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肺炎雙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敗血癥。已知有許多不同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疾病。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細胞外面有多糖類的膠狀莢膜保護它們,使它們不被宿主的正常防御機構破壞。以下是1928年格里菲思所做的實驗,據(jù)圖回答:
(1)從D組實驗中的老鼠體內可分離出__________。
(2)為了解釋上述實驗現(xiàn)象,1944年艾弗里等科學家從S型菌中提取DNA、蛋白質和莢膜多糖等成分,分別與R型菌一起培養(yǎng)。結果發(fā)現(xiàn):
①S型細菌的DNA與R型活菌混合,將混合物注入老鼠體內,可使老鼠致死,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型細菌的蛋白質或莢膜多糖與R型活菌混合并注入老鼠體內,老鼠________,老鼠體內只能分離出____________。
(3)如果將DNA酶注入活的S型細菌中,再將這樣的S型細菌與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老鼠致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轉化實驗直接證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1928年,英國科學家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基本實驗過程如下:
①將R型活細菌注射到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
②將S型活細菌注射到小鼠體內,小鼠患敗血癥死亡;
③將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注射到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
④將R型活細菌與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小鼠患敗血癥死亡。
就其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②對照,可得出什么結論?
(2)如果沒有步驟③,能否得出格里菲思的結論——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細菌轉化成S型活細菌”的轉化因子?
(3)如果讓你完成該實驗過程,你認為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格里菲斯以小鼠為實驗材料做了如下實驗:
|
第1組 |
第2組 |
第3組 |
第4組 |
實驗處理 |
注射活的R型菌 |
注射活的S型菌 |
注射加熱殺死的S型菌 |
注射活的R型菌與加熱殺死的S型菌 |
實驗現(xiàn)象 |
小鼠不死亡 |
小鼠死亡,從小鼠體內分離出S型活細菌 |
小鼠不死亡 |
小鼠死亡,從小鼠體內分離出S型活細菌 |
下列關于此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實驗的關鍵現(xiàn)象是第4組小鼠死亡并分離到S型活細菌
對第4組實驗的分析必須是以1-3組的實驗為參照
本實驗說明R型肺炎雙球菌發(fā)生了某種類型的轉化
本實驗結論為“DNA是使R型轉化為S型的轉化因子”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格里菲斯以小鼠為實驗材料做了如下實驗:
|
第1組 |
第2組 |
第3組 |
第4組 |
實驗處理 |
注射活的R型菌 |
注射活的S型菌 |
注射加熱殺死的S型菌 |
注射活的R型菌與加熱殺死的S型菌 |
實驗現(xiàn)象 |
小鼠不死亡 |
小鼠死亡,從小鼠體內分離出S型活細菌 |
小鼠不死亡 |
小鼠死亡,從小鼠體內分離出S型活細菌 |
下列關于此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實驗的關鍵現(xiàn)象是第4組小鼠死亡并分離到S型活細菌
B、 對第4組實驗的分析必須是以1-3組的實驗為參照
C、 本實驗說明R型肺炎雙球菌發(fā)生了某種類型的轉化
D、本實驗結論為“DNA是使R型轉化為S型的轉化因子”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格里菲斯以小鼠為實驗材料做了如下實驗:
|
第1組 |
第2組 |
第3組 |
第4組 |
實驗處理 |
注射活的R型菌 |
注射活的S型菌 |
注射加熱殺死的S型菌 |
注射活的R型菌與加熱殺死的S型菌 |
實驗現(xiàn)象 |
小鼠不死亡 |
小鼠死亡,從小鼠體內分離出S型活細菌 |
小鼠不死亡 |
小鼠死亡,從小鼠體內分離出S型活細菌 |
下列關于此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實驗的關鍵現(xiàn)象是第4組小鼠死亡并分離到S型活細菌
B.對第4組實驗的分析必須是以1-3組的實驗為參照
C.本實驗說明R型肺炎雙球菌發(fā)生了某種類型的轉化
D.本實驗結論為“DNA是使R型轉化為S型的轉化因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