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氣(N2) (1)氮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 (2)氮氣的化學性質: . ,化學性質較穩(wěn)定, (3)氮氣的用途:①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 ②保護氣 ③醫(yī)療上用液氮冷凍作麻醉劑 ④超導材料在液氮的低溫環(huán)境下顯示超導性能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其中氮氣體積約占空氣體積的4/5.
(1)請試用這樣的推理方法:“如果氧氣有顏色,那么空氣就會有顏色;而空氣是無色的,所以推測氧氣是無色的.”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對氮氣物理性質進行推測,填寫下表:
  顏  色   氣  味     水  溶  性
  氮  氣
(2)實驗室可用亞硝酸鈉(NaNO2)固體和氯化銨(NH4Cl)溶液混和加熱來制取氮氣.現(xiàn)提供如下實驗裝置,則實驗室制取氮氣應采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收集裝置是
 
.(填字母)
精英家教網
(3)工業(yè)上常用氮氣與氫氣在高溫、高壓及催化劑條件下合成氨氣,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N2+3H2
  催化劑  
.
高溫高壓
2NH3.現(xiàn)欲制取氨氣1.7噸,理論上需要在0℃和標準大氣壓下的氮氣多少升?(已知O℃和標準大氣壓下氮氣的密度為1.25克/升;假設氮氣完全轉化為氨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其中氮氣體積約占空氣體積的4/5.
(1)請試用這樣的推理方法:“如果氧氣有顏色,那么空氣就會有顏色;而空氣是無色的,所以推測氧氣是無色的.”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對氮氣物理性質進行推測,填寫下表:
 顏 色 氣 味  水 溶 性
 氮 氣
(2)實驗室可用亞硝酸鈉(NaNO2)固體和氯化銨(NH4Cl)溶液混和加熱來制取氮氣.現(xiàn)提供如下實驗裝置,則實驗室制取氮氣應采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收集裝置是______.(填字母)

(3)工業(yè)上常用氮氣與氫氣在高溫、高壓及催化劑條件下合成氨氣,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
N2+3H2數(shù)學公式2NH3.現(xiàn)欲制取氨氣1.7噸,理論上需要在0℃和標準大氣壓下的氮氣多少升?(已知O℃和標準大氣壓下氮氣的密度為1.25克/升;假設氮氣完全轉化為氨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其中氮氣體積約占空氣體積的4/5.
(1)請試用這樣的推理方法:“如果氧氣有顏色,那么空氣就會有顏色;而空氣是無色的,所以推測氧氣是無色的.”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對氮氣物理性質進行推測,填寫下表:
  顏  色   氣  味     水  溶  性
  氮  氣
(2)實驗室可用亞硝酸鈉(NaNO2)固體和氯化銨(NH4Cl)溶液混和加熱來制取氮氣.現(xiàn)提供如下實驗裝置,則實驗室制取氮氣應采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收集裝置是______.(填字母)

精英家教網

(3)工業(yè)上常用氮氣與氫氣在高溫、高壓及催化劑條件下合成氨氣,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
N2+3H2
  催化劑  
.
高溫高壓
2NH3.現(xiàn)欲制取氨氣1.7噸,理論上需要在0℃和標準大氣壓下的氮氣多少升?(已知O℃和標準大氣壓下氮氣的密度為1.25克/升;假設氮氣完全轉化為氨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對氮氣的描述:①通常狀況下氮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于水;②標準狀況下,氮氣的密度是1.25g?L-1;③在高溫時,氮氣能與某些金屬或非金屬如鋰、鎂、硼等化合生成氮化物;④工業(yè)上N2主要用于合成化肥,制造硝酸,此外還常用作保護氣,填充糧食倉庫保存糧食.
(1)以上描述中,屬于氮氣物理性質的是
①②
①②
(填序號,下同),屬于氮氣用途的是

(2)已知氮氣與金屬鎂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能生成氮化鎂.
①寫出該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鎂+氧氣
點燃
氧化鎂
鎂+氧氣
點燃
氧化鎂

②能否用鎂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什么?
不能,因為鎂在空氣中燃燒不但消耗氧氣,還會消耗少量的氮氣,使測量結果不準確
不能,因為鎂在空氣中燃燒不但消耗氧氣,還會消耗少量的氮氣,使測量結果不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對氮氣的描述:①通常狀況下氮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于水;②標準狀況下,氮氣的密度是1.25g?L-1;③在高溫時,氮氣能與某些金屬或非金屬如鋰、鎂、硼等化合生成氮化物;④工業(yè)上N2主要用于合成化肥,制造硝酸,此外還常用作保護氣,填充糧食倉庫保存糧食.
(1)以上描述中,屬于氮氣物理性質的是______(填序號,下同),屬于氮氣用途的是______.
(2)已知氮氣與金屬鎂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能生成氮化鎂.
①寫出該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
②能否用鎂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什么?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