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2010·湖北省八校聯(lián)考)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徐光憲教授,是我國理論化學和稀土化學的奠基人之一,2008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以表彰他在稀土理論方面作出的貢獻,稀土鈰(Ce)元素主要存在于獨居石中,金屬鈰在空氣中易氧化變暗,受熱時燃燒,遇水很快反應并產(chǎn)生氣體。已知:鈰常見的化合價為+3價和+4價,且Ce4++Fe2+===Ce3++Fe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Pt作陰極,F(xiàn)e作陽極,電解熔融CeO2,可在陽極獲得鈰
B.將少量的碘化亞鐵溶液滴加到Ce(SO4)2溶液中,其離子方程式為:Ce4++Fe2+===Ce3++Fe3+
C.金屬鈰著火,可采用普通的泡沫滅火器滅火
D.金屬鈰可浸于煤油中保存,儲存在陰涼、通風的地方,要遠離火種和熱源
解析:選項A,F(xiàn)e為陽極為非惰性電極,電解時Fe溶解,在陽極得不到Ce。選項B,由于I-的還原性大于Fe2+,所以加入少量Ce(SO4)2溶液時,優(yōu)先氧化I-而不是Fe2+。選項C,Ce能與H2O發(fā)生反應,不能用泡沫滅火劑滅火。選項D,根據(jù)信息和Na的性質(zhì)推知其保存方法正確。
答案:D
11.某離子晶體R的晶體結構最小的重復單元如圖所示,其中A為陰離子,B為陽離子,位于頂點和面心,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R的化學式為AB2
B.晶體R的熔點一定比金屬晶體的熔點高
C.晶體R中,與B緊鄰的A構成正八面體
D.R的電子式可能為
解析:晶體R的最小結構單元中,含A 8個,含B 8×1/8+6×1/2=4個,其化學式為BA2;金屬晶體的熔點有低有高,因而無法比較;晶體R中,與B緊鄰的A有8個,構成正方體。
答案:D
10.(2010·黃岡市質(zhì)檢)德國科學家格哈德·埃特爾研究的內(nèi)容能幫助我們理解鐵會生銹、燃料電池如何工作、催化劑如何工作而獲得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含碳的生鐵在發(fā)生電化學腐蝕的時候鐵一般作正極
B.C2H6、O2、KOH構成的燃料電池放電一段時間后,負極周圍的pH升高
C.CO、O2、KOH構成的燃料電池的負極反應式為:CO-2e-+4OH-===CO+2H2O
D.SO2被氧化為SO3時需使用V2O5作催化劑,這樣可以提高SO2的轉(zhuǎn)化率
解析:A項中生鐵發(fā)生電化學腐蝕時,鐵作負極;B項中乙烷、氧氣和KOH燃料電池,在負極乙烷失電子生成的CO2要消耗OH-,使溶液的pH減;D項中催化劑不能使平衡發(fā)生移動,不影響SO2的轉(zhuǎn)化率。
答案:C
8.(2010·北京市西城區(qū)抽樣)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船舶的外殼裝上銅塊可防止其發(fā)生電化學腐蝕
B.MnO2、FeCl3和CuSO4都可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C.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加熱蒸干、灼燒都得到Fe2O3
D.用惰性電極分別電解CuCl2溶液和MgCl2溶液分別得到單質(zhì)Cu和Mg
解析:船舶的外殼裝上銅塊形成原電池,鐵作為負極而被腐蝕,A錯;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加熱蒸干、灼燒分別得到Fe2O3、Fe2(SO4)3,C錯;用惰性電極電解MgCl2溶液得到Mg(OH)2、H2和Cl2,D錯。
答案:B
7.(2010·江蘇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鉛蓄電池在放電過程中,負極質(zhì)量減小,正極質(zhì)量增加
B.常溫下,反應C(s)+CO2(g)===2CO(g)不能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ΔH>0
C.一定條件下,使用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并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zhuǎn)化率
D.相同條件下,溶液中Fe3+、Cu2+、Zn2+的氧化性依次減弱
解析:本題考查電化學、化學反應速率、離子的氧化性等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化學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A項,鉛蓄電池在放電過程中,負極和正極的質(zhì)量均減小,故不正確;B項,正確;C項,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不能影響化學平衡,即不能提高轉(zhuǎn)化率,不正確;D項,正確。
答案:AC
6.(2010·四川省診斷性測試)下列說法中一定正確的是( )
A.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單質(zhì)的熔點從上到下逐漸增高
B.12 g金剛石與8 g CH4所含共價鍵數(shù)目相等
C.鋼鐵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蝕,主要原因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
D.若將AlCl3溶液、Na2SO3溶液蒸干并灼燒可分別得到Al2O3和Na2SO3
解析:A項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單質(zhì)的熔點從上到下不一定逐漸增高,例如金剛石的熔點比晶體硅的熔點高;C項中鋼鐵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蝕,主要原因是海水中含大量電解質(zhì);D項中Na2SO3溶液在蒸干并灼燒的過程中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Na2SO4。
答案:B
5.(2010·重慶市診斷性測試)有下列兩種假設:①一種堿溶液與一種鹽溶液混合反應后,生成一種強堿性物質(zhì);②兩種酸溶液混合反應后,溶液的酸性減弱。其中確有具體例證存在的是( )
A.①② B.②
C.① D.都不存在
解析:①可能是Ca(OH)2與Na2CO3反應生成NaOH,②可能是HI與HNO3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A
4.(2010·成都市檢測)在體積為V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盛有一定量H2,通入Br2(g)發(fā)生反應:H2(g)+Br2(g)⇌2HBr(g);ΔH<0。當溫度分別為T1、T2,平衡時,H2的體積分數(shù)與Br2(g)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由圖可知:T1>T2
B.a、b兩點的反應速率:b>a
C.為了提高Br2(g)的轉(zhuǎn)化率,可采取將HBr液化并及時移走的方法
D.T1時,隨著Br2(g)加入,平衡時HBr的體積分數(shù)不斷增加
解析:選項A,根據(jù)反應:H2(g)+Br2(g)⇌2HBr(g);ΔH<0,升溫平衡向著逆反應方向移動,H2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根據(jù)圖示變化,可知T1>T2。選項B,b點Br2的濃度比a點Br2的濃度大,反應速率也大,正確。選項C,降低生成物HBr(g)的濃度,有利于平衡向著正反應方向移動,Br2(g)的轉(zhuǎn)化率提高。選項D,體積不變時,在Br2(g)物質(zhì)的量較多的情況下,平衡時HBr的體積分數(shù)可能減小。
答案:D
3.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B原子與C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之和是A的4倍。則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A、B、C三者均為非金屬元素
B.A、B、C三者可以形成一種離子化合物
C.A、B、C三者核電荷數(shù)之和為32
D.B的氫化物比C的氫化物穩(wěn)定
解析:設A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x,則B為(x+7)、C為(x+9),由題意知x+7+x+9=4x,解得x=8,確定A為氧元素、B為磷元素、C為氯元素。故A選項正確。
答案:A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