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強電解質(zhì)和弱電解質(zhì) ⑴分類依據(jù): ⑵常見物質(闁炽儻鑵归埀顒婃嫹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T、X、Y、Z、Q、R、W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
已知:①W的原子序數(shù)為29,其余的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T原子所處的周期數(shù)、族序數(shù)分別與其原子序數(shù)相等;
③X的基態(tài)原子中電子占據(jù)三種能量不同的原子軌道,且每種軌道中的電子數(shù)相同;
④Z的基態(tài)原子價電子排布為ns2npn+2
⑤在該元素所在周期中,Q的基態(tài)原子的第一電離能最��;
⑥R的單質(zhì)常溫常壓下是氣體,其基態(tài)原子的M層上有1個未成對的p電子;
(1)H+可與T2Z形成T3Z+,T3Z+中中心原子采用
 
雜化.T3Z+中極性鍵鍵角比H2O中鍵角大,原因為
 

(2)R所形成的四種含氧酸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3)W的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
 

(4)T、X、Z三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M是新裝修居室中常見的有害氣體,它的分子式為XT2Z,分子空間構(gòu)型為平面三角形,
1molM分子中σ鍵和π鍵的個數(shù)比為
 

(5)X與Y原子結(jié)合形成的X3Y4晶體,其晶體結(jié)構(gòu)與金剛石類似,但硬度比金剛石大,請解釋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常溫下,將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兩種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實驗編號

HA的濃度/(mol/L)

NaOH的濃度/(mol/L)

混合溶液的pH

0.2

0.2

pH=a

c

0.2

pH=7

0.2

0.1

pH>7

0.1

0.1

pH=9

請回答:

(1)不考慮其它的實驗結(jié)果,單從甲組情況分析,若a      7(填“>”、“<”或“=”)則HA為弱酸;

(2)不考慮其它組的實驗結(jié)果,僅從乙組情況分析,則下列敘述一定錯誤的是      

  A.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大于堿溶液

  B.酸溶液中H+的濃度大于堿溶液中OH的濃度

  C.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小于堿溶液

  D.酸溶液中H+的濃度小于堿溶液中OH的濃度

  E.兩種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

(3)從丙組實驗結(jié)果分析,HA是         酸(填“強”或“弱”)。 若此時10mL0.5mol/LNaA溶液與6mL1mol/L鹽酸混合后,溶液中除OH外的各離子濃度由大到小順序為         ;

(4)丁組實驗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電離出來的c(OH)=            mol/L。

(5)假設HA是一元弱酸,而難溶物CaA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CaA2(s) Ca2++2A-

△H>0,一定溫度下CaA2飽和溶液中Ksp=c(Ca2+)c2(A2-)為一常數(shù)。

①溫度升高時,Ksp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②測得25℃時,CaA2的Ksp為4.0×10-11,常溫下將10g CaA2固體投入100mLCaCl2溶液中,充分攪拌后仍有固體剩余,測得溶液中c(Ca2+)=0.1mol/L,則溶液中c(A2-)=           

Ⅱ、平衡常數(shù)表明了封閉體系的可逆反應在給定的溫度下進行的程度,對于同一個類型的反應,平衡常數(shù)越大,表明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

     

       

      

請依據(jù)以上碳酸和次氯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寫出在下列條件下所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將少量的氯氣通入到過量的碳酸鈉溶液中___  _____________;

(2)氯氣和碳酸鈉按照1︰1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恰好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常溫下,將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兩種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實驗編號

HA的濃度/(mol/L)

NaOH的濃度/(mol/L)

混合溶液的pH

0.2

0.2

pH=a

c

0.2

pH=7

0.2

0.1

pH>7

0.1

0.1

pH=9

請回答:

(1)不考慮其它的實驗結(jié)果,單從甲組情況分析,若a      7(填“>”、“<”或“=”)則HA為弱酸;

(2)不考慮其它組的實驗結(jié)果,僅從乙組情況分析,則下列敘述一定錯誤的是      

  A.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大于堿溶液

  B.酸溶液中H+的濃度大于堿溶液中OH的濃度

  C.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小于堿溶液

  D.酸溶液中H+的濃度小于堿溶液中OH的濃度

  E.兩種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

(3)從丙組實驗結(jié)果分析,HA是         酸(填“強”或“弱”)。 若此時10mL0.5mol/LNaA溶液與6mL1mol/L鹽酸混合后,溶液中除OH外的各離子濃度由大到小順序為         ;

(4)丁組實驗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電離出來的c(OH)=           mol/L。

(5)假設HA是一元弱酸,而難溶物CaA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CaA2(s) Ca2++2A-

△H>0,一定溫度下CaA2飽和溶液中Ksp=c(Ca2+)c2(A2-)為一常數(shù)。

①溫度升高時,Ksp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②測得25℃時,CaA2的Ksp為4.0×10-11,常溫下將10g CaA2固體投入100mLCaCl2溶液中,充分攪拌后仍有固體剩余,測得溶液中c(Ca2+)=0.1mol/L,則溶液中c(A2-)=           。

Ⅱ、平衡常數(shù)表明了封閉體系的可逆反應在給定的溫度下進行的程度,對于同一個類型的反應,平衡常數(shù)越大,表明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

     

       

      

請依據(jù)以上碳酸和次氯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寫出在下列條件下所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將少量的氯氣通入到過量的碳酸鈉溶液中___  _____________;

(2)氯氣和碳酸鈉按照1︰1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恰好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常溫下,將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兩種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實驗編號

HA的濃度/(mol/L)

NaOH的濃度/(mol/L)

混合溶液的pH

0.2

0.2

pH=a

c

0.2

pH=7

0.2

0.1

pH>7

0.1

0.1

pH=9

請回答:

(1)不考慮其它的實驗結(jié)果,單從甲組情況分析,若a      7(填“>”、“<”或“=”)則HA為弱酸;

(2)不考慮其它組的實驗結(jié)果,僅從乙組情況分析,則下列敘述一定錯誤的是      

  A.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大于堿溶液

  B.酸溶液中H+的濃度大于堿溶液中OH的濃度

  C.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小于堿溶液

  D.酸溶液中H+的濃度小于堿溶液中OH的濃度

  E.兩種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

(3)從丙組實驗結(jié)果分析,HA是         酸(填“強”或“弱”)。 若此時10mL0.5mol/LNaA溶液與6mL1mol/L鹽酸混合后,溶液中除OH外的各離子濃度由大到小順序為        

(4)丁組實驗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電離出來的c(OH)=            mol/L。

(5)假設HA是一元弱酸,而難溶物CaA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CaA2(s) Ca2++2A-

△H>0,一定溫度下CaA2飽和溶液中Ksp=c(Ca2+)c2(A2-)為一常數(shù)。

①溫度升高時,Ksp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②測得25℃時,CaA2的Ksp為4.0×10-11,常溫下將10g CaA2固體投入100mLCaCl2溶液中,充分攪拌后仍有固體剩余,測得溶液中c(Ca2+)=0.1mol/L,則溶液中c(A2-)=           

Ⅱ、平衡常數(shù)表明了封閉體系的可逆反應在給定的溫度下進行的程度,對于同一個類型的反應,平衡常數(shù)越大,表明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

     

       

      

請依據(jù)以上碳酸和次氯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寫出在下列條件下所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將少量的氯氣通入到過量的碳酸鈉溶液中___  _____________;

(2)氯氣和碳酸鈉按照1︰1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恰好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非金屬知識規(guī)律總結(jié)

【高考導航】

一、非金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結(jié)構(gòu)特點

1、除H外,非金屬元素均在“階梯線”的右上方。共有16種非金屬元素,其中包括稀有氣體元素6種。

2、非金屬元素(包括稀有元素)均在主族(零族)。非金屬元素一般都有變價。

3、最外層電子數(shù)一般≥4(H、B除外)。

4、原子半徑比同周期金屬半徑小(稀有元素除外)。

二、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jù)

    元素非金屬性的本質(zhì)是元素的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試題常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比較元素的非金屬性:

1、單質(zhì)跟H2化合難易程度(反應條件,劇烈程度,反應熱的大小,生成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

2、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

3、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正負,如BrCl中,Cl為-1價,Br為+1價,說明非金屬性Cl>Br。

4、通過氧化還原反應確定非金屬單質(zhì)的氧化能力,進而比較非金屬性。

    需要指出的是,非金屬單質(zhì)的活動性與非金屬元素的活動性,有密切的聯(lián)系,但不是一回事。例如氮元素的非金屬性相當強,可是它的單質(zhì)N2化學性質(zhì)卻不很活潑。單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不僅取決于原子結(jié)構(gòu),而且取決于分子結(jié)構(gòu)和晶體結(jié)構(gòu)。

三、非金屬元素的性質(zhì)及遞變規(guī)律

1、單質(zhì):

(1)結(jié)構(gòu):除稀有氣體外,非金屬原子間以共價鍵結(jié)合。非金屬單質(zhì)的成鍵有明顯的規(guī)律性。若它處在第N族,每個原子可提供8-N個價電子去和8-N個同種原子形成8-N個共價單鍵,可簡稱8-N規(guī)則;(H遵循2-N規(guī)則)。如ⅦA族單質(zhì):x-x;H的共價數(shù)為1,H-H,第ⅥA族的S、Se、Te共價單鍵數(shù)為8-6=2,第ⅤA族的P、As共價單鍵數(shù)8-5=3。但第二周期的非金屬單質(zhì)中N2、O2形成多鍵。

(2)熔沸點與聚集態(tài)。它們可以分為三類:

①小分子物質(zhì)。如:H2、O2、N2、Cl2等,通常為氣體,固體為分子晶體。

②多原子分子物質(zhì)。如P4、S8、As4等,通常為液態(tài)或固態(tài)。均為分子晶體,但熔、沸點因范德華力較大而比①高,Br2、I2也屬此類,一般易揮發(fā)或升華。

③原子晶體類單質(zhì)。如金剛石、晶體硅和硼等,是非金屬單質(zhì)中高熔點“三角區(qū)”,通常為難揮發(fā)的固體。

(3)導電性:非金屬一般屬于非導體,金屬是良導體,而鍺、硅、砷、硒等屬于半導體。但半導體與導體不同之處是導電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4)化學活性及反應:

  

    ③非金屬一般為成酸元素,難以與稀酸反應。 固體非金屬能被氧化性酸氧化。

2、氫化物:

(1)氣態(tài)氫化物性質(zhì)比較



(2)由于氫鍵的存在,使得第ⅤA、ⅥA、ⅦA氫化物的熔沸點出現(xiàn)了反常。第ⅤA中:SbH3>NH3>AsH3>PH3;第ⅥA中: H2O>H2Te>H2Se>H2S;第ⅦA中HF>HI>HBr>HCl。

(3)氣態(tài)氫化物水溶液的酸堿性及與水作用的情況。①HCl、HBr、HI溶于水成酸且都是強酸。②HF、H2S、H2Se、H2Te溶于水成酸且都是弱酸。③NH3溶于水成堿,氨水是弱堿。④PH3、AsH3、CH4與水不反應。⑤SiH4、B2H6與水作用時分解并放出H2。

3、非金屬氧化物的通性:

(1)許多非金屬低價氧化物有毒,如SO2、NO、NO2、CO等,注意不能隨便排放于大氣中。

(2)非金屬氧化物(除SiO2外)大都是分子晶體,熔沸點相差不大。

(3)非金屬氧化物大都為酸酐,相應的酸易溶于水,則氧化物易與水化合,反之水化反應難以進行。

(4)不成鹽氧化物(如CO、NO)不溶于水,也不與堿反應。雖然NO2能與堿反應生成鹽,但NO2不屬于酸酐。

4、含氧酸

(1)同周期非金屬元素最高價含氧酸從左到右酸性增強。

(2)氧化性:同種元素低價強于高價含氧酸.

如:HClO>HClO3>HClO4(稀)

   H2SO3>H2SO4(稀)

   HNO2>HNO3(稀)

(3)對于同種非金屬形成的不同含氧酸,價態(tài)越高,酸性越強。其順序如:HClO4>HClO3>HClO2>HClO,H2SO4>H2SO3。

(4)難揮發(fā)的H2SO4、H3PO4受熱難分解;強氧化性的HNO3、HNO2、HClO見光或受熱易分解;非氧化性的H2CO3、H2SO3易分解。強酸可制弱酸,難揮發(fā)性酸制揮發(fā)性酸。

(5)常見含氧酸的一般性質(zhì):

①H2SO4:無色粘稠的油狀液體,強酸,沸點高,不揮發(fā),穩(wěn)定。濃硫酸有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

②H2SO3:僅存在于溶液中,中強酸,不穩(wěn)定。

③HClO4:在水溶液中相當穩(wěn)定,最強無機酸,有強氧化性。

④HClO:僅存在于溶液中,是一種弱酸,有強氧化性和漂白性,極不穩(wěn)定,遇光分解。⑤HNO3:無色液體,強酸,沸點低,易揮發(fā),不穩(wěn)定,易分解,有強氧化性。

⑥H3PO4:無色晶體,中強酸,難揮發(fā),有吸水性,穩(wěn)定,屬于非氧化性酸。

⑦H2CO3:僅存在于溶液中,弱酸,不穩(wěn)定。

⑧H2SiO3:白色固體,不溶于水,弱酸,不揮發(fā),加熱時可分解。

⑨常見酸的酸性強弱。強酸:HCl、HNO3、H2SO4;中強酸:H2SO3>H3PO4(H3PO4中強偏弱);弱酸:HF>CH3COOH>H2CO3>H2S>HClO>H2SiO3。

四、11種無機化學氣體的制取和性質(zhì)(O2、H2、Cl2、CO、NO、SO2、NO2、CO2、H2S、HCl、NH3)。

(1)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制取的氣體有:O2、H2、Cl2、NO、NO2等。

(2)利用復分解制取的氣體有:SO2、CO2、H2S、HCl、NH3等。

(3)可用啟普發(fā)生器制取的氣體有:H2、CO2、H2S等。

(4)只能用排氣法收集的是:Cl2、SO2、NO2、CO2、H2S、HCl、NH3等。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是:NO、CO。

(5)使紅色石蕊變藍的氣體是NH3;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SO2和CO2;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是SO2和Cl2;使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褪色的氣體有H2S和SO2。

(6)臭雞蛋氣味的氣體是H2S;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有:Cl2、SO2、NO2、HCl、NH3等;毒性氣體有:Cl2、CO、NO、SO2、NO2、H2S等。

(7)能在空氣中燃燒的氣體:H2S、C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闁稿骏鎷� 闂傚偊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