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8991  428999  429005  429009  429015  429017  429021  429027  429029  429035  429041  429045  429047  429051  429057  429059  429065  429069  429071  429075  429077  429081  429083  429085  429086  429087  429089  429090  429091  429093  429095  429099  429101  429105  429107  429111  429117  429119  429125  429129  429131  429135  429141  429147  429149  429155  429159  429161  429167  429171  429177  429185  447348 

4、對何其芳的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我散步的伴侶,我的河,

你在歌唱著什么?

我這是多么無意識的話啊,

但是我知道沒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

你從我們居住的小市鎮(zhèn)流過。

我們在你的水里洗衣服、洗腳。

我們在沉默的群山中間聽著你,

像聽著大地的脈搏。

我愛人的歌,也愛自然的歌,

我知道沒有聲音的地方就是寂寞。

   A. 第一詩節(jié),描寫了流淌的河水,給人以雋永的回味。

B. 第二詩節(jié),進一步寫河與“我們”的關系,更真切地更直接地抒發(fā)了對河的贊美。

C. 結尾兩行詩以抒情的筆調表達了作者對人民對山水的熱愛。

D. “我知道”兩句詩,飽含豐富的哲理,引起人們深深的聯想。

試題詳情

3、對下面一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三弦 

沈尹默 

中午時候, 

火一樣的太陽, 

沒法去遮攔, 

讓他直曬著長街上!

靜悄悄少人行路; 

只有悠悠風來, 

吹動路旁楊樹。

誰家破大門里, 

半院子綠茸茸的細草, 

都浮著閃閃的金光!

旁邊有一段低低土墻, 

擋住了個彈三弦的人, 

卻不能隔斷那三弦鼓蕩的聲浪!

門外坐著一個穿破衣裳的老年人, 

雙手抱著頭, 

他不聲不響!

A. 詩中的“不能隔斷”四個字把三弦聲的美與力推向了極至:這聲浪從土墻的阻攔下“鼓蕩”出來,飛到墻外老年人的心中!

B. 詩中運用了反襯的手法,用優(yōu)美的三弦聲反襯老年人的悲苦,正是這種不和諧給本詩增添了感人的力量。 

C. 詩歌巧思獨運,三組景物依次呈現,由長街寫到殘院,由殘院寫到老年人,層次分明,立體感極強。 

D. 詩的音樂美令人稱道,詞語疊用讓人聽來如聞三弦彈撥,十分和諧入耳。

試題詳情

   分析本課內容中的知識點在近幾年高(中)考中的考查情況,如是綜合復習課,應闡明在考點中所占的比重,說明經常以何種題型出現,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

《黃鸝》

作家簡介: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云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15年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 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 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1年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1922年返國后在報刊上發(fā)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fā)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chuàng)辦《現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fā)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chuàng)刊后任主編。并出國游歷英、美、日、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chuàng)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 《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亞于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佳作。

志摩的詩:徐志摩共有四部詩集!吨灸Φ脑姟肥切熘灸ψ约壕庍x的第一個詩集,大致是:抒發(fā)理想和表現愛情的;暴露社會黑暗和表達對勞苦人民的同情的;探討生活哲理的;以及寫景抒情的!遏淅浯涞囊灰埂肥切熘灸Φ牡诙䝼詩集,這個詩集在藝術技巧上如聞一多說的“確乎是進步了”。對詩的形式技巧更加注意推敲,除了在詩式上更多樣化,使用對話體,打夯歌、豆腐干式;既有敘事,也有抒情,他也醉心于詩的音節(jié)與格律!遏淅浯涞囊灰埂泛螅熘灸τ殖隽藘杀驹娂骸睹突⒓泛汀对朴巍。在《猛虎集》和《云游》中,出現了內容和形式很不統(tǒng)一的狀況,大部分詩歌的內容是這樣空泛和貧乏,但卻越來越追求形式的整飭和美觀,在詩行的排列,音韻的鏗鏘,節(jié)奏的明晰,用詞的推敲上都較前幾個詩集有了變化和發(fā)展。對此,茅盾有過很恰當的評論:“圓熟的外形,配著淡到幾乎沒有的內容,而且這淡極了的內容也不外乎感傷的情緒--輕煙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戀感唱追求:這些都是發(fā)展到最后一階段的現代布爾喬亞詩人的特色,而志摩是中國文壇上杰出的代表者”(《徐志摩論》)。

課文:這首詩首句寫出了黃鸝的色彩,寫出了動感,第三句只寫黃鸝翹著尾尖,以其瞬間之形顯其瞬間之靜,一動一靜,生動地寫出了黃鸝疾飛而來默然立于樹上的神態(tài)。四五兩句漸漸由實入虛,傾訴著由眼前黃鸝所激蕩起的歡欣、愉悅和期冀。

第二節(jié)前四句寫歡樂隨著黃鸝的飛逝而瞬間逝去的惆悵,由前面的充實感轉為失落感,令人不禁噓嘆。因此全詩表現的感情正像詩人在《猛虎集》序中所說:“痛苦與歡樂是渾成的一片”。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當時那種沖破牢籠、高飛遠走,去度自由輕快生涯的渴求。全詩構思精巧,結構嚴謹,意象奇特,意境優(yōu)美,讀來給人以美的享受。

   《黃鸝》這首詩寫作時間不詳,初載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號,屬名徐志摩。后收入《猛虎集》。

詩很簡單:寫一只黃鸝鳥不知從哪里飛來,掠上樹稍,默不作聲地佇立在那里,華麗的羽毛在枝椏間閃爍,“艷異照亮了濃密--/象是春天,火焰,象是熱情。”于是招來了我們這些觀望的人(詩人?自由的信徒?泛神論者?),小心翼翼地聚集在樹下,期待著這只美麗的鳥引吭高歌。可是它卻“一展翅”飛走了:

沖破濃密,化一朵彩云;

它飛了,不見了,沒了--

于是帶走了春天,帶走了火焰,也帶走了熱情。

   這首詩意不盡于言終。如果我們鑒品的觸角僅僅滿足于詩的表象,那我們將一無所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尋找這首詩的深層結構,或如黑格爾所言,尋找它的“暗寓意”(《美學》第二卷,13頁)。在這個意義上說,《黃鸝》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篇類寓言;或曰,一首象征的詩。

   指出徐志摩詩中象征手法的存在,對于我們理解他的詩藝不無裨益。因為詩人對于各種“主義”腹誹甚多。早在1922年的《藝術與人生》一文中,他就批評中國新詩表面上是現實主義,骨子里卻是根本的非現實性;此外還有毫不自然的自然主義,以及成功地發(fā)明了沒有意義的象征的象征主義。其結果是雖然達到了什么主義,卻沒有人再敢稱它為詩了。在后來寫就的《“新月”的態(tài)度》(1928)中,他又對當時文壇上的13個派別大舉討伐之師。然而腹誹歸腹誹,在具體的藝術實踐中,他還是兼收并蓄,廣征博引,真正“把創(chuàng)格的新詩當一件認真事做”(《詩刊弁言》)。所以他的詩并非千人一面,一律采取單調的直線抒情法,而是盡可能地運用各種風格和手法,以達到最完美的藝術效果。《黃鸝》中象征的運用,便是一個明證。

   指出《黃鸝》是一首象征的詩,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指出“黃鸝”形象具體的所指。作者最初的創(chuàng)作意圖已經漫漶不清了,但也并非無跡可尋,甚至在詩中我們也可以捕捉到一些寶貴的啟示。首先應該注意到,在這首詩中詩人并沒有選擇“我”這一更為強烈的主體抒情意象作為這首詩的主詞,而是采用了“我們”這種集體性的稱謂。作為一群觀望者,“我們”始終緘默無言(我們靜著望,/怕驚了它),流露出一種“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無奈情緒。不過“我們”作為群體性的存在,至少明確了一件事,即:“黃鸝”的象征意義不只是對“我”而言的。其次,詩中兩次出現的“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熱情”的比喻,也給我們重要的提示。因為無論是春光,火焰,還是熱情,都寓指了一種美好的東西,而這種東西已經“不見了”。由此我們可以想到韶光易逝,青春不回,愛情并非不朽的,等等。因此要想確定“黃鸝”形象具體的意指,還必須聯系到徐志摩當時的思想狀況來分析。

   我們知道,詩人剛回國時躊躇滿志,意氣風發(fā)。他聯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新月社,準備在社會上“露棱角”。他將自己的高世之志稱為“單純信仰”,胡適則洗煉地將其概括為“愛、自由、”三個大字。正因了這“單純信仰”,他拒絕一切現實的東西,追求一種更完滿、更超脫的結局。在政治上則左右開弓,以至于有人認為“新月”派是當時中國的第三種政治力量。然而在現實面前,任何這類的“單純信仰”都是要破滅的。世易時移,再加上家庭罹變,詩人逐漸變得消極而頹廢。他感染上哈代的悲觀主義情緒,“托著一肩思想的重負,/早晚都不得放手”(《哈代》)正是他彼時心情的寫照。人們總以為徐志摩活得瀟灑,死得超脫,蔡元培的挽聯上就寫著:

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逕都

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東土;

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生臥也

可死,死于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可又有誰知道詩人心中的滋味呢?由是觀,我認為“黃鸝”的形象正象征他那遠去的“愛、自由,美”的理想;而徐志摩也只能無奈地觀望,年青時的熱情被那只遠去的黃鸝鳥帶得杳無蹤跡了。這首簡約的小詩,定格出作者深邃而微妙的情感變化過程,也為我們走進徐志摩,解讀他的心靈提供了一把鑰匙。

[典型例題]

1、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舊的凝冰都嘩嘩地解凍,

那時我會再看見燦爛的微笑,

再聽見明朗的呼喚-這些迢遙的夢。

這些好東西都決不會消失,

因為一切好東西都永遠存在,

它們只是像冰一樣凝結,

而有一天會像花一樣重開。

1945年5月31日

A. 詩歌通過抒寫“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夢”,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深情呼喚和抗戰(zhàn)勝利的堅定信念。

B. 第二句中“古舊的凝冰”喻指中華民族因歷史悠久和專制暴政而被冰結、窒息的生命力。

   C. 詩歌第一節(jié)寫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節(jié)再給出其中的道理,這種結構使傳達的信念更富說服力和感染力。

   D. 詩歌多次出現“重到”“再看見”“再聽見”“重開”等字眼,隱含有生命循環(huán)的悲觀意味。

試題詳情

2、詩歌常用修辭方法: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常用的修辭有比喻,隱語(諧音)、雙關 ,反復、排比、夸張、比興等方法 :

   (1)比喻:比喻除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動外,還可體現出意象的情態(tài)特征。如:

江上看山

蘇軾

船上看山走如馬,倏乎過去數百群。

前山槎牙忽變態(tài),后嶺雜沓如驚奔。

仰看微徑斜繚繞,上有行人高縹緲。

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

析:此詩將江兩岸的群山喻為馬群,且以行船為參照物,把群山那一靜態(tài)的景物給形化動化,寫得形象生動!帮w鳥”喻“孤帆”,寫出了舟行之快。

(2)隱語(諧音)、雙關:在有些詩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為了表達出一種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隱語、雙關的修辭手法,如: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析:“晴”與“情”同音,是雙關隱語。這是作者用民歌體寫的戀歌,雙關隱語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從前兩句詩意看,大概女方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的江邊行船,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男子在對她唱歌言情,但傳情的含蓄,給女方獲得的印象是“道是無情卻有情”。

(3)反諷:也稱“反語”,它是把表象和現實相對比,然后采取一種“以是為非、以非為是”的修辭方式,即把正反相互顛倒表現,然后在其中寓含諷剌的意思。

(4)設問:無疑而問,自問自答,以引導讀者注意和思考問題,這種辭格叫設問。設問也就是明知故問。如:“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我愛這土地》)。總的來說,設問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導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起波瀾,有變化。

(5)夸張:修辭學中的辭格的一種。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運用語言技巧,借助于想象,將所描繪對象的某些特點,做出突出描述,反應事物的某些特征(性質,狀態(tài),數量或程度等)以增強語言表達效果?鋸堧m然行文奇突,超越于現實,卻不能以理相悖。可分為:①擴大夸張:把事物盡量向多,長,高,快,強,密方面擴大。例:白發(fā)三千丈[秋浦歌--李白]②縮小夸張:往小,短,低,慢,弱,稀方面縮小。例: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十六字令--毛澤東)

(6)對偶:把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兩個句子或詞組對稱地排列在一起。根據字數,詞性,結構,嚴格程度等方面不同可分為兩部分。①嚴對: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②寬對:字數大致相等,結構大致相當。不講究詞性和平仄。字面可以重復。

(7)排比: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語氣一致的詞組或句子排列成串,構成一組句子,表達某種相關思想內容和思想情感,可加強語氣。例:我們的茅屋被燒掉,我們的牲畜被吃完,我們的父母被殺死,我們的妻女被強暴。[艾青《向太陽》]

(8)比擬(擬人化,擬物化):就是將人擬物(以物比人)和將物擬人(以人比物)。用得較多的是擬人。如:

一道公文背著39顆印章旅行(主題) 

希望有關部門舍繁就簡,多辦實事,加快住宅建設步伐(副題)

(9)呼告:撇開讀者,直接對第三者說話,表達激動的心情,加強詞句的感染力。

如:與火神搏斗的人們,辛苦了! 

這種呼告詞,傾注了作者編者的一片深情,受眾備感親切,難以忘懷。

試題詳情

現代詩歌基礎知識:

1、詩歌的特點:詩歌是摘要地反映生活精華的文學樣式。它具有強烈的抒情性、豐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煉的語言、和諧的韻律和節(jié)奏等特點。

試題詳情

學習重點,理解詩歌中意象的深刻含義;學習難點,學會鑒賞詩歌。重在通過誦讀并結合有關注解理解詩歌的含義。

試題詳情

現代詩歌單元

學習《死水》《黃鸝》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