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小塊鈉置于氧氣流中加熱一段時間后得一固體混合物A.然后將A置于盛滿水并倒置于水中的容器中.反應結束后測得產(chǎn)生氣體質量為0.5g.用電火花引爆氣體.冷卻后剩余氧氣質量為0.32g.生成的溶液用含HCl 3.65g稀鹽酸恰好中和.求: (1)原來金屬鈉的質量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塊純鈉于氧氣流中加熱,反應片刻后不同程度地被氧化(有Na2O和Na2O2生成),設法將其移入倒置在大水槽里裝滿水的容器中,測得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為336mL(標準狀況),用電火花引爆所得氣體,冷卻后不剩余任何氣體,生成的溶液用1.0mol•L-1的鹽酸進行中和,消耗80mL正好中和完全。試計算:

 �。�1)原純鈉的質量;

 �。�2)氧化后鈉塊中各成分的物質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將質量為2.3g的一小塊鈉置于過量O2中燃燒,完全反應后生成了3.6g固體物質,則下列推斷合理的是()。
A.鈉在燃燒前已有部分氧化
B.生成物是由Na2O和Na2O2共同組成的
C.鈉在燃燒前未被氧化
D.生成物中只有氧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將一小塊鈉置于流中加熱片刻,然后將它放于水中,反應結束后,得到氣體448mL(標況下),用電火花引爆,產(chǎn)生氣體,冷卻后,剩余112mL.向所得堿液中加入1mol/L的稀硫酸80mL時完全中和.

(1)求原純鈉的質量.

(2)鈉塊與反應后各組分的物質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為測定某有機化合物A的結構,進行如下實驗.
【分子式的確定】
(1)將有機物A置于氧氣流中充分燃燒,消耗氧氣0.75mol,將生成物通過濃硫酸,濃硫酸增重10.8克,再將剩余氣體通過堿石灰,堿石灰增重22克,則該物質中各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是
5:12:1
5:12:1
;
(2)質譜儀測定有機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88,則該物質的分子式是
C5H12O
C5H12O

【結構式的確定】
(3)①0.1molA和足量的金屬鈉反應放出氣體1.12L(標準狀況下)③紅外光譜圖分析A中含有3個甲基 ④核磁共振氫原子光譜能對有機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氫原子給出不同的峰值(信號),經(jīng)測定,有機物A的核磁共振氫譜示意圖如下圖,則A的結構簡式為

【性質實驗】
(4)A在濃硫酸作用下加熱可發(fā)生分子內脫水,其產(chǎn)物中有一種在核磁共振氫原子光譜中顯示出三種不同位置的氫原子,請寫出生成該產(chǎn)物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刪除此空
刪除此空

(5)A在Cu或銀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可發(fā)生催化氧化生成化合物B,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刪除此空
刪除此空
,下列關于B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
B

A.B的分子式為C5H10O
B.化合物B可以繼續(xù)被氧化生成化合物C,C的分子式為C5H10O2
C.B可以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
D.0.1molB在足量氧氣中完全燃燒消耗氧氣0.7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為測定某有機化合物A的結構,通過實驗得出以下數(shù)據(jù):
①將有機化合物A置于氧氣流中充分燃燒,實驗測得生成5.4g H2O和8.8g CO2;
②利用質譜儀測定出有機化合物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
③將9.2g該有機物與足量的金屬鈉反應,測得在標準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氫氣為2.24L.
請回答:
(1)有機化合物A中碳原子與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是
 
,A的分子式是
 
,A的結構簡式為
 

(2)化合物A在一定條件下脫水可生成B,B可合成包裝塑料C.A轉化為B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反應類型為
 

(3)化合物A可在一定條件下通過糧食制得,由糧食制得的A在一定溫度下密閉儲存,由于發(fā)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而變得更醇香.在這一系列變化過程中,最后一步化學變化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類型為
 

(4)體育比賽中當運動員肌肉扭傷時,隊醫(yī)隨即用氯乙烷(沸點為12.27℃)對受傷部位進行局部冷凍麻醉.請用B選擇合適的方法制備氯乙烷,要求原子利用率為100%,制備反應方程式為
 
,反應類型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