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8232  438240  438246  438250  438256  438258  438262  438268  438270  438276  438282  438286  438288  438292  438298  438300  438306  438310  438312  438316  438318  438322  438324  438326  438327  438328  438330  438331  438332  438334  438336  438340  438342  438346  438348  438352  438358  438360  438366  438370  438372  438376  438382  438388  438390  438396  438400  438402  438408  438412  438418  438426  447348 

1.(1)答案要點:遠離家鄉(xiāng),漂泊江南水上。表達了漂泊中的孤獨情懷和思鄉(xiāng)之情。

(可從“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鄉(xiāng)書何由達,歸雁洛陽邊”等句看出)

(2)答案要點:①時序交替,觸景傷情;②寫景中蘊含哲理(海日生于殘夜,舊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試題詳情

2.從分析景、情入手

詩人寫詩,常用“寓情于景”、“即景生情”之法,讀者讀詩,也應從景、情兩方面去探尋體味。即透過詩人筆下具體可感的事物,探知詩人的內(nèi)心和情緒。

例4: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

前舟已眇眇,欲渡誰相待?

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

風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

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

從詩題和詩意看,詩人在秋天離開廣陵(今揚州)北上將渡淮河北上或西行,親故都留在了廣陵。到了渡口,天夜已晚,又不見渡船。這時天正下著雨,他一人在河邊徘徊,詩人的思緒正像淮河的波濤一樣翻滾。他把此時此地所見所聞所感,寫成了這一首五言律詩。

詩的首聯(lián)描寫暮色中空蕩蕩的淮河,詩人欲渡而無船可待,給人一種空曠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掛起雨幕,東連至海,遠處山寺傳來悠長的鐘聲,孤寂變成了凄愴,羈旅之情更加深重。頸聯(lián)點出“離思”!蔼汎B下東南”,這雨幕上出現(xiàn)的“鳥”是“獨”的,可見是失群的;一個“下”字,可見是歸巢的;“東南”二字表明是飛向廣陵方向去的。詩人睹鳥而思己,“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嘆油然而生,讀者也不能不為之凄惻。

這樣看來,本詩全用景物烘托、離別之意,凄楚、落寞之情,如果不是細細探尋景物描寫中隱含著的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鑒賞就有可能走上歧途。

試題詳情

鑒賞詩歌形象,主要應注意兩點:

1.了解傳統(tǒng)的審美習慣

準備參加高考,做好詩歌鑒賞題,應了解的傳統(tǒng)審美習慣,主要有下列幾點:(1)望月懷遠。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杜甫的《望月》、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詞;(2)傷春悲秋,或因見秋而思鄉(xiāng);(3)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如蘇軾看“大江東去”而嘆“人生如夢”;(4)折柳送別,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其間纏綿悱惻的別離之情,給人以悠長的回味;(5)聞雁思歸,如王灣《次北固山下》“鄉(xiāng)書何由達,歸雁洛陽邊”;(6)聽梧桐而心悲涼,如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等等。

試題詳情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作品刻畫的藝術(shù)形象的內(nèi)容,分析判斷作品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時還要判斷其社會意義。

例2:    待儲光羲不至

       王  維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

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

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

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

這首詩緊扣標題中的“待”字,描寫詩人等待客人的種種情景:一大早打開重門等待儲光羲的來到,詩人坐立不寧,一會兒站起來,一會坐下去,都在傾聽友人來到時的車馬聲。好像(“要欲”)聽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擊的清脆之聲,正要出門去迎接,誰知這是一種錯覺。可見詩人等待之急切。然而,從早一直等到晚(“晚鐘鳴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帶沒有到來。于詩人終于明白了(了自,已經(jīng)明白),友人不會來了!芭R堂空復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復情,自多情)。可見本詩通過一系列的細節(jié)描寫,表達了盼望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或者說表達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

例3: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又照淚痕干?

[注]鄜(fū)州:今陜西富縣。虛幌:薄帷。

這首詩是杜甫落入安史叛軍之手,身陷長安時所作。題為《月夜》,當是詩人看到長安之月,因望月而思家念妻。但“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卻是從鄜州閨中的妻子落筆,“只獨看”,寫出妻子的孤獨,寫出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妻子“獨看” 鄜州之月而“憶長安”的夫君,已飽含著辛酸;而小兒女們天真幼稚,“未解憶長安”,更是飽含辛酸。第三聯(lián)通過妻子獨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xiàn)“憶長安”。霧濕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濕”愈重,“寒”愈甚,憶念便愈深。而這完全是詩人想象中的情景。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之時,自然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不能不激起結(jié)束這種痛苦生活的愿望!昂螘r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雙照”而淚痕始干,“獨看”而淚痕不干,顯然是寫出了離別之苦。但是,詩人借望月而抒情,所抒發(fā)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妻離別之情。這種離別之情是深深地打上那個動亂時代的烙印的,因此在評述這首詩所飽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時,還要再深一層,即“獨看”的淚痕里浸透著天下離亂的悲哀,“雙照”的希望表達著詩人對結(jié)束動亂的企盼。想到這一步就涉及到本詩的社會意義了。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高考詩歌鑒賞題涉及作品形象的社會意義時,一般會提供注釋給考生一定程度的幫助;如果不提供幫助,那一定是在高中畢業(yè)生知識背景之中的。

試題詳情

一般說來,詩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這兩個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為描寫客體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寫的琵琶女,她是作為描寫客體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馬”白居易則是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寫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觀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也就是作者主觀之意和客觀之象融為一體的藝術(shù)形象,稱之為意象。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觀景物更容易激發(fā)讀者的共鳴。這種能誘發(fā)讀者想象和思考的藝術(shù)境界,稱為意境。譬如《琵琶行》開頭所描寫的潯陽江頭夜送客的景物,“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構(gòu)成了凄涼、壓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顯示出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

不過,就具體的詩歌而言,其形象是各有側(cè)重的,有的側(cè)重于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有的側(cè)重于描寫客體的,也有全是寫景的。

例1:    漁家傲   記夢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是宋詞婉約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但這首詩風格豪放,意境闊大,而且運用了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全詞寫的都是夢境:上片寫詞人飛上了天,天帝很關(guān)心她,“殷勤問我歸何處”,即問她要到哪里去,歸宿是什么?下片寫她對天帝的回答!拔覉蟆奔次一卮鹫f,“路長嗟日暮”,前路渺茫,一片昏暗,使人憂傷。她不滿于“學詩漫(徒)有驚人句”,而要乘長風,展鴻圖,飛往仙島(“三山”),去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的境界。可見這首詞主要刻畫了不滿現(xiàn)狀、追求理想的詩人自我形象。而開頭兩句描寫拂曉前夜空的景象:空中云濤翻滾,曉霧彌漫,銀河在轉(zhuǎn)動,那里仿佛有無數(shù)風帆在飛舞。這完全是夢中的景象,它渲染夢境,襯托出詞人對理想追求的急切心情。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