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6097  426105  426111  426115  426121  426123  426127  426133  426135  426141  426147  426151  426153  426157  426163  426165  426171  426175  426177  426181  426183  426187  426189  426191  426192  426193  426195  426196  426197  426199  426201  426205  426207  426211  426213  426217  426223  426225  426231  426235  426237  426241  426247  426253  426255  426261  426265  426267  426273  426277  426283  426291  447348 

2.對下列加粗詞語解釋有錯(cuò)的一項(xiàng)是

(   )

A.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玄虛:用使人迷惑的形式來掩蓋真相的欺騙手段。)

B.國聯(lián)就渺茫。(渺茫:離得很遠(yuǎn),視覺模糊,看不清楚。)

C.有為民請命的人。(為民請命: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D.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懷古傷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現(xiàn)在的事而悲傷。)

試題詳情

1.《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選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我們在初中階段還學(xué)過該作者的散文是________,小說是________。本文采用_________的論證方式,以批駁________為突破口,采取________和________相結(jié)合的批駁方法駁倒對方的論點(diǎn)。

試題詳情

3.畫線的句子運(yùn)用了反問修辭,它的作用是________。

試題詳情

2.文章采取的駁論方式是哪一種?

[   ]

A.駁論點(diǎn)  B.駁論據(jù)  C.駁論證

試題詳情

1.這是一篇駁論文章,它批駁的論點(diǎn)是________;作者的論點(diǎn)是________。

試題詳情

4.隨著改革開放的進(jìn)一步深入,與世界的接觸日益頻繁,我們清醒地看到,在很多方面,我們和發(fā)達(dá)國家還有差距,你認(rèn)為這對我們的自信力有何影響?

________

延伸拓展

有人提出“洋化”與“奴化”的問題,洋化就會帶來奴化,這說法能成立嗎?只要舉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就可以明白。

最足以說明洋未必奴的例子,是我們每天使用的鋼筆,這本來是洋貨,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普及到小學(xué)生了,能說明使用鋼筆也跟奴化有關(guān)嗎?

但是,在幾十年前,用鋼筆也曾被指責(zé)為奴化,放棄了國產(chǎn)的毛筆不用而用洋人的鋼筆,那就沾上了奴氣。為了這個(gè)問題,魯迅先生寫過一篇《論毛筆之類》的文章,從寫字的效率來說毛筆敵不過鋼筆的道理。魯迅先生自己是個(gè)寫毛筆字的書法家。但是從省工、省時(shí)與方便來說是贊成鋼筆的。他說:洋筆的用不用,要看我們閑不閑。如果沒有悠悠然拂硯神紙的閑空,自然是鋼筆和墨水方便了!

當(dāng)然,普遍使用鋼筆,也并不排斥毛筆,因?yàn)槊P的書法是藝術(shù),舊式的文房四寶也有它的功能。

至于崇洋到了月亮也是外國的圓,那才真是洋奴哲學(xué),但不能由此作出凡洋必奴的推斷的。

試題詳情

3.理解下列句子或短語中加粗部分的含義。

①這就是中國的脊梁________

②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________

③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________

④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________

⑤要自己去看地底下________

試題詳情

2.選文第二段和第三段論述的側(cè)重點(diǎn)有何不同?它們共同證明了什么觀點(diǎn)?

________

試題詳情

1.選文第1節(jié)中的“籠罩了一切”和“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矛盾嗎?如何理解這樣的寫法?

________

試題詳情

15.文段采用揭露和批判相結(jié)合的論證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選出正確的一項(xiàng)

[   ]

A.表明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是歷史事實(shí),增強(qiáng)了文章的真實(shí)性。

B.深刻有力地揭露了帝國主義的錯(cuò)誤本質(zhì),增強(qiáng)了批判的力量。

C.把帝國主義的丑態(tài)描寫得更加逼真,生動形象。

D.把瓦德西的所見所聞敘寫得更加具體、細(xì)致。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