳情

18. “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氣也,故生;秋,怒氣也,故殺;夏,樂氣也,故養(yǎng);冬,哀氣也,故藏!鄙鲜鲇^點應屬于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試題詳情

19.“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異則事異’!睂@一觀點評述正確的是

A.是儒家對仁政的提倡           

B.是法家進步的歷史觀

C.是墨家的任賢主張             

D.是道家無為而治的主張

試題詳情

20.電視劇《傳奇皇帝朱元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朱元璋對孟子異常仇視,命人將孟子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廟,并親自將《孟子》一書刪減大半。請問被刪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浩然之氣說            

B.人性本善說

C.民貴君輕說              

D.先義后利說

試題詳情

21.文化就像一張名片,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就會被蒸發(fā)掉,或者湮沒于世界之中。《中國焦點2006》評出十大最能代表中國的文化形象符號中,位于第一位的是孔子,最主要的原因是

A.孔子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系,有現(xiàn)實意義

B.孔子被尊為圣人,受到后世的敬仰

C.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深深影響后世教育

D.其文化品格對中國的文化具有影響,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

試題詳情

22.下列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化成就的敘述,不準確的是   

  A.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B.老子是“百家爭鳴”中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C.扁鵲創(chuàng)立四診法為后世中醫(yī)沿用

D.“《墨經(jīng)》光學八條”反映了物理學的重大成就

試題詳情

23.下列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關中地區(qū)的一個人發(fā)跡的故事。你認為這四項可能是真實的是①他在公元前350年的一次戰(zhàn)爭中立功,得到國君賞賜的50畝田地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種,喜獲豐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買了幾十畝土地,成了大地主④幾年后,他賣掉土地去經(jīng)商,得到政府的獎勵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試題詳情

24.我國歷史上笫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建立于

A.公元前2世紀前期                                       

B.公元前2世紀后期

  C.公元前3世紀前期                                       

D.公元前3世紀后期

試題詳情

25.在秦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中,對中華民族形成穩(wěn)定的共同體起到推動作用的是

A.推行郡縣制,設置鄉(xiāng)、里等基層行政    

B.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C.以小篆為標準字體,通令全國使用      

D.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試題詳情

26.中國古代封緘簡牘并加蓋印章的泥塊,稱為封泥。從右圖秦印封泥中能夠獲取的歷史信息有 ①秦朝設左右丞相制度  ②秦朝實行分封制  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④秦朝內史由丞相直接任免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試題詳情

27.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說:“郡縣制建立了近兩千年,不能改變。古往今來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這種制度,這是勢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夠如此呢?”下列對秦始皇廢分封、置郡縣“勢所必然”的理解錯誤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導致春秋戰(zhàn)國諸侯紛爭的教訓  

B.秦滅六國實現(xiàn)統(tǒng)一后的需要  

C.是強化地方獨立性的需要                 

D.與秦朝所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相適應

試題詳情

28.從秦俑人物雕塑藝術到敦煌人物雕塑藝術,中國古代的人物雕塑走過了一條由陽剛到柔美、由世俗走向神性的道路,其原因不包括

  • <td id="ib37w"><form id="ib37w"><cite id="ib37w"></cite></form></td>

      <span id="ib37w"><dfn id="ib37w"></dfn></span>
        <li id="ib37w"></li>
      • 秦俑

        秦俑

        敦煌雕塑

        敦煌雕塑

              

        A.印度佛教的傳入        B.各族人民對和平、幸福的祈求

        C.儒家思想的影響        D.印度佛教雕塑藝術的傳入

        試題詳情

        29.下列對秦王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實的是

        A.“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維(禮義廉恥)不張……故萬民離叛”

        C.“所以殄滅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代)也”

        D.“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也”

        試題詳情

        30..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待農(nóng)而食之,虞(指開發(fā)山林川澤等自然資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蔭而通之。"并引《周書》的話說:"農(nóng)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馬遷的經(jīng)濟主張是

        A.肯定人們的求利活動       B.對農(nóng)工商業(yè)一視同仁

        C.以農(nóng)為本                          D.重農(nóng)輕商

        試題詳情

        31. 從戰(zhàn)國“百家爭鳴”到西漢“獨尊儒術”的轉變體現(xiàn)了  ①中央集權的強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強 ③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學派的消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試題詳情

        32.右圖為1991年發(fā)行的《陳勝、吳廣農(nóng)民起義二千二百年》紀念郵票,有關這一事件表述正確的是   

          A.起義爆發(fā)于公元前206年

          B.起義軍在大澤鄉(xiāng)建立了“張楚”政權

          C.起義沉重打擊了封建地主階級,具有革命的首創(chuàng)精神

          D.起義迫使?jié)h初的統(tǒng)治者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

        試題詳情

        33.下列各項能反映兩漢時期我國與朝鮮半島交往情況的是

          A.光武帝賜朝鮮國王“漢委奴國王”金印   

        B.朝鮮半島派遣留學生來華

          C.雙方保持著頻繁的貿(mào)易往來             

        D.馬韓因禮儀文化與秦相似稱為“秦韓”

        試題詳情

        34.秦皇漢武開拓版圖的共同做法包括①打擊匈奴 ②收服西南夷 ③統(tǒng)一管理越族地區(qū)④建立與西域各族的聯(lián)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35.西漢董仲舒對儒學內容的發(fā)展在于①限制君主暴政②大一統(tǒng)③君權神授④天人感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36.漢武帝推行的下列制度,其演變結果與最初目的的不一致的是①推恩令②刺史制度③附益之法④察舉制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試題詳情

        37.兩漢與匈奴的戰(zhàn)爭,實質上是  

          A.民族之間的沖突              B.農(nóng)牧兩種文明的碰撞

          C.發(fā)展生產(chǎn)的需要              D.正義與非正義的較量

        試題詳情

        38.吳師道(元):“平城圍后幾和親,不斷邊鋒與戰(zhàn)塵,一出寧故終漢世,論功端合勝前人!濒宀潱骸皾h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眱墒自  歌反映了西漢對匈奴的不同政策,決定西漢“平城圍后幾和親”和對匈奴“漢武雄圖”的關鍵性因素是   

        A.西漢國力的強弱                        B.匈奴是否南下威脅

        C.雙方統(tǒng)治者的決策                      D.民族融合的程度

        試題詳情

        39.2007年12月底,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訪問中國期間,特意去山東曲阜參觀,并作了以下題詞。這一題詞的深刻寓意是   

        A.中日兩國文化同根同源          B.日本人民特別崇拜中華文明

        C.中國的儒家文化在今天仍然是維系中日關系的基礎

        D.中日兩國人民要繼承友好交流傳統(tǒng),促進兩國關系的新發(fā)展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40.最早記載漢朝和大秦友好交往的史書是

          A《漢書》                        B《后漢書》

          C《史記》                        D《資治通鑒》

        試題詳情

        41.秦皇漢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段褰(jīng)通義》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報群神之功!边@表明,帝王泰山封禪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統(tǒng)治                D.報答天地之恩

        試題詳情

        42.秦漢文化的特點之一是統(tǒng)一與多樣性的有機結合。其中多樣化的特征主要是因為  

          A.秦漢在科技文藝各領域中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B.秦漢文化上承先秦傳統(tǒng)下開魏晉隋唐的先河

          C.秦漢文化是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

          D.秦漢時期中國已經(jīng)形成了多民族國家的格局

        試題詳情

        43.秦漢科技領先世界,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早的有關太陽黑子的記錄

          B.張衡發(fā)明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地震方向,比西方早1700多年

          C.華佗發(fā)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藥,適用于外科手術

          D.我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造紙術先后直接傳到世界,推動世界文明的進步

        試題詳情

        44.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原農(nóng)耕規(guī)模出現(xiàn)縮小的現(xiàn)象,而畜牧業(yè)有所擴展,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直接原因是  

          A.生產(chǎn)技術落后                  B.自然條件惡化

          C.少數(shù)民族內遷                  D.戰(zhàn)亂頻繁

        試題詳情

        45.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乃至有“江南之為國盛矣”的贊嘆。該時期江南開發(fā)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遷              B.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

          C.統(tǒng)治者推行勸課農(nóng)桑等政策      D.農(nóng)產(chǎn)品商品化程度高

        試題詳情

        46.魏晉南北朝時期經(jīng)濟區(qū)域分布逐漸趨向合理,其表現(xiàn)有①從江東擴展到長江流域和閩江流域②南北經(jīng)濟趨向平衡③河西走廊和遼東地區(qū)得到開發(fā)④經(jīng)濟重心開始南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試題詳情

        47.漢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現(xiàn)了富商大賈“榜下捉婿”的現(xiàn)象。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A.文人社會地位提高                  B.商人可以參加科舉考試

          C.官僚機構日益龐大                  D.重農(nóng)抑商政策出現(xiàn)松動

        試題詳情

        48.“他寫的《抱樸子》,講神仙方藥,養(yǎng)生延年,人間得失,世事變遷等;書中涉及到許多化學知識,在我國古代化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段話描述的人物是

        A.葛洪          B.陶弘景          C.王充            D.張角

        試題詳情

        49.秦、隋是兩個短命王朝,卻分別為漢唐盛世奠定了基礎,它們共同的歷史貢獻是

        A.制訂了有利于鞏固統(tǒng)一的制度和政策

        B.開辟了溝通南北經(jīng)濟交流的水上運輸通道

        C.修筑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防御工事

        D.推行了以思想統(tǒng)一服務于政治統(tǒng)一的統(tǒng)治方法

        試題詳情

        50.造紙術的發(fā)明與外傳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 西漢時期已普遍使用造價低廉的紙

        B.造紙術傳入朝鮮早于日本約三個世紀

        C.阿拉伯人向世界各地傳播了造紙術

        D.“學富五車”反映了當時紙張已被廣泛使用

        試題詳情

        51.臺灣的教師節(jié)是孔子的生日(9月28日)這一天,這么定的可能依據(jù)是

        A.子曰“仁者,愛人”                  

        B.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D.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試題詳情

        52.魏征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賢臣,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難過,親自去他家吊唁,這在古代中國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墒窃谖赫魉篮,唐太宗聽信傳言懷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營結黨的嫌疑,沽名釣譽,他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話,竟以此為終,讓人嘆息。唐太宗對魏征的態(tài)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實質是

        A.魏征已經(jīng)沒有利用價值了    

        B.君主專制統(tǒng)治需要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陰謀活動,人品不正,沒有體現(xiàn)一個臣子應有的人格價值

        D.教育朝廷大臣學會做人

        試題詳情

        53.西歐有一句名諺:“中國人的頭,阿拉伯人的口,法蘭西人的手!苯Y合對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中國人的勤勞智慧創(chuàng)造了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古代歐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國的科技成就更高

        C.歐洲吸收和借鑒中國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學

        D.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橋梁作用

        試題詳情

        54.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具有歷史時代的必然性。這里所說的“必然性”主要指

        A.南北經(jīng)濟差距縮小,互補的需要   

        B.隋朝國力強盛

        C.南糧需要北運                   

        D.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開發(fā)的需要

        試題詳情

        55.隋唐時期,三省長官都是宰相,而宰相中常有七八個參與議政,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權        

        B.防止宰相專權

        C.擴大中央官員的民主權利   

        D.便于向地方派出高級官員

        試題詳情

        56.皇權和相權的矛盾演變問題一直是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主要內容之一。在下列選項中,通過直接變革宰相制度來加強君主專制措施的有①秦朝設立丞相②西漢設置刺史       ③唐朝實行三省制       ④宋朝設立參知政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試題詳情

        57.史家不離事而言理,客觀精神乃是歷史寫作的第一守則。在描寫一個歷史事件時,下列哪一項最不易受到史家主觀因素的影響

        A.事件發(fā)生的時地                B.事件的前因后果 

        C.事件的歷史意義                D.事件的是非評價

        試題詳情

        58.中國是多民族國家,下列民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正確的是

          A匈奴――突厥――蒙古     B回紇――回鶻――維吾爾

        C羌族――黨項――彝族     D鮮卑――突厥――回族

        試題詳情

        59. 下列關于秦漢時期發(fā)展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有①.秦朝開創(chuàng)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西漢實現(xiàn)了大統(tǒng)一 ②.由于政策的調整,促進了封建經(jīng)濟全面發(fā)展 ③.民族間交往加強,多民族國家格局初步形成 ④.科技領先世界,"中華文化圈"完全形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試題詳情

        60. 黃梅戲《天仙配》中有這樣一段唱詞:"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這段唱詞反映了我國古代①自耕農(nóng)富裕祥和的生活狀況 ②自耕農(nóng)以家庭為生產(chǎn)、生活的基本單位 ③"男耕女織"的經(jīng)營方式是我國古代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特點之一 ④農(nóng)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是自耕農(nóng)的主要經(jīng)營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試題詳情

        二、綜合題(40分)

        材料三   宜侯矢銅簋,鑄有銘文,記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賞賜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隸之事。

        材料四   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請回答:
        ⑴依據(jù)一二三則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點。(5分)

        ⑵分封制對西周統(tǒng)治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⑶漢初設置的地方制度與秦朝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4分)
        ⑷ 柳宗元評論的原因和結論是否正確? 以漢代為例談談你的看法。(5分)

        試題詳情

        61.(1)特點:從分封制的對象看,同姓親族是分封主體,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前朝貴族等;(1分)從封地分布看,同姓親族封地富庶,戰(zhàn)略位置重要;(1分)從分封過程看,除土地外,有些受封者還得到大量物資和人口等。(1分)

        (2)西周初年,形勢動蕩,分封制為鞏固了西周對新占領區(qū)的控制。(2分)

        (3)秦朝廢分封、行郡縣、管理地方。(2分)西漢則分封制和郡縣制并行,使地方郡國參半。(2分)

        (4)正確。(1分)

        漢朝統(tǒng)治者錯誤地認為沒有封國的拱衛(wèi),是秦朝迅速敗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分封同姓宗室建立王國,以圖長治久安。(2分)事實證明分封有悖初衷,出現(xiàn)“七國之亂”,它也反證了郡縣制的合理性,因此柳宗元說“秦制之得明矣”的觀點是正確的。(2分)

        試題詳情

        62.(1)關中地區(qū)土質纖細、松軟,土層深厚,適合于原始工具耕耘,且關中地區(qū)水利十分發(fā)達,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農(nóng)業(yè)為古代文明的基礎,所以中國古代文明的中心首先在關中。(6分)

        (2)經(jīng)濟重心南移是導致政治中心東移的根本原因,關中地區(qū)環(huán)境的惡化是導致政治中心東移的直接原因。開發(fā)與保護并重,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8分)

        (3)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治理水患;利用中樞力量所控制的資源在賑災時發(fā)生作用;動員和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來加強國防。(6分)

        (4)有利于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