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① I2 ②避光.密閉.陰涼處 ② 溶液分層 ③ CCl4與水互不相溶.且碘闁炽儻鑵归埀顒婃嫹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關于藥物華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說明書中的部分內容.
華素片(西地碘片)說明書[藥品名稱]通用名:西地碘片商品名:華素片[藥物組成]本品主要活性成分是分子碘,含量1.5mg/片.將碘利用分子分散技術制成分子態(tài)西地碘,輔料為蔗糖等.
(1)根據上述說明和所學化學知識回答:
①華素片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是
I2
I2
(寫分子式).
②華素片的貯藏方法
避光、密閉、陰涼處
避光、密閉、陰涼處

(2)某學生為驗證華素片中確實含有上述活性成分,完成實驗如下,請?zhí)顚懀?BR>①取一粒藥片放入研缽中研碎,再將藥粉裝入試管并加入約2mL蒸餾水;向該試管中再加入約2mL
C
C
(填選項字母),并用力振蕩;
A.酒精        B.NaOH溶液        C.四氯化碳        D.鹽酸
②描述加入該液體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溶液分層,下層紫紅色
溶液分層,下層紫紅色
;
③選用該液體做實驗的原因是
CCl4與水互不相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溶解度大
CCl4與水互不相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溶解度大

(3)請再設計另一種方法,驗證華素片中的活性成分(簡述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
取一粒華素片研細,先溶于水配成溶液,再滴加淀粉溶液,如溶液變藍,說明華素片含碘
取一粒華素片研細,先溶于水配成溶液,再滴加淀粉溶液,如溶液變藍,說明華素片含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注意微量元素的攝入。碘元素對人體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預防碘缺乏病,我國衛(wèi)生部規(guī)定每千克食鹽中應含有40~50 mg KIO3。下表是某超市出售的加碘精制鹽的有關說明:

產品標準

GB5461-2000

配料表

氯化鈉、碘酸鉀、抗結劑

氯化鈉含量

≥98.5%

含碘量(以I計)

20~50 mg/kg

儲藏方法

密閉、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待食品熟后加入

包裝日期

見打印批號

某同學設計實驗驗證此食鹽中是否含碘和檢查該食鹽是否為合格產品。

(1)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步驟2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1.取食鹽少許置于一支試管中,加入適量的蒸餾水,振蕩

固體完全溶解

食鹽及碘酸鉀都能溶于水

2.向上述溶液滴加適量的亞硫酸氫鈉溶液,振蕩

溶液出現(xiàn)棕黃色

 

3.再向上述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振蕩

溶液變成藍色

 

(2)加碘食鹽的包裝袋上標有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同學取該食鹽樣品100.0 g完全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用鹽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結果溶液呈藍色,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進一步確證樣品是否為合格產品,該同學又用0.010 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當用去12.00 mL時藍色剛好褪去(反應方程式為I2+2S2O32-===2I+S4O62-),通過計算該加碘食鹽中KIO3的含量為______mg/kg。由此可判定該食鹽為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產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在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注意微量元素的攝入。碘元素對人體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預防碘缺乏病,我國衛(wèi)生部規(guī)定每千克食鹽中應含有40~50mgKIO3。下表是某超市出售的加碘精制鹽的有關說明:

產品標準

GB5461 2000

配料表

氯化鈉、碘酸鉀、抗結劑

氯化鈉含量

≥98.5%

含碘量(以I計)

20~50mg/kg

儲藏方法

密閉、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待食品熟后加入

包裝日期

見打印批號

   某同學設計實驗驗證此食鹽中是否含碘和檢查該食鹽是否為合格產品。

   (1)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步驟2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1.取食鹽少許于一支試管中,加入適量的蒸餾水,振蕩。

固體完全溶解

食鹽及碘酸鉀都能溶于水

2.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適量的亞硫酸氫鈉溶液,振蕩

溶液出現(xiàn)棕黃色

 

3.再向上述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振蕩

溶液變成藍色

 

   (2)加碘食鹽的包裝袋上標有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其原因是:

                                                                              

   (3)該同學取該食鹽樣品100.0g完全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用鹽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結果溶液呈藍色,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為進一步確證樣品是否為合格產品,該同學又用0.010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當用去12.00mL時藍色剛好褪去(反應方程式為I2+2S2O2-3=2I-+S4O2-6),通過計算核加碘食鹽中KIO3的含量為        mg/kg。由此可判定該食鹽為          (填“合格”或“不合格”)產品。

   (4)KIO3可用電解的方法制得,原理是:以石墨為陽極,以不銹鋼為陰極,在一定溫度和電流下電解KI溶液�?偡磻匠淌綖镵I+3H2O ===== KIO3+3H2↑,則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陰極附近pH值         (填“增大”、“減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在馓“證明海帶中存在碘元素”的實驗時,對課本上的描述:“海帶灼燒后的灰燼中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產生了疑問.久置KI固體被氧化變質,呈淺黃色(有I2),KI固體直接加熱時,為什么不被氧化呢?因此,小組同學針對I-被氧化條件除了氧氣之外還需要什么條件進行了實驗探究.   
提出假設:根據久置KI固體會被氧化而變質,結合空氣的成分,首先排除
 
和稀有氣體的影響.然后對KI變質條件提出合理假設:
假設一:需要H2O的參與;   
假設二:需要CO2的參與;   
假設三:
 

實驗驗證:(1)為了驗證假設二,小組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取10mLKI溶液(濃度較大)于5支試管中,向試管中通入CO2氣體或者滴加鹽酸.一段時間后對比試管中的顏色深淺,之后向試管中滴入淀粉溶液,再次對比試管中的顏色深淺,具體實驗現(xiàn)象見下表:
試管序號 1 2 3 4 5
通入CO2時間/min 0 1 5
滴加鹽酸/滴 0 3 6
溶液中顏色對比 無色 淺黃色→黃色(依次加深)
滴加淀粉溶液后的顏色對比 無色 淺藍色→藍色(依次加深)
小組同學通過實驗現(xiàn)象深入思考了CO2在反應過程中的作用,得出結論:CO2氣體同鹽酸一樣在KI被氧化的過程中提供
 
環(huán)境.寫出此實驗中CO2與KI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為了驗證I-被氧化是否必須要有H2O的參與,小組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驗證:
實驗步驟 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
①取一份純凈的KI固體,分成兩等份; /
②一份加入到裝有
 
的集氣瓶A中;
一份加入到裝有
 
的集氣瓶A中;
③幾天后觀察.
交流提高:由于空氣中CO2和水蒸氣的含量很低,導致在加熱KI的過程中這兩種氣體很容易被“驅散”,不能很好地與KI接觸,KI自然就不能被氧化.長時間保存碘化鉀需要避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松江區(qū)模擬)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站發(fā)生核泄漏,核泄漏的放射性物質中,大量存在一種叫做“碘-131”的放射性元素.傳說吃含碘食品或服碘片可以減緩碘-131對人體的影響,有些人就去搶購碘鹽、碘片.下表是某食用碘鹽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
配  料 食鹽、碘酸鉀、抗結劑
碘含量 35±15mg/kg
儲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飪時,待食品熟后加入碘鹽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D
CD

A.碘酸鉀可氧化氯化鈉  B.只用淀粉就能檢驗碘鹽中的碘酸鉀   C.高溫會導致碘的損失 D.該碘鹽中碘酸鉀含量約為34~84mg/kg
(2)碘酸鉀在工業(yè)上可用電解法制�。允筒讳P鋼為電極,以KI溶液為電解液,在一定條件下電解,反應的方程式為:KI+3H2O
電解
 KIO3+3H2↑.則陽極材料為
石墨
石墨

(3)碘酸鉀與碘化鉀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配平化學方程式.
1
1
KIO3+
5
5
KI+
3
3
H2SO4
3
3
K2SO4+
3
3
I2+
3
3
H2O
該反應的氧化劑為
KIO3
KIO3

(4)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學生測定食用碘鹽中碘的含量,其步驟為:
a.準確稱取w g食鹽,加適量蒸餾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與KI反應完全  c.以淀粉為指示劑,逐滴加入物質的量濃度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應完全.則所測鹽中碘的含量是(以含w的代數(shù)式表示)
423
w
423
w
mg/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闁稿骏鎷� 闂傚偊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