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根據(jù)右圖所示的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物質(zhì)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質(zhì)的溶解度 (B)t2℃時.甲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和乙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中含有 溶質(zhì)的質(zhì)量相等 (C)將t3℃時的甲.乙兩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時都會析出晶體 (D)當甲物質(zhì)中混有少量乙物質(zhì)時.可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甲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二氧化氯(ClO2)是一種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其熔點為-59,沸點為11.0,易溶于水。工業(yè)上用稍潮濕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時反應制得。某學生擬用下圖所示裝置模擬工業(yè)制取并收集ClO2。

1A必須添加溫度控制裝置,除酒精燈、溫度計外,還需要的玻璃儀器有 ????????

2)反應后在裝置C中可得NaClO2溶液。已知在溫度低于38NaClO2飽和溶液中析出晶體是NaClO2·3H2O,在溫度高于38時析出晶體是NaClO2。根據(jù)上右圖所示的NaClO2的溶解度曲線,請補充從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晶體的操作步驟: 蒸發(fā)結(jié)晶; ??????????? ; 洗滌; 干燥。

3ClO2很不穩(wěn)定,需隨用隨制,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為測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濃度,進行了下列實驗: 準確量取ClO2溶液V1mL加入到錐形瓶中,加適量蒸餾水稀釋,調(diào)節(jié)試樣的pH≤2.0。 加入足量的KI晶體,靜置片刻。此時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加入淀粉指示劑,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終點時消耗Na2S2O3溶液V2 mL。則原ClO2溶液的濃度為????????? molL(用含字母的代數(shù)式表示)。(已知2 Na2S2O3+I2= Na2S4O6+2NaI

.將由Na+Ba2+、Cu2+、SO42、Cl組合形成的三種強電解質(zhì)溶液,分別裝入下圖裝置

中的甲、乙、丙三個燒杯中進行電解,電極均為石墨電極。

接通電源,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測得乙中c電極質(zhì)量增加。常溫下各燒杯中溶液pH與電解時間t的關(guān)系如右上圖(忽略因氣體溶解帶來的影響)。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乙燒杯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電極f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

3)若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測得乙燒杯中c電極質(zhì)量增加了8g,要使丙燒杯中溶液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應進行的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酯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廣泛應用于溶劑、增塑劑、香料、粘合劑及印刷、紡織等工業(yè).乙酸乙酯的實驗室和工業(yè)制法常采用如下反應:CH3COOH+C2H5OH 
濃硫酸
CH3COOC2H5+H2O
請根據(jù)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用右圖所示裝置來制備少量的乙酸乙酯,其中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乙醇、中和乙酸及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吸收乙醇、中和乙酸及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2)此反應以濃硫酸為催化劑,可能會造成
產(chǎn)生大量的酸性廢液
產(chǎn)生大量的酸性廢液
、
部分原料炭化
部分原料炭化
等問題.
(3)在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50mL 0.50mol/L醋酸與50mL 0.55mol/L NaOH溶液的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反應熱.回答下列問題:
①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
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
②在題述反應條件下,測得反應前醋酸和NaOH溶液的溫度均為25.43℃,反應后混合溶液的溫度為28.73℃.已知反應前醋酸
和NaOH溶液的密度均為1.0g?cm-3,反應后混合溶液的比熱容為c=4.18J/(g?℃).試寫出中和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55.18kJ?mol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55.18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蛇紋石可用于生產(chǎn)氫氧化鎂,簡要工藝流程如下:
Ⅰ.制取粗硫酸鎂:用酸液浸泡蛇紋石礦粉,過濾;并在常溫常壓下結(jié)晶,制得粗硫酸鎂(其中常含有少量Fe3+、Al3+、Fe2+等雜質(zhì)離子).
Ⅱ.提純粗硫酸鎂:將粗硫酸鎂在酸性條件下溶解,加入適量的0.1mol?L-1H2O2溶液,再調(diào)節(jié)溶液pH至7~8,并分離提純.
Ⅲ.制取氫氧化鎂:向步驟Ⅱ所得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
已知:金屬離子氫氧化物沉淀所需pH
Fe3+ Al3+ Fe2+ Mg2+
開始沉淀時 1.5 3.3 6.5 9.4
沉淀完全時 3.7 5.2 9.7 12.4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Ⅱ中,可用于調(diào)節(jié)溶液pH至7~8的最佳試劑是
A
A
(填字母序號).
A.MgO           B.Na2CO3           C.蒸餾水
(2)Fe2+與H2O2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Fe2++H2O2+2H+═2Fe3++2H2O
2Fe2++H2O2+2H+═2Fe3++2H2O

(3)工業(yè)上常以Mg2+的轉(zhuǎn)化率為考察指標,確定步驟Ⅲ制備氫氧化鎂工藝過程的適宜條件.其中,反應溫度與Mg2+轉(zhuǎn)化率的關(guān)系如右圖所示.
①步驟Ⅲ中制備氫氧化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Mg2++2NH3?H2O═Mg(OH)2↓+2NH4+
Mg2++2NH3?H2O═Mg(OH)2↓+2NH4+

②根據(jù)圖中所示50℃前溫度與Mg2+轉(zhuǎn)化率之間  的關(guān)系,可判斷此反應是
吸熱
吸熱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③圖中,溫度升高至50℃以上Mg2+轉(zhuǎn)化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溫度過高時,氨水受熱分解,濃度降低,Mg2+轉(zhuǎn)化率下降
溫度過高時,氨水受熱分解,濃度降低,Mg2+轉(zhuǎn)化率下降

④Ksp表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數(shù).已知:
Mg(OH)2(s)?Mg2+ (aq)+2OH- (aq)      Ksp=c(Mg2+)?c2(OH-)=5.6×10-12
Ca(OH)2(s)?Ca2+ (aq)+2OH- (aq)      Ksp=c(Ca2+)?c2(OH-)=4.7×10-6
若用石灰乳替代氨水,
(填“能”或“不能”)制得氫氧化鎂,理由是
Mg(OH)2的溶解度小于Ca(OH)2,可發(fā)生沉淀的轉(zhuǎn)化
Mg(OH)2的溶解度小于Ca(OH)2,可發(fā)生沉淀的轉(zhuǎn)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實驗室里可用右圖所示裝置制取氯酸鉀、次氯酸鈉和探究氯水的性質(zhì)。

圖中:①為氯氣發(fā)生裝置;②的試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熱水浴中;③的試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試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試液;⑤為尾氣吸收裝置。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br />(1)裝置①是氯氣發(fā)生裝置,蒸餾燒瓶中盛放MnO2固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如果實驗室中MnO2用完了,則下列物質(zhì)可能可以用來代替MnO2制Cl2的是:     
A.NaBiO3     B.FeCl3     C.PbO2   
已知氧化性強弱順序為:NaBiO3>PbO2>MnO2>FeCl3
(3)比較制取氯酸鉀和次氯酸鈉的條件,二者的差異是
         ;②         
(4)反應完畢經(jīng)冷卻后,②的試管中有大量晶體析出。右圖中符合該晶體溶解度曲線的是         (填寫編號字母);從②的試管中分離出該晶體的方法是         (填寫實驗操作名稱)。

(5)根據(jù)④的試管里紫色石蕊試液的顏色變化可否證明氯氣的強氧化性         。為什么?         。
(6)一定量的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所得的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為1.2g/mL)恰好完全吸收,測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質(zhì)的量為0.0500mol。所得溶液中Cl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已知A原子的p軌道中有3個未成對電子,其氣態(tài)氫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氫化物中最大。B 的基態(tài)原子占據(jù)兩種形狀的原子軌道,且兩種形狀軌道中的電子總數(shù)均相同,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區(qū)。C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層排布式為nsn—1npn—1。 D原子M能層為全充滿狀態(tài),且最外層無成對電子,E為第四周期未成對電子數(shù)最多的元素。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E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式                  ;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其基態(tài)原子有       種能量不同的電子。
(2)某同學根據(jù)上述信息,推斷B的核外電子排布如右圖所示,

該同學所畫的電子排布圖違背了                      。
(3)已知A和C形成的化合物X中每個原子的最外層均為8電子穩(wěn)定結(jié)構(gòu),則X的化學式為                   ,X是一種超硬物質(zhì),耐磨損、抗腐蝕能力強,推測X的晶體類型為              。
(4)B的單質(zhì)與A的最高價含氧酸的稀溶液反應,能將A還原至最低價態(tài),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5) 已知D晶體的粒子堆積方式為面心立方最密堆積,若該晶體中一個晶胞的邊長為a cm,則D晶體的密度為               g/cm3(寫出含a的表達式,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若D的原子半徑為r ,則在D晶胞中用r表示出這種堆積模型的空間利用率為                。(列式表示,不需化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