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024  8032  8038  8042  8048  8050  8054  8060  8062  8068  8074  8078  8080  8084  8090  8092  8098  8102  8104  8108  8110  8114  8116  8118  8119  8120  8122  8123  8124  8126  8128  8132  8134  8138  8140  8144  8150  8152  8158  8162  8164  8168  8174  8180  8182  8188  8192  8194  8200  8204  8210  8218  447348 

5.向某晶體的水溶液中加入含F(xiàn)e2+的溶液后,無明顯變化,當?shù)渭訋椎武逅�,混�?/p>

液出現(xiàn)紅色,那么由此得出的下列結(jié)論,錯誤的是            ( )

A.該晶體中一定含有SCN      B.Fe3+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強

C.Fe2+被Br2氧化為Fe3+       D.Fe2+與SCN不能形成紅色的化合物

解析:混合液呈現(xiàn)紅色,說明Fe3+與SCN發(fā)生了絡合反應,由此推知Br2能將Fe2+

氧化為Fe3+,且原晶體中含有SCN;開始加入Fe2+,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說明Fe+

不能與SCN結(jié)合成紅色物質(zhì)。

答案:B

試題詳情

4.物質(zhì)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不僅與物質(zhì)的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還與物質(zhì)的濃度和反應溫度

等有關(guān),下列各組物質(zhì):

①Cu與HNO3溶液  ②Cu與FeCl3溶液  ③Zn與H2SO4溶液  ④Fe與HCl溶液

由于濃度不同而能發(fā)生不同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解析:Cu與HNO3反應時,Cu與濃HNO3反應產(chǎn)生NO2,而與稀HNO3反應產(chǎn)生NO,產(chǎn)物

不同;Zn與稀H2SO4反應產(chǎn)生H2,而與濃H2SO4反應產(chǎn)生SO2。Cu與FeCl3溶液反應只

生成FeCl2和CuCl2,F(xiàn)e與HCl溶液反應只生成FeCl2和H2,均與濃度和反應溫度無

關(guān)。答案:A

試題詳情

3.下列各對試劑中,用來制備硫酸亞鐵最合適的是             ( )

A.Fe(NO3)2和稀硫酸         B.Fe(OH)2和稀硫酸

C.Fe3O4和稀硫酸          D.Fe和稀硫酸

解析:事實上,工業(yè)上就是用Fe和稀硫酸反應制取硫酸亞鐵;A項相當于Fe2+和HNO3

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只能得到Fe3+而得不到FeSO4;B項不易得到Fe(OH)2;C項生成

的物質(zhì)不純。

答案:D

試題詳情

2.下列物質(zhì)可由相應的單質(zhì)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

①FeS  ②CuS  ③FeCl2  ④Al2S3  ⑤Fe3O4  ⑥Fe2O3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Fe與Cl2化合生成FeCl3而不是FeCl2,因此選項中有(3)即錯誤,所以選C。

經(jīng)驗證,選項C中的所有物質(zhì)均可由相應的單質(zhì)直接化合而成。

答案:C

試題詳情

1.誤食亞硝酸鹽會使人體中毒,因為亞硝酸鹽會使人體血紅蛋白中的Fe2+轉(zhuǎn)化為

Fe3+,使血紅蛋白喪失與O2結(jié)合的能力。服用維生素C可以緩解亞硝酸鹽的中毒,

這說明維生素C具有                        ( )

A.氧化性     B.還原性    C.酸性    D.堿性

解析:因亞硝酸鹽會使人體血紅蛋白中Fe2+轉(zhuǎn)化為Fe3+,說明亞硝酸鹽有氧化性,

維生素C可以緩解亞硝酸鹽中毒,故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

答案:B

試題詳情

15.(2009·錦州一中高三期中考試11月)將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27.4 g,加熱到質(zhì)量不再變化時剩余物質(zhì)的質(zhì)量為21.2 g。再另取試樣27.4 g,加入某濃度鹽酸100 mL恰好完全反應。

(1)求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質(zhì)量;

(2)計算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3)標準狀況下,一份試樣與鹽酸反應,共產(chǎn)生CO2多少毫升?

解析:發(fā)生的反應有①2NaHCO3Na2CO3+H2O+CO2

②NaHCO3+HCl===NaCl+H2O+CO2

③Na2CO3+2HCl===2NaCl+H2O+CO2

(1)設(shè)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x、y可列方程組

解得

m(Na2CO3)=10.6 g,m(NaHCO3)=16.8 g

(2)反應②和反應③共消耗HCl為n(HCl)=0.2 mol+0.1 mol×2=0.4 mol所以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4 mol÷0.1 L=4 mol/L

(3)由反應②和反應③可知,產(chǎn)生CO2n(CO2)=0.2 mol+0.1 mol=0.3 mol。即在標準狀況下V(CO2)=0.3 mol×22.4 L/mol×1 000 mL/L=6 720 mL。

答案:(1)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質(zhì)量分別為10.6 g,16.8 g

(2)c(HCl)=4 mol/L

(3)6 720 mL

試題詳情

14.(2010·模擬題)下圖表示有關(guān)物質(zhì)(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間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其中A為常見的金屬單質(zhì),B為非金屬單質(zhì)(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見的無色無味液體,D是淡黃色的固體化合物。(反應條件圖中已省略)

 

(1)A、B、C、D代表的物質(zhì)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2)反應①中的C、D均過量,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②中,若B與F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4∶3,G、H分別是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4)反應③產(chǎn)物中K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應④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掌握和綜合應用的能力。由C、D的狀態(tài)可初步推知分別為H2O、Na2O2;H2O、Na2O2二者混合產(chǎn)生氧氣、NaOH,結(jié)合A、C、D轉(zhuǎn)化為溶液甲、E、F關(guān)系可知A為金屬Al,則溶液甲為NaAlO2溶液、E、F分別為H2、O2;B為碳單質(zhì),與O2反應由O2的量可知會生成CO2和CO,結(jié)合反應③、④等轉(zhuǎn)化關(guān)系,可知G為CO2,則K為Na2CO3,L是Al(OH)3。這樣將上述物質(zhì)代入圖示轉(zhuǎn)化關(guān)系完全正確,則說明物質(zhì)的推斷合理。

答案:(1)Al C H2O Na2O2

(2)2Na2O2+2H2O===4NaOH+O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CO2 CO

(4)Na2CO3

(5)CO2+AlO2+OH+H2O===CO32+Al(OH)3

試題詳情

94.(5)b (6)3% 不產(chǎn)生無用的CaCl2(或提高了食鹽的轉(zhuǎn)化率等)。

試題詳情

13.(2010·杭州二中期中考題)聯(lián)堿法(侯氏制堿法)和氨堿法的生產(chǎn)流程簡要表示如下圖:

(1)沉淀池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是________,Y是________(填化學式)。

(3)Z中除了溶解的氨氣、食鹽外,其它溶質(zhì)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排出液W中的溶質(zhì)除了氫氧化鈣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理論上分析,在氨堿法生產(chǎn)過程中________(填“需要”、“不需要”)補充氨氣,從原料到產(chǎn)品,氨堿法總反應過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可寫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jù)聯(lián)堿法從母液中提取氯化銨晶體的過程推測,所得結(jié)論正確是_______(填序號)。

a.常溫時氯化銨的溶解度比氯化鈉小

b.通入氨氣目的是使氯化銨更多析出

c.加入食鹽細粉目的是提高Na+的濃度,促進碳酸氫鈉結(jié)晶析出

(6)聯(lián)堿法中,每當通入NH3 44.8 L(已析合成標準狀況下)時可以得到純堿100.0 g,則NH3的利用率為________。相比于氨堿法,指出聯(lián)堿法的一項優(yōu)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兩種方法中沉淀池內(nèi)產(chǎn)生的物質(zhì)均為NaHCO3和NH4Cl且析出的均是NaHCO3,發(fā)生的反應是NH3+H2O+NaCl+CO2===NaHCO3↓+NH4Cl。

(2)兩種方法中煅燒爐內(nèi)發(fā)生的反應均是:2NaHCO3Na2CO3+CO2↑+H2O,可見循環(huán)的是CO2。氨堿法中:向母液加入CaO后,生成NH3循環(huán)利用,排出液W中含有CaCl2及未反應的NaCl、Ca(OH)2等。

(3)聯(lián)堿法中,母液中含有NaCl、NH3、NH4Cl(少量)、NaHCO3(少量)。

(4)從理論上分析,氨堿法生產(chǎn)中的母液主要含有NH4Cl、NaHCO3,加入過量CaO后,NH4Cl與Ca(OH)2反應生成NH3,顯然不用補充氨氣;氨堿法發(fā)生的反應有①CaCO3CaO+CO2,②2CO2+2NaCl+2H2O+2NH3===2NaHCO3↓+2NH4Cl,③CaO+2NH4Cl===2NH3+CaCl2+H2O,④2NaHCO3Na2CO3+H2O+CO2,①+②+③+④可得:CaCO3+2NaCl===Na2CO3+CaCl2。

(5)增大母液中C(NH4+)和C(Cl)均可以使NH4Cl析出。

(6)2 mol NH3理論上生成106 g Na2CO3,NH3的利用率為94.3%;從不同點找優(yōu)點,聯(lián)堿法不產(chǎn)生無用的CaCl2或提高食鹽的利用率。

答案:(1)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2)CO2,NH3 (3)NaHCO3、NH4Cl CaCl2、NaCl (4)不需要 CaCO3+2NaCl===CaCl2+Na2CO3

試題詳情

12.(2010·模擬題)某學�;瘜W科研小組從文獻資料上獲得如下信息: 

NaHCO3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緩慢分解成Na2CO3、H2O和CO2�! �

為了驗證這一信息,該科研小組將一瓶在潮濕空氣中久置的

NaHCO3樣品混合均勻后,進行如下實驗:

(1)在一個質(zhì)量為a g的坩堝中加入一些樣品,稱得總質(zhì)量為b g。用酒精燈對其充分加熱,冷卻后稱得其總質(zhì)量為c g。殘留在坩堝中的固體是(填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稱取相同質(zhì)量的樣品放入瓶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推動針筒逐滴加入稀硫酸,至沒有氣泡產(chǎn)生為止,共消耗10 mL稀硫酸。為了保證實驗成功,所選用的用于測量氣體體積的針筒的最大刻度值應大于或等于________mL(設(shè)實驗在標準狀況下進行)。實驗中,針筒中收集到的氣體折算成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V mL(針筒活塞的內(nèi)壁的摩擦力忽略不計)。該科研小組設(shè)稱取的每份樣品中的Na2CO3、NaHCO3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x、y且沒有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就列出了如下算式:x+y=(V-10)/22 400,他們依據(jù)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jù)相似原理,請完成下列算式:

2x+y=______________。由上述兩算式,該科研小組通過計算,得出了樣品中的Na2CO3、NaH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

解析:本實驗目的是探究NaHCO3是否發(fā)生了分解反應,其實驗原理是根據(jù)差量法判斷,即取84 g樣品完全加熱后,若剩余固體質(zhì)量為53 g,說明樣品未發(fā)生分解,若剩余固體質(zhì)量大于53 g,說明樣品已發(fā)生分解反應。(1)樣品質(zhì)量為(ba)g,剩余固體質(zhì)量為(ca)g,坩堝中固體是Na2CO3。(2)假設(shè)樣品未分解,放出的氣體最多且為:×22.4×103 mL;碳原子守恒(碳酸鈉與碳酸氫鈉中碳原子數(shù)之和等于CO2中的碳原子數(shù));“2x+y”是“Na+”的物質(zhì)的量且等于2n(H2SO4),等于坩堝中Na2CO3物質(zhì)的量的2倍。

答案:(1)Na2CO3 (2)(ba)+10 碳原子守恒 ×2(或)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柣鎴eГ閸ゅ嫰鏌ら崫銉︽毄濞寸姵鑹鹃埞鎴炲箠闁稿﹥顨嗛幈銊р偓闈涙啞瀹曞弶鎱ㄥ璇蹭壕闂佺粯渚楅崰娑氱不濞戞ǚ妲堟繛鍡樺姈椤忕喖姊绘担鑺ョ《闁革綇绠撻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鐔兼⒒鐎靛壊妲紒鐐礃椤曆囧煘閹达附鍋愰柛娆忣槹閹瑧绱撴担鍝勵€岄柛銊ョ埣瀵濡搁埡鍌氫簽闂佺ǹ鏈粙鎴︻敂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