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7905  437913  437919  437923  437929  437931  437935  437941  437943  437949  437955  437959  437961  437965  437971  437973  437979  437983  437985  437989  437991  437995  437997  437999  438000  438001  438003  438004  438005  438007  438009  438013  438015  438019  438021  438025  438031  438033  438039  438043  438045  438049  438055  438061  438063  438069  438073  438075  438081  438085  438091  438099  447348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A.彥章聞之,馳軍而至,急攻其柵,自旦及午,其城將拔--王彥章聽說后,急奔晉王大軍而來,猛攻晉軍營寨,從清晨到中午,快要把城攻下來

B.當(dāng)盡誅奸臣,以謝天下--將把奸臣全部殺掉,來告謝天下

   C.時段凝以賄賂交結(jié),自求兵柄--當(dāng)時段凝用賄賂結(jié)交權(quán)要,為自己謀取兵權(quán)

   D.素與彥章不協(xié),潛害其功,陰行逗撓,遂至王師不利--(段凝)一向與彥章關(guān)系不和睦,暗地里妒忌他成功,私下逗留觀望,致使朝廷的軍隊不能獲勝

試題詳情

3.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A.每遇轉(zhuǎn)灘水匯,即中流交斗    B.趙、張二族撓亂朝政,彥章深惡之

   C.因協(xié)力以傾之          D.晉師陷鄆州,中外大恐

試題詳情

2.比較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以彥章代戴思遠為北面招討使   ③詔令歸闕,以段凝為招討使

   ②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④. 舉所佩玉決玦以示之者三

   A.兩個“為”不同,兩個“以”相同   B.兩個“為”相同,兩個“以”不同

   C.兩個“為”不同,兩個“以”也不同  D.兩個“為”相同,兩個“以”也相同

試題詳情

1.下列詞語的解釋,不當(dāng)?shù)囊豁検?/p>

   A.促裝以赴滑臺     促裝:催促收拾行李

   B.析屋木編筏      析:拆毀

   C.垂陷者數(shù)四      垂:接近、快要

   D.彥章之軍重壕復(fù)壘   重:讀chóng,重疊,一層層

試題詳情

180. 王彥章

   王彥章,字賢明,鄆州壽張縣人也。……龍德三年四月晦,晉師陷鄆州,中外大恐。五月,以彥章代戴思遠為北面招討使。拜命之日,促裝以赴滑臺。遂自楊村寨浮河而下,水陸俱進,斷晉人德勝之浮梁,攻南城,拔之,晉人遂棄北城,并軍保楊劉。彥章以舟師沿流而下,晉人盡棄北城,析屋木編筏,置步軍于其上,與彥章各行一岸,每遇轉(zhuǎn)灘水匯,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或舟筏覆沒,比及楊劉,凡百余戰(zhàn)。彥章急攻楊劉,晝夜不息,晉人極力固守,垂陷者數(shù)四。六月,晉王親援其城,彥章之軍重壕復(fù)壘,晉人不能入。晉王乃于博州東岸筑壘,以應(yīng)鄆州。彥章聞之,馳軍而至,急攻其柵,自旦及午,其城將拔。會晉王以大兵來援,彥章乃退。七月,晉王至楊劉,彥章軍不利。遂罷彥章兵權(quán),詔令歸闕,以段凝為招討使。

   先是,趙、張二族撓亂朝政,彥章深惡之,性復(fù)剛直,不能緘忍。及授招討之命,因謂所親曰:“待我立功之后,回軍之日,當(dāng)盡誅奸臣,以謝天下!壁w、張聞之,私相謂曰:“我輩寧死于沙陀之手,不當(dāng)為彥章所殺!币騾f(xié)力以傾之。時段凝以賄賂交結(jié),自求兵柄,素與彥章不協(xié),潛害其功,陰行逗撓,遂至王師不利,竟退彥章而用段凝,未及十旬,國以之亡矣。

   [注]德勝:即德勝渡,當(dāng)時黃河上一處重要渡口。

     楊劉:即楊劉鎮(zhèn),在今山東東阿東北古黃河南岸。

     晉王:即李存勖,其父李克用被唐封為晉王,李存勖襲封。

試題詳情

6.①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榮的名聲流傳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賢臣,謙虛地對待士人。

②我在家鄉(xiāng),三次被人驅(qū)逐,侍奉國君,又有五次被撤職;聽說您喜愛士人,特地跑來見您。(每句2分,共4分)

試題詳情

1.C 2.D 3.C 4.A 5.B

譯文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榮的名聲流傳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賢臣,謙虛地對待士人。朝廷沒有賢臣,就像鴻鵠沒有翅膀一樣,雖然有飛翔千里的愿望,還是不能達到自己心中想要到達的地方;所以越過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達遠方的人要依靠車馬,想要稱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賢士。因此,呂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將要滅亡,周將要稱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齊、秦一定會稱霸了。紂王任用惡來,齊國任用蘇秦,秦王任用趙高,天下人就知道他們將要滅亡了。

齊景公攻打宋國,來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長嘆道:"過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輛兵車,就能在諸侯中稱霸。如今我有三千輛兵車,卻不敢長久地呆在這里,難道是因為沒有管仲的緣故嗎?"弦章回答說:"我聽說,水面寬廣,魚兒就長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誠。從前,因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現(xiàn)在如果桓公在這里,那么車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楊因求見趙簡主,說:"我在家鄉(xiāng),三次被人驅(qū)逐,侍奉國君,又有五次被撤職;聽說您喜愛士人,特地跑來見您。"趙簡主聽了,停止吃飯,嘆息不已,直起身子,跪著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勸諫說:"在家鄉(xiāng)三次被人驅(qū)逐,這說明他不受大家歡迎;事奉國君五次被撤職,這說明他對國君不忠;現(xiàn)在您看中的這個人,已經(jīng)被人指出八次過失了。"趙簡主說:"你們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婦的仇敵;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亂世所疏遠的;正直的行為,是邪惡壞人所憎惡的。"于是出去接見楊因,并授給他相位,國家治理得很好。

子路問孔子說:"怎樣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治理國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賢能的人,輕視那些沒有才能的人。"子路說:"晉國的中行氏尊重賢能,輕視那些沒有才能的人,他的滅亡是什么緣故?"孔子說:"中行氏尊重賢人卻不能重用他們,輕視不賢之人卻不能罷免他們;賢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賢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賢能的人埋怨他,不賢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擺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滅亡,能夠辦得到嗎?"

試題詳情

6.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

譯文:

②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土,故走來見。

譯文:

試題詳情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rèn)為人君樹立功名、成就霸業(yè)抑或破家亡國、身敗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賢而下士。

B.齊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輛兵車卻不敢在宋國久留,弦章告訴他,要多有幾個管仲一樣的賢臣就好了。

C.楊因是一個有爭議的人,而趙簡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眾議,委以重任,表明趙簡主能夠尊賢用賢。

D.孔子認(rèn)為尊賢與賤不肖是治國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為"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而導(dǎo)致滅亡。

試題詳情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闡述"尊賢興國"道理的一組是( )

①致遠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簡主聞之,絕食而嘆

⑤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⑥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