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定理適用單個物體.對于物體系統(tǒng)尤其是具有相對運動的物體系統(tǒng)不能盲目的應用動能定理.由于此時內(nèi)力的功也可引起物體動能向其他形式能的轉化.在動能定理中.總功指各外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shù)和.這里我們所說的外力包括重力.彈力.摩擦力.電場力等.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1)在做“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時,讓小球多次沿同一軌跡運動,通過描點法畫出小球作平拋運動的軌跡,為了能較準確地描出運動的軌跡,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將你認為正確的選項前面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A.通過調(diào)節(jié)使斜槽的末端切線水平
B.每次釋放小球的位置必須不同
C.每次必須將小球由靜止釋放
D.記錄小球位置的木條(或凹槽)每次必須等距離下降
E.小球運動時不應與木板上的白紙(或方格紙)相接觸
F.將記錄球的位置的紙取下后,用直尺將點連成折線
(2)某同學通過實驗對平拋運動進行研究,他在坐標紙上記錄了拋物線軌跡的一部分,如圖1所示.O點不是拋出點,x軸沿水平方向,由圖中所給的數(shù)據(jù)可求出平拋物體的初速度是
 
m/s,拋出點的坐標為
 
(g取10m/s2
精英家教網(wǎng)
Ⅱ.用以下器材測量一待測電燈泡Rx的阻值(900~1000Ω):
電源E,具有一定的內(nèi)阻,電動勢約為9.0V;
電壓表V1,量程為1.5V,內(nèi)阻r1=750Ω;
電壓表V2,量程為5V,內(nèi)阻r2=2500Ω;
滑線變阻器R,最大阻值約為100Ω;
單刀單擲開關K,導線若干.
(1)測量中要求電壓表的讀數(shù)不小于其量程的
13
,為了較好地測得燈泡電阻Rx,實驗中要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試在圖2中虛線框內(nèi)畫出進行實驗的最佳電路原理圖(部分元件已畫出,原理圖中的元件要用題中相應的英文字母標注)
(2)若電壓表V1的讀數(shù)用U1表示,若電壓表V2的讀數(shù)用U2表示,則由已知量和測得量表示Rx的公式為Rx=
 

(3)利用這個實驗的裝置和電路原理圖進行實驗,并對測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適當?shù)恼�,能否描繪出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1)在做“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時,讓小球多次沿同一軌跡運動,通過描點法畫出小球作平拋運動的軌跡,為了能較準確地描出運動的軌跡,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將你認為正確的選項前面的字母填在橫線上______.
A.通過調(diào)節(jié)使斜槽的末端切線水平
B.每次釋放小球的位置必須不同
C.每次必須將小球由靜止釋放
D.記錄小球位置的木條(或凹槽)每次必須等距離下降
E.小球運動時不應與木板上的白紙(或方格紙)相接觸
F.將記錄球的位置的紙取下后,用直尺將點連成折線
(2)某同學通過實驗對平拋運動進行研究,他在坐標紙上記錄了拋物線軌跡的一部分,如圖1所示.O點不是拋出點,x軸沿水平方向,由圖中所給的數(shù)據(jù)可求出平拋物體的初速度是______m/s,拋出點的坐標為______(g取10m/s2

Ⅱ.用以下器材測量一待測電燈泡Rx的阻值(900~1000Ω):
電源E,具有一定的內(nèi)阻,電動勢約為9.0V;
電壓表V1,量程為1.5V,內(nèi)阻r1=750Ω;
電壓表V2,量程為5V,內(nèi)阻r2=2500Ω;
滑線變阻器R,最大阻值約為100Ω;
單刀單擲開關K,導線若干.
(1)測量中要求電壓表的讀數(shù)不小于其量程的,為了較好地測得燈泡電阻Rx,實驗中要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試在圖2中虛線框內(nèi)畫出進行實驗的最佳電路原理圖(部分元件已畫出,原理圖中的元件要用題中相應的英文字母標注)
(2)若電壓表V1的讀數(shù)用U1表示,若電壓表V2的讀數(shù)用U2表示,則由已知量和測得量表示Rx的公式為Rx=______
(3)利用這個實驗的裝置和電路原理圖進行實驗,并對測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適當?shù)恼�,能否描繪出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答: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①沿直線做勻加速運動的某物體,牽引一條通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計時器的打點周期T=0.02s,取下紙帶后,由某一計時點開始,每隔五個點剪下一段紙帶,按圖1那樣貼在直角坐標平面上,彼此不留間隙,也不要重疊.紙帶下端都要準確地與橫軸重合,每一條紙帶的左邊準確地與縱軸平行,圖的縱軸上已標出了每條紙帶的長度L(單位:mm).今以橫軸為時間軸,令每條紙帶的寬度代表一個時間單位:0.1s,以縱軸為速度軸,縱軸上原來標的每毫米代表一個速度單位:10mm/s.
(1)在每段紙帶的上邊緣中點畫“?”作為計數(shù)點,在新的坐標里每個計數(shù)點的縱坐標表示
相對應的單位時間內(nèi)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相對應的單位時間內(nèi)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2)畫一直線,使盡可能多的計數(shù)點落在此直線上,并使直線兩側的計數(shù)點數(shù)目大致相等,這條直線便是運動物體的
速度-時間
速度-時間
圖線.
(3)求出上述直線的斜率,可知運動物體的加速度a=
0.75
0.75
m/s2
②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時:
(1)我們已經(jīng)知道,物體的加速度(a)同時跟合外力(F)和質(zhì)量(m)兩個因素有關.要研究這三個物理量之間的定量關系的基本思路是
先保持m不變,研究a與F的關系;
再保持F不變,研究a與m的關系;
先保持m不變,研究a與F的關系;
再保持F不變,研究a與m的關系;


(2)某同學的實驗方案如圖2所示,她想用砂和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為了減少這種做法而帶來的實驗誤差,你認為在實驗中還應該采取的兩項措施是:a.
把木板的末端墊起適當高度以平衡摩
擦力;
把木板的末端墊起適當高度以平衡摩
擦力;
;b.
砂和桶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質(zhì)
量;
砂和桶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質(zhì)
量;

(3)該同學利用實驗中打出的紙帶求加速度時,處理方案有兩種:
A、利用公式a=
2s
t2
計算;B、根據(jù)a=
△s
T2
利用逐差法計算.
兩種方案中,你認為選擇方案
B
B
比較合理.
(4)下表是該同學在探究“保持m不變,a與F的關系”時記錄的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請你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在下面的坐標系中做出a-F圖象;
( 小車質(zhì)量:M=0.500kg,g=10m/s2 )
         次數(shù)
物理量
1 2 3 4 5 6
m砂和桶(kg) 0.010 0.020 0.030 0.040 0.050 0.060
a(m/s2 0.196 0.390 0.718 0.784 0.990 1.176
(5)針對該同學的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就其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提出一條你有別于該同學的設計或處理方法:
①采用氣墊導軌以減小摩擦力;
②利用“光電門”和計算機連接直接得到加速度,
③利用v-t圖象計算加速度;
④用彈簧秤測量砂和桶的重力;
⑤用力和加速度的比值是否不變來處理數(shù)據(jù),等等.
①采用氣墊導軌以減小摩擦力;
②利用“光電門”和計算機連接直接得到加速度,
③利用v-t圖象計算加速度;
④用彈簧秤測量砂和桶的重力;
⑤用力和加速度的比值是否不變來處理數(shù)據(jù),等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網(wǎng)I某同學在做利用橡皮筋探究功與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時,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拖著紙帶由靜止運動到木板底端,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
A.每次實驗必須設法算出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B.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車的長木板應該盡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電源,再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
Ⅱ在探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時,可以選用下列各種裝置圖,以下說法合理的是
A.選用裝置1研究平拋物體豎直分運動,只能用眼睛看A、B兩球是否同時落地
B.選用裝置2要獲得細水柱所顯示的平拋軌跡,彎管末端B一定要水平
C.選用裝置3要獲得鋼球的平拋軌跡,每次不一定要從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鋼球
D.除上述裝置外,也能用數(shù)碼照相機拍攝鋼球做平拋運動每秒15幀的錄像獲得平拋軌跡
Ⅲ.甲乙兩個同學共同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①兩位同學用砝碼盤(連同砝碼)的重力作為小車(對象)受到的合外力,需要平衡桌面的摩擦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他們將長木板的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砝碼盤的情況下,小車能夠自由地做
 
運動.另外,還應滿足砝碼盤(連同砝碼)的質(zhì)量m
 
小車的質(zhì)量M(填“遠小于”、“遠大于”或“近似等于”).
接下來,甲同學研究:在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的條件下,其加速度與其受到的牽引力的關系;乙同學研究:在保持受到的牽引力不變的條件下,小車的加速度與其質(zhì)量的關系.
②甲同學通過對小車所牽引紙帶的測量,就能得出小車的加速度a.下圖是某次實驗所打出的一條紙帶,在紙帶上標出了5個計數(shù)點,在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標出,圖中數(shù)據(jù)的單位是cm.
實驗中使用的電源是頻率f=50Hz的交變電流.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算出小車的加速度a=
 
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I某同學在做利用橡皮筋探究功與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時,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拖著紙帶由靜止運動到木板底端,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
A.每次實驗必須設法算出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B.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車的長木板應該盡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電源,再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
Ⅱ在探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時,可以選用下列各種裝置圖,以下說法合理的是
A.選用裝置1研究平拋物體豎直分運動,只能用眼睛看A、B兩球是否同時落地
B.選用裝置2要獲得細水柱所顯示的平拋軌跡,彎管末端B一定要水平
C.選用裝置3要獲得鋼球的平拋軌跡,每次不一定要從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鋼球
D.除上述裝置外,也能用數(shù)碼照相機拍攝鋼球做平拋運動每秒15幀的錄像獲得平拋軌跡
Ⅲ.甲乙兩個同學共同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①兩位同學用砝碼盤(連同砝碼)的重力作為小車(對象)受到的合外力,需要平衡桌面的摩擦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他們將長木板的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砝碼盤的情況下,小車能夠自由地做______運動.另外,還應滿足砝碼盤(連同砝碼)的質(zhì)量m______小車的質(zhì)量M(填“遠小于”、“遠大于”或“近似等于”).
接下來,甲同學研究:在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的條件下,其加速度與其受到的牽引力的關系;乙同學研究:在保持受到的牽引力不變的條件下,小車的加速度與其質(zhì)量的關系.
②甲同學通過對小車所牽引紙帶的測量,就能得出小車的加速度a.下圖是某次實驗所打出的一條紙帶,在紙帶上標出了5個計數(shù)點,在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標出,圖中數(shù)據(jù)的單位是cm.
實驗中使用的電源是頻率f=50Hz的交變電流.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算出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精英家教網(wǎng)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