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點: (1)各點瞬時速度的計算 (2)對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規(guī)律的研究 (3)用計算機繪制速度時間圖象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實驗室給同學們提供了如下實驗器材:滑輪小車、小木塊、長木板、
秒表、砝碼、彈簧秤、直尺,要求同學們用它們來粗略難證牛頓第二定律。
(1)實驗中因涉及的物理量較多,須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完
成該實驗,即:先保持            不變,驗證物體      
越小加速度越大;再保持          不變,驗證物體          越大,
加速度越大。
(2)某同學的做法是:將長木板的一端放在小木塊上構成一斜面,用小木塊改變
斜面的傾角,保持滑輪小車的質量不變,讓小車沿不同傾角的斜面由頂端無初速釋放,
用秒表記錄小車滑到底端的時間。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改變斜面傾角的目的是                                      ;
②用秒表記錄小車下滑相同距離(從斜面頂端到底端)所花的時間,而不是記錄下滑相同時間所對應的下滑距
離,這樣做的好處是                               。

(3)如果要較準確地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則需利用打點計時器來記錄滑輪小車的運動情況。某同學得到一條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并在其上
取了O、A、B、C、D、E、F共7個計數(shù)點(圖中每相鄰兩個記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打點記時器打下的點未畫出),打點計時器接的是50HZ的低壓交流電源。他將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紙上,其零刻度和記數(shù)點O對齊。
①下表是某同學從刻度尺上直接讀取數(shù)據(jù)的記錄表,其中最后兩欄他未完成,請你幫他完成

線段
OA



 
 
數(shù)據(jù)(cm)




 
 
②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打點計時器在打A、B、
C、D、E各點時物體的速度,其中打E點的速度
vE=        m/s(取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③如某同學已求得A、B、C、D四點的瞬時速度分
別為0.077 m/s、0.120 m/s、0.161 m/s 、0.203 m/s。試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和你求得的E點速度在下面所給的坐標中,作出v-t圖象。要求標明坐標及其單位,坐標的標度值(即以多少小格為一個單位)大小要取得合適,使作圖和讀數(shù)方便,并盡量充分利用坐標紙。從圖象中求得物體的加速度
a=         m/s2(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實驗室給同學們提供了如下實驗器材:滑輪小車、小木塊、長木板、秒表、砝碼、彈簧秤、直尺,要求同學們用它們來粗略難證牛頓第二定律。

(1)實驗中因涉及的物理量較多,須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完成該實驗,即:先保持            不變,驗證物體       越小加速度越大;再保持          不變,驗證物體          越大,加速度越大。

(2)某同學的做法是:將長木板的一端放在小木塊上構成一斜面,用小木塊改變斜面的傾角,保持滑輪小車的質量不變,讓小車沿不同傾角的斜面由頂端無初速釋放,用秒表記錄小車滑到底端的時間。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改變斜面傾角的目的是                                      ;

②用秒表記錄小車下滑相同距離(從斜面頂端到底端)所花的時間,而不是記錄下滑相

同時間所對應的下滑距離,這樣做的好處是                                    。

(3)如果要較準確地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則需利用打點計時器來記錄滑輪小車的運動情況。某同學得到一條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個計數(shù)點(圖中每相鄰兩個記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打點記時器打下的點未畫出),打點計時器接的是50HZ的低壓交流電源。他將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紙上,其零刻度和記數(shù)點O對齊。

①下表是某同學從刻度尺上直接讀取數(shù)據(jù)的記錄表,其中最后兩欄他未完成,請你幫他完成

線段

OA

數(shù)據(jù)(cm)

②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打點計時器在打A、B、C、D、E各點時物體的速度,其中打E點的速度vE=        m/s(取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③如某同學已求得A、B、C、D四點的瞬時速度分別為             、      、       。試根據(jù)發(fā)上數(shù)據(jù)和你求得的E點速度在下面所給的坐標中,作出v-t圖象。要求標明坐標及其單位,坐標的標度值(即以多少小格為一個單位)大小要取得合適,使作圖和讀數(shù)方便,并盡量充分利用坐標紙。從圖象中求得物體的加速度a=         m/s2(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實驗室給同學們提供了如下實驗器材:滑輪小車、小木塊、長木板、秒表、砝碼、彈簧秤、直尺,要求同學們用它們來粗略難證牛頓第二定律。

(1)實驗中因涉及的物理量較多,須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完成該實驗,即:先保持            不變,驗證物體       越小加速度越大;再保持     不變,驗證物體          越大,加速度越大。

(2)某同學的做法是:將長木板的一端放在小木塊上構成一斜面,用小木塊改變斜面的傾角,保持滑輪小車的質量不變,讓小車沿不同傾角的斜面由頂端無初速釋放,用秒表記錄小車滑到底端的時間。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改變斜面傾角的目的是                                      ;

②用秒表記錄小車下滑相同距離(從斜面頂端到底端)所花的時間,而不是記錄下滑相同時間所對應的下滑距離,這樣做的好處是                                   

(3)如果要較準確地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則需利用打點計時器來記錄滑輪小車的運動情況。某同學得到一條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個計數(shù)點(圖中每相鄰兩個記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打點記時器打下的點未畫出),打點計時器接的是50HZ的低壓交流電源。他將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紙上,其零刻度和記數(shù)點O對齊。

①下表是某同學從刻度尺上直接讀取數(shù)據(jù)的記錄表,其中最后兩欄他未完成,請你幫他完成

線段

OA

OB

OC

OD

OE

OF

數(shù)據(jù)(cm)

0.53

1.52

2.92

4.75…

②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打點計時器在打A、B、

C、D、E各點時物體的速度,其中打E點的速度vE=        m/s(取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③如某同學已求得A、B、C、D四點的瞬時速度分別為、、、。試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和你求得的E點速度在下面所給的坐標中,作出v-t圖象。要求標明坐標及其單位,坐標的標度值(即以多少小格為一個單位)大小要取得合適,使作圖和讀數(shù)方便,并盡量充分利用坐標紙。從圖象中求得物體的加速度a=         m/s2(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學在做“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實驗時,從打下的若干紙帶中選出了如圖所示的一條(每兩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來),圖中上部的數(shù)字為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頻率為50Hz.由這些已知數(shù)據(jù)計算:

①該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
2.05
2.05
m/s2
②與紙帶上D點相對應的瞬時速度v=
1.22
1.22
 m/s.(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2)為了測量一個高樓的高度,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在一根長為l的繩兩端各拴一重球,一人站在樓頂上,手執(zhí)上端的重球無初速度的釋放使其自由下落,另一人在樓下測量兩球落地的時間差△t,即可根據(jù)l、△t、g得出高樓的高度(不計空氣阻力).
①從原理說明此方案是否可行及理由
可行,h=
1
2
gt2,h+L=
1
2
g(t+△t)2,兩個方程,兩個未知數(shù),方程可解
可行,h=
1
2
gt2,h+L=
1
2
g(t+△t)2,兩個方程,兩個未知數(shù),方程可解
.②從實際測量來看,你估計最大的困難是
△t太小,難以測量
△t太小,難以測量

(3)某同學在做測定木板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時,設計了兩種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過彈簧秤水平拉動木塊,如圖a;
方案B:木塊固定,通過細線水平拉動木板,如圖b.
上述兩方案中,你認為更合理的是
b
b
,該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
彈簧秤示數(shù)F和木塊的重量G
彈簧秤示數(shù)F和木塊的重量G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學在做“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實驗時,從打下的若干紙帶中選出了如圖所示的一條(每兩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來),圖中上部的數(shù)字為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頻率為50Hz.由這些已知數(shù)據(jù)計算:

①該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m/s2
②與紙帶上D點相對應的瞬時速度v=______ m/s.(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2)為了測量一個高樓的高度,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在一根長為l的繩兩端各拴一重球,一人站在樓頂上,手執(zhí)上端的重球無初速度的釋放使其自由下落,另一人在樓下測量兩球落地的時間差△t,即可根據(jù)l、△t、g得出高樓的高度(不計空氣阻力).
①從原理說明此方案是否可行及理由______.②從實際測量來看,你估計最大的困難是______
(3)某同學在做測定木板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時,設計了兩種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過彈簧秤水平拉動木塊,如圖a;
方案B:木塊固定,通過細線水平拉動木板,如圖b.
上述兩方案中,你認為更合理的是______,該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