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733  8741  8747  8751  8757  8759  8763  8769  8771  8777  8783  8787  8789  8793  8799  8801  8807  8811  8813  8817  8819  8823  8825  8827  8828  8829  8831  8832  8833  8835  8837  8841  8843  8847  8849  8853  8859  8861  8867  8871  8873  8877  8883  8889  8891  8897  8901  8903  8909  8913  8919  8927  447348 

6.(2011上海30)氨和聯(lián)氨(N2H4)是氮的兩種常見化合物,在科學技術(shù)和生產(chǎn)中有重要的應用。

根據(jù)題意完成下列計算:

 (1)聯(lián)氨用亞硝酸氧化生成氮的另一種氫化物,該氫化物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43.0,其中氮原子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0.977,計算確定該氫化物的分子式。

該氫化物受撞擊則完全分解為氮氣和氫氣。4.30g該氫化物受撞擊后產(chǎn)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L。

(2)聯(lián)氨和四氧化二氮可用作火箭推進劑,聯(lián)氨是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劑,反應產(chǎn)物是氮氣和水。

  由聯(lián)氨和四氧化二氮組成的火箭推進劑完全反應生成72.0kg水,計算推進劑中聯(lián)氨的質(zhì)量。

(3)氨的水溶液可用于吸收NO與NO2混合氣體,反應方程式為

   6NO+ 4NH3=5N2+6H2O

   6NO2+ 8NH3=7N2+12H2O

   NO與NO2混合氣體180 mol被8.90×103g氨水(質(zhì)量分數(shù)0.300)完全吸收,產(chǎn)生156mol氮氣。吸收后氨水密度為0.980 g/cm3

   計算:①該混合氣體中NO與NO2的體積比。

      ②吸收后氨水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答案保留1位小數(shù))。

(4)氨和二氧化碳反應可生成尿素CO(NH2)2。尿素在一定條件下會失去氨而縮合,如兩分子尿素失去一分子氨形成二聚物:

 

已知常壓下120 mol CO(NH2)2在熔融狀態(tài)發(fā)生縮合反應,失去80mol NH3,生成二聚物(C2H5N3O2)和三聚物。測得縮合產(chǎn)物中二聚物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為0.60,推算縮合產(chǎn)物中各縮合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與化學有關(guān)的計算。

答案:(1)HN3  4.48

   (2)64kg

   (3)9:1  2.4molL

   (4)3:1:1

2010年高考

試題詳情

5.(2011上海22)物質(zhì)的量為0.10 mol的鎂條在只含有CO2和O2混合氣體的容器中燃燒(產(chǎn)物不含碳酸鎂),反應后容器內(nèi)固體物質(zhì)的質(zhì)量不可能為

A.3.2g      B.4.0g      C.4.2g     D.4.6g

解析:若鎂全部與氧氣反應只生成氧化鎂,其質(zhì)量是4g;若鎂全部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化鎂和碳,其質(zhì)量是4.6g。因為只要有氧氣存在,就不可能生成單質(zhì)碳,即鎂應該首先與氧氣反應,所以選項D是不可能。

答案:D

試題詳情

4.(2011上海20)過氧化鈉可作為氧氣的來源。常溫常壓下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反應后,若固體質(zhì)量增加了28 g,反應中有關(guān)物質(zhì)的物理量正確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二氧化碳
碳酸鈉
轉(zhuǎn)移的電子
A
1mol
 
NA
B
22.4L
1mol
 
C
 
106 g
1mol
D
 
106g
2NA

解析: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反應的方程式為:2CO2+2Na2O2=2Na2CO3+O2,每生成1mol氧氣,固體質(zhì)量就增加56g、消耗2mol二氧化碳和2mol過氧化鈉,同時生成2mol碳酸鈉,而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是2mol。

答案:AC

試題詳情

3.(2011上海17)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鈉的溶液和200 mL鹽酸,不管將前者滴加入后者,還是將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氣體產(chǎn)生,但最終生成的氣體體積不同,則鹽酸的濃度合理的是

A.2.0mol/L    B.1.5 mol/L    C.0.18 mol/L   D.0.24mol/L

解析:若碳酸鈉恰好與鹽酸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則鹽酸的濃度是1.0 mol/L;若碳酸鈉恰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則鹽酸的濃度是2.0 mol/L。由于最終生成的氣體體積不同,所以只能是介于二者之間。

答案:B

試題詳情

2.(2011四川)25℃和101kPa時,乙烷、乙炔和丙烯組成的混合烴32mL,與過量氧氣混合并完全燃燒,除去水蒸氣,恢復到原來的溫度和壓強,氣體總體積縮小了72mL,原混合徑中乙炔的體積分數(shù)為

A. 12.5%   B. 25%   C. 50%   D. 75%

解析:   4CnHm+(4n+m)O24nCO2+2mH2O  △V↓

       4    4n+m     4n        4+m

      32                    72

所以m=5,即氫原子的平均值是5,由于乙烷和丙烯均含有6個氫原子,所以利用十字交叉法可計算出乙炔的體積分數(shù): 。

答案:B

答案:D

試題詳情

1.(2011江蘇高考8)設(shè)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mol甲醇中含有C-H鍵的數(shù)目為4NA

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數(shù)目為0.1NA

C.標準狀況下,2.24L已烷含有分子的數(shù)目為0.1NA

D.常溫常壓下,Na2O2與足量H2O反應,共生成0.2molO2,轉(zhuǎn)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0.4NA

解析:本題考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計算中一些常見問題和注意事項。

A.甲醇的結(jié)構(gòu)簡式是CH3OH,故1mol甲醇中含有C-H鍵的數(shù)目為3NA。

B.溶液體積未知,無法計算OH的數(shù)目。

C.標準狀況下已烷為液態(tài),不適用于氣體摩爾體積,無法計算。

D.Na2O2與足量H2O反應,共生成0.2molO2,O的化合價-1價轉(zhuǎn)變?yōu)?價,轉(zhuǎn)移電子1mol,0.2×2=0.4NA

解決此類問題的關(guān)鍵是:靈活應用各種知識,尤其基本概念與理論中元素守恒、化學鍵問題、晶體結(jié)構(gòu)問題、氧化還原中電子轉(zhuǎn)移問題、可逆反應問題及物質(zhì)的量計算中一些特殊物質(zhì)的狀態(tài)等。

[備考提示]結(jié)合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為NA,判斷一定量的物質(zhì)所含有的某種粒子數(shù)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題的熱點之一,在近幾年的各種高考試題中保持了相當強的連續(xù)性。這種題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豐富,在備考復習時應多加注意,強化訓練,并在平時的復習中注意知識的積累和總結(jié)。

答案:D

試題詳情

12.(09上海卷24)某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有:、、、、、和一種未知物質(zhì)X。

(1)已知在反應中得到電子,則該反應的還原劑是        。

(2)已知0.2mol在反應中得到1mol電子生成X,則X的化學式為        。

(3)根據(jù)上述反應可推知      。

   a.氧化性:  b.氧化性:

   c.還原性:      d.還原性:

(4)將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化學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數(shù)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標出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答案:

(1)AsH3

(2)Br2

(3)a  c

(4)

試題詳情

11.(09廣東化學23)(11分)

磷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的有廣泛應用。

(1)   由磷灰石[主要成分Ca5(PO4)3F]在高溫下制備黃磷(P4)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4Ca5(PO4)3F(s)+2lSiO2(s)+30C(s)=3P4(g)+20CaSiO3(s)+30CO(g)+SiF4(g)     H

①上述反應中,副產(chǎn)物礦渣可用來      。

②已知相同條件下:

4Ca5(PO4)3F(s)+3SiO2(s)=6Ca3(PO4)2(s)+2CaSiO3(s)+SiF4(g)   

2Ca3(PO4)2(s)+10C(s)=P4(g)+6CaO(s)+10CO(g)         

SiO2(s)+CaO(s)=CaSiO3(s)                  

、表示H,H=       

(2)三聚磷酸可視為三個磷酸分子(磷酸結(jié)構(gòu)式見右圖)之間脫去兩個分子產(chǎn)物,其結(jié)構(gòu)式為       。三聚磷酸鈉(俗稱“五鈉”)是常用的水處理劑,其化學式為    

(3)次磷酸鈉(NaH2PO2)可用于化學鍍鎳。

①NaH2PO2中P元素的化合價為       。

②化學鍍鎳的溶液中含有Ni2+和H2PO2-,在酸性等條件下發(fā)生下述反應:

(a)   Ni2+ +    H2PO2-+     →    Ni +     H2PO3 -+   

(b)6H2PO2- +2H+ = 2P+4H2PO3-+3H2

請在答題卡上寫出并配平反應式(a)。

③利用②中反應可在塑料鍍件表面沉積鎳-磷合金,從而達到化學鍍鎳的目的,這是一種常見的化學鍍。請從以下方面比較化學鍍與電鍍。

方法上的不同點:           ;原理上的不同點:      ;化學鍍的優(yōu)點:           

答案:

(1)①制水泥

+3+18

(2)

Na5P3O10

(3)

+1

  1  Ni2+ +  1   H2PO2-+  1 H2O    →   1  Ni +   1   H2PO3- + 2H+  

化學鍍無需通電,而電鍍需要通電

都利用氧化還原反應

化學鍍對鍍件的導電性無特殊要求

解析:

(1)CaSiO3可以用來制水泥。

(2)可以運用蓋斯定律求解;

(3)一個磷酸中的羥基與另一個磷酸的H之間可以脫水。“五鈉”即五個鈉原子,由化合價代數(shù)為零可求解。

(2)殘缺離子方程式的配平,注意得失電子守恒。配平后一定要檢查電荷是否守恒。否則容易出錯;比較化學鍍與電鍍應該從反應環(huán)境和條件以及反應實質(zhì)和產(chǎn)物方面去分析歸納問題,從方法上分析,電鍍是利用電解原理通過外加直流電源,在鍍件表面形成的鍍層,鍍層一般只有鎳,而化學鍍是利用氧化還原反應鍍件直接與電解質(zhì)溶液接觸,在塑料鍍件表面沉積鎳-磷合金,這是兩者的不同;從原理上分析,無論電鍍還是化學鍍均有電子的轉(zhuǎn)移,均是利用了氧化還原反應,這是兩者的相同點

試題詳情

3.(09全國卷Ⅱ6) 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5的鋅與稀硝酸反應,若硝酸被還原的產(chǎn)物為N2O,

反應結(jié)束后鋅沒有剩余,則該反應中被還原的硝酸與未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答案:A

解析:設(shè)2molZn參與反應Zn無剩余,則最終生成了2molZn(NO3)2,顯然含有4molNO3 ,這部分是沒有參與氧化還原反應的HNO3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有2×n(Zn)=n(HNO3)×4,n(HNO3)=1mol,即有1molHNO3被還原。

4(09全國卷Ⅱ13) 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項為通Cl2過程中,溶液內(nèi)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確的是

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 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答案:B

解析:由于Fe2+的還原性強于Br-,故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的先后順序知,Cl2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Br-。2Fe2+ + Cl2 2Fe3+ + 2Cl-,2Br- + Cl2 Br2 + 2Cl-,2FeBr2 + 3Cl2 2FeCl3 + 2Br2 。當x/a ≤0.5時,Cl2僅氧化Fe2+,故A項正確。

當x/a ≥1.5時,Fe2+和Br-合部被氧化,D項正確;

當介于兩者之間時,則要分步書寫方程式,然后進行疊加得總反應。如B項,當x=0.5a,Cl2剛好把Fe2+全部氧化,而當x=0.6a,顯然Cl2還要氧化Br-,而選項中沒有表示,故錯。

5(09江蘇卷3)下列所列各組物質(zhì)中,物質(zhì)之間通過一步反應就能實現(xiàn)如圖所示轉(zhuǎn)化的是

 
a
b
c
A
Al
AlCl3
Al(OH)3
B
HNO3
NO
NO2
C
Si
SiO2
H2SiO3
D
CH2=CH2
CH3CH2OH
CH3CHO

答案:B

解析:

A項:

(或者,

(),(),的轉(zhuǎn)化必須經(jīng)過(反應方程式為:)和()這兩步,所以A項不選;

B項:(),(),(),(),所以B項正確;

C項:(),必須經(jīng)過兩步(、),

D項:(),(),(),就必須經(jīng)過兩步()

6(09廣東理科基礎(chǔ)25)鋼鐵生銹過程發(fā)生如下反應: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①、②中電子轉(zhuǎn)移數(shù)目相等

   B.反應①中氧化劑是氧氣和水

   C.與銅質(zhì)水龍頭連接處的鋼質(zhì)水管不易發(fā)生腐蝕

   D.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不能發(fā)生電化學腐蝕

答案:A

解析:

①②反應中消耗O2的量相等,兩個反應也僅有O2作為氧化劑,故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是相等的,A項正確。①中H2O的H、O兩元素的化合價沒有變,故不作氧化劑,B項錯;銅和鋼構(gòu)成原電池,腐蝕速度加快,C項錯;鋼鐵是鐵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濕的空氣的中易發(fā)生吸氧腐蝕,屬于電化學腐蝕,故D項錯。

7(09福建卷6) 下列類型的反應,一定發(fā)生電子轉(zhuǎn)移的是

A. 化合反應      B. 分解反應   

C. 置換反應      D. 復分解反應

答案:C

解析:置換反應中肯定有單質(zhì)參加,一定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即一定有電子轉(zhuǎn)移,C項正確。

8(09廣東化學17) 常溫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發(fā)生如下兩個反應:2Fe2++H2O2+2H+=2Fe3++2H2O   2Fe3++H2O2=2Fe2++O2↑+2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H2O2的氧化性比Fe3+強,其還原性比Fe2+

B.在H2O2分解過程中,溶液的pH逐漸下降

C.在H2O2分解過程中, Fe2+和Fe3+的總量保持不變

D.H2O2生產(chǎn)過程要嚴格避免混入Fe2+

答案:CD

解析:

結(jié)合A、B兩個方程式根據(jù) 氧化性、還原性強弱比較規(guī)律:得 H2O2的氧化性>Fe3+的氧化性, H2O2的還原性>Fe2+的還原性,A錯;

2H2O2=2H2O+O2↑,分解過程中,F(xiàn)e2+作催化劑,溶液pH值不變,B錯,

H2O2分解Fe3+或Fe2+作催化劑,所以總量不變。因為Fe2+可導致H2O2分解,所以H2O2生產(chǎn)過程要避免混入Fe2+,D正確。

9(09上海卷7)在下列變化①大氣固氮②硝酸銀分解③實驗室制取氨氣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還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還原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A

10(09安徽卷27)(12分)

某廠廢水中含5.00×10-3mol·L-1,其毒性較大。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變廢為寶,將廢水處理得到磁性材料(的化合價依次為+3、+2),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流程:

(1)第①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2)第②步中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的操作是:

                                        

(3)第②步過濾得到的濾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還有           

(4)欲使1L該廢水中的完全轉(zhuǎn)化為。理論上需要加入     

GFeSO4·7H2O。

答案:

(1)Cr2O72- + 6Fe2+ + 14H+ 2Cr3+  + 6Fe3+ + 7H2O

(2)將一小塊pH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點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3)Fe(OH)3、Fe(OH)2

(4)13.9

解析:

(1)第①步是Cr2O72與Fe2+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2)測定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在pH試紙的中心位置,然后對照標準比色卡,讀出對應顏色的數(shù)據(jù);

(3)從最終所得磁性材料的化學式可知,濾渣中主要有Cr(OH)3、Fe(OH)2、Fe(OH)3

(4)1L廢水中的n(Cr2O72)=5.00×10-3mol,根據(jù)關(guān)系式:Cr2O72-4Cr0.5Fe1.5FeO4-10FeSO4·7H2O,所以理論上n(FeSO4·7H2O)=0.05mol,m(FeSO4·7H2O)= 0.05mol×278g·mol-1=13.9g。

試題詳情

2.(09全國卷Ⅰ8)下列表示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錯誤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堿性條件下,不可能產(chǎn)生CO2氣體,而應是CO32 ,故B項錯。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