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導致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分裂割據同面的根本原因是 A.豪強地主勢力膨脹 B.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C.黃巾起義 D.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選擇題答案:(共75分)

   1.B      2.A       3.A       4.A       5.D

   6.C       7.C       8.A       9.D       10.B

   11.C      12.D      13.B      14.C      15.C

   16.D      17.B      18.A      19.A      20.D

   21.C      22.A      23.D      24.A      25.B

   26.C      27.B      28.B      29.D      30.B

二、材料解析題:(共34分)

31.答案要點;(共34分)

    原因是武則天推行了有積極作用的政策:

    輕微薄賦,反對奢侈浪費、濫用民力;(1分)獎勵農桑,發(fā)展生產;(2分)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反對派;(2分)大開科舉,破格選拔人才;(2分)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打擊士族腐朽勢力,反映新興庶族地主利益。(3分)

32.答案要點:(12分)

    屬殖民地性質。(3分)

    中國臺灣與日本的貿易關系對臺灣經濟的影響包括:日本掠奪了臺灣大量的財富;(2分)臺灣經濟畸形發(fā)展,成為日本原材料基地;(3分)日本壟斷了臺灣的對外貿易;(2分)臺灣對日本產品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2分)

33.答案要點:(12分)

   背景:革命高潮已過去,面臨的主要任務是結束恐怖統(tǒng)治,恢復正常秩序。(3分)

   主張:由資產階級獨占統(tǒng)治、實行法治、穩(wěn)定局勢、立法明智。(4分)

   評價:①基本肯定:符合歷史客觀發(fā)展需要;由資產階級掌握政權是革命的任務;穩(wěn)定有利于生產力發(fā)展。(5分)

   ②基本否定:否定了雅各賓派的民主精神;資產階級獨占統(tǒng)治體現(xiàn)了它的局限性;排          斥人民群眾,破壞了平等原則。(5分)

   評分說明:如果既肯定又否定而且言之有據,也可給分。評價部分總分不得超過5分。

三、問答題:(共41分)

34.答案要點:(15分)

    變化:南宋后棉布逐漸取代麻布成為民眾主要服裝和被褥原料;明清時期玉米、甘薯逐漸成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種。(4分)

    原因:棉花種植面積擴大及紡織技術改進;種植玉米、甘薯成本低、產量高;棉布物美價廉,深受歡迎。國內各民族間的交流和中外交流促進紡織技術進步和玉米、甘薯的引進。官府提倡,推廣種植。(7分)

    影響:民眾生活有所改善,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經濟作物的種植和商品經濟發(fā)展,最終導致江南一批工商業(yè)城鎮(zhèn)的興盛。(4分)

35.答案要點:(13分)

    方針政策:

    (1)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經濟建設。(2分)

    (2)經濟方面,堅持了既反冒進又反保守.即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提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建設中的各種關系。(3分)

    (3)政治方面,提出必須正確區(qū)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方針。(3分)

    (4)科學文化方面,提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編制了12 年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2分)

    意義:是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歷史依據。(3分)

36.答案要點:(13分)

   原因;德意志帝國繼承了普魯士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傳統(tǒng),保留大量封建殘余;一戰(zhàn)戰(zhàn)敗,受到戰(zhàn)勝國制裁,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魏瑪政府軟弱無力;受到1929~1933年經濟危機嚴重沖擊,統(tǒng)治階級傾向建立獨裁統(tǒng)治。(6分)

   表現(xiàn);取締納粹黨以外所有政黨;希特勒集大權于一身;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嚴密控制文化;撕毀凡爾賽和約,擴軍備戰(zhàn),退出國聯(lián)。(7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