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由以上各式得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以下是一位同學做“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的實驗.
(1)下列的實驗步驟是這位同學準備完成的,請你幫這位同學按操作的先后順序,用字母排列出來是:
CBDAEF
CBDAEF

A、以彈簧伸長量為橫坐標,以彈力為縱坐標,描出各組數(shù)據(jù)(x,F(xiàn))對應的點,并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
B、記下彈簧不掛鉤碼時,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將鐵架臺固定于桌子上,并將彈簧的一端系于橫梁上,在彈簧附近豎直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彈簧下端掛上1個、2個、3個、4個…鉤碼,并分別記下鉤碼靜止時,彈簧下端所對應的刻度并記錄在表格內,然后取下鉤碼
E、以彈簧伸長量為自變量,寫出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式.
F、解釋函數(shù)表達式中常數(shù)的物理意義.
(2)這位同學探究彈力大小與彈簧伸長量之間的關系所測的幾組數(shù)據(jù)在圖1的坐標上已描出:
①在圖中的坐標上作出F-x圖線.
②寫出曲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x用cm作單位):
F=0.43x
F=0.43x

Ⅱ、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活動中:
(1)某同學在接通電源進行實驗之前,將實驗器材組裝如圖2所示.請你指  出該裝置中的錯誤或不妥之處:
打點計時器不應使用干電池,應使用交流電源;實驗中沒有平衡小車的摩擦力;小車初始位置離打點計時器太遠,
打點計時器不應使用干電池,應使用交流電源;實驗中沒有平衡小車的摩擦力;小車初始位置離打點計時器太遠,

(只要答出其中的兩點即可)
(2)改正實驗裝置后,該同學順利地完成了實驗.圖3是他在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圖中3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1s,由圖3中的數(shù)據(jù)可算得小車的加速度a為
0.20
0.20
m/s2.(結果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

(3)該同學在實驗中保持拉力不變,得到了小車加速度隨質量變化的一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 加速度
a/m?s-2
小車與砝碼總質量
m/kg
小車與砝碼總質量的倒數(shù)
m-1/kg-1
1 0.29 0.20 5.0
2 0.25 0.25 4.0
3 0.22 0.30 3.3
4 0.18 0.35 2.9
5 0.16 0.40 2.5
請你在圖4的方格紙中建立合適坐標并畫出能直觀反映出加速度與質量關系的圖線.
由圖象得出的結論是
在合外力保持不變時,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
在合外力保持不變時,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以下是一位同學做“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的實驗.
(1)下列的實驗步驟是這位同學準備完成的,請你幫這位同學按操作的先后順序,用字母排列出來是:______.
A、以彈簧伸長量為橫坐標,以彈力為縱坐標,描出各組數(shù)據(jù)(x,F(xiàn))對應的點,并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
B、記下彈簧不掛鉤碼時,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將鐵架臺固定于桌子上,并將彈簧的一端系于橫梁上,在彈簧附近豎直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彈簧下端掛上1個、2個、3個、4個…鉤碼,并分別記下鉤碼靜止時,彈簧下端所對應的刻度并記錄在表格內,然后取下鉤碼
E、以彈簧伸長量為自變量,寫出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式.
F、解釋函數(shù)表達式中常數(shù)的物理意義.
(2)這位同學探究彈力大小與彈簧伸長量之間的關系所測的幾組數(shù)據(jù)在圖1的坐標上已描出:
①在圖中的坐標上作出F-x圖線.
②寫出曲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x用cm作單位):______
Ⅱ、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活動中:
(1)某同學在接通電源進行實驗之前,將實驗器材組裝如圖2所示.請你指 出該裝置中的錯誤或不妥之處:______
(只要答出其中的兩點即可)
(2)改正實驗裝置后,該同學順利地完成了實驗.圖3是他在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圖中3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1s,由圖3中的數(shù)據(jù)可算得小車的加速度a為______m/s2.(結果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

(3)該同學在實驗中保持拉力不變,得到了小車加速度隨質量變化的一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加速度
a/m?s-2
小車與砝碼總質量
m/kg
小車與砝碼總質量的倒數(shù)
m-1/kg-1
10.290.205.0
20.250.254.0
30.220.303.3
40.180.352.9
50.160.402.5
請你在圖4的方格紙中建立合適坐標并畫出能直觀反映出加速度與質量關系的圖線.
由圖象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以下是一位同學做“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的實驗.
(1)下列的實驗步驟是這位同學準備完成的,請你幫這位同學按操作的先后順序,用字母排列出來是:______.
A、以彈簧伸長量為橫坐標,以彈力為縱坐標,描出各組數(shù)據(jù)(x,F(xiàn))對應的點,并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
B、記下彈簧不掛鉤碼時,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
C、將鐵架臺固定于桌子上,并將彈簧的一端系于橫梁上,在彈簧附近豎直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彈簧下端掛上1個、2個、3個、4個…鉤碼,并分別記下鉤碼靜止時,彈簧下端所對應的刻度并記錄在表格內,然后取下鉤碼
E、以彈簧伸長量為自變量,寫出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式.
F、解釋函數(shù)表達式中常數(shù)的物理意義.
(2)這位同學探究彈力大小與彈簧伸長量之間的關系所測的幾組數(shù)據(jù)在圖1的坐標上已描出:
①在圖中的坐標上作出F-x圖線.
②寫出曲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x用cm作單位):______
Ⅱ、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活動中:
(1)某同學在接通電源進行實驗之前,將實驗器材組裝如圖2所示.請你指  出該裝置中的錯誤或不妥之處:______
(只要答出其中的兩點即可)
(2)改正實驗裝置后,該同學順利地完成了實驗.圖3是他在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圖中3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1s,由圖3中的數(shù)據(jù)可算得小車的加速度a為______m/s2.(結果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

(3)該同學在實驗中保持拉力不變,得到了小車加速度隨質量變化的一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加速度
a/m?s-2
小車與砝碼總質量
m/kg
小車與砝碼總質量的倒數(shù)
m-1/kg-1
10.290.205.0
20.250.254.0
30.220.303.3
40.180.352.9
50.160.402.5
請你在圖4的方格紙中建立合適坐標并畫出能直觀反映出加速度與質量關系的圖線.
由圖象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以下是一位同學做“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的實驗.
(1)下列的實驗步驟是這位同學準備完成的,請你幫這位同學按操作的先后順序,用字母排列出來是:______.
A、以彈簧伸長量為橫坐標,以彈力為縱坐標,描出各組數(shù)據(jù)(x,F(xiàn))對應的點,并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
B、記下彈簧不掛鉤碼時,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將鐵架臺固定于桌子上,并將彈簧的一端系于橫梁上,在彈簧附近豎直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彈簧下端掛上1個、2個、3個、4個…鉤碼,并分別記下鉤碼靜止時,彈簧下端所對應的刻度并記錄在表格內,然后取下鉤碼
E、以彈簧伸長量為自變量,寫出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式.
F、解釋函數(shù)表達式中常數(shù)的物理意義.
(2)這位同學探究彈力大小與彈簧伸長量之間的關系所測的幾組數(shù)據(jù)在圖1的坐標上已描出:
①在圖中的坐標上作出F-x圖線.
②寫出曲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x用cm作單位):______
Ⅱ、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活動中:
(1)某同學在接通電源進行實驗之前,將實驗器材組裝如圖2所示.請你指出該裝置中的錯誤或不妥之處:______
(只要答出其中的兩點即可)
(2)改正實驗裝置后,該同學順利地完成了實驗.圖3是他在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圖中3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1s,由圖3中的數(shù)據(jù)可算得小車的加速度a為______m/s2.(結果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

(3)該同學在實驗中保持拉力不變,得到了小車加速度隨質量變化的一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加速度
a/m?s-2
小車與砝碼總質量
m/kg
小車與砝碼總質量的倒數(shù)
m-1/kg-1
10.290.205.0
20.250.254.0
30.220.303.3
40.180.352.9
50.160.402.5
請你在圖4的方格紙中建立合適坐標并畫出能直觀反映出加速度與質量關系的圖線.
由圖象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請完成以下小題.
(1)如圖1所示,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圖中是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我們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釋放,小車每次實驗中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①除了圖1中的已給出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器材有
交流電源、刻度尺
交流電源、刻度尺
;
②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只在橡皮筋作用下運動,應采取的措施是
將長木板的一段墊高平衡小車所受的摩擦力.
將長木板的一段墊高平衡小車所受的摩擦力.
;
③在用圖示裝置做“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時,下列對于實驗步驟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C
AC

A.通過改變橡皮筋的條數(shù)改變拉力做功的數(shù)值
B.通過改變橡皮筋的長度改變拉力做功的數(shù)值
C.通過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來測定小車加速過程中獲得的最大速度
D.通過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來測定小車加速過程中獲得的平均速度
(2)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時,某同學得到一條用電火花計時器打下的紙帶如圖甲所示,并在其上取A、B、C、D、E、F、G7個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圖中沒有畫出,電火花計時器接50Hz交流電源.他經過測量并計算得到電火花計時器在打B、C、D、E、F各點時紙帶運動的瞬時速度如下表:
對應點 B C D E F
速度(m/s) 0.141 0.180 0.218 0.262 0.301
①設電火花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隔為T,則計算vF的公式為vF=
d6-d4
10T
d6-d4
10T
(用題中所給物理量符號表示)
②根據(jù)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以A點對應的時刻為計時的開始,即t=0.試在圖乙所示坐標系中合理地選擇標度,作出v-t圖象,并利用該圖象求物體的加速度a=
0.40
0.40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選擇題

1、B    2、C  3、AC    4、D    5、BC  6BC  

7、A  解析:由題意知,地面對物塊A的摩擦力為0,對物塊B的摩擦力為。

對A、B整體,設共同運動的加速度為a,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對B物體,設A對B的作用力為,同理有

聯(lián)立以上三式得:

 8、B    9、A       10、B

二、實驗題

11、⑴ 不變    ⑵ AD  ⑶ABC  ⑷某學生的質量

三、計算題

12、解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f=ma

                         

    拋物后減速下降有:

                          Δv=a/Δt

                    解得:

 

13、解析:人相對木板奔跑時,設人的質量為,加速度為,木板的質量為M,加速度大小為,人與木板間的摩擦力為,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對人有:;

(2)設人從木板左端開始距到右端的時間為,對木板受力分析可知:,方向向左;

由幾何關系得:,代入數(shù)據(jù)得:

(3)當人奔跑至右端時,人的速度,木板的速度;人抱住木柱的過程中,系統(tǒng)所受的合外力遠小于相互作用的內力,滿足動量守恒條件,有:

。ㄆ渲為二者共同速度)

代入數(shù)據(jù)得,方向與人原來運動方向一致;

以后二者以為初速度向右作減速滑動,其加速度大小為,故木板滑行的距離為。

  

14. 解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在t=2s內運動員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其加速度大小為

 =8m/s2

設此過程中運動員受到的阻力大小為f,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g-f=ma

得           f=m(g-a)=80×(10-8)N=160N

(2)從圖中估算得出運動員在14s內下落了

                     39.5×2×2m158 m

根據(jù)動能定理,有

所以有    =(80×10×158-×80×62)J≈1.25×105J

(3)14s后運動員做勻速運動的時間為

              s=57s

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到著地需要的總時間

        t=t+t′=(14+57)s=71s

15. 13、解析:(1)取豎直向下的方向為正方向。

   球與管第一次碰地前瞬間速度,方向向下。

   碰地的瞬間管的速度,方向向上;球的速度,方向向下,

   球相對于管的速度,方向向下。

   碰后,管受重力及向下的摩擦力,加速度a=2g,方向向下,

   球受重力及向上的摩擦力,加速度a=3g,方向向上,

球相對管的加速度a=5g,方向向上。

取管為參照物,則球與管相對靜止前,球相對管下滑的距離為:

要滿足球不滑出圓管,則有。

(2)設管從碰地到它彈到最高點所需時間為t1(設球與管在這段時間內摩擦力方向不變),則:

設管從碰地到與球相對靜止所需時間為t2,

因為t1 >t2,說明球與管先達到相對靜止,再以共同速度上升至最高點,設球與管達到相對靜止時離地高度為h’,兩者共同速度為v’,分別為:

然后球與管再以共同速度v’作豎直上拋運動,再上升高度h’’為

因此,管上升最大高度H’=h’+h’’=

(3)當球與管第二次共同下落時,離地高為,球位于距管頂處,同題(1)可解得在第二次反彈中發(fā)生的相對位移。

 

16. 解析:(1)小球最后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空氣阻力做功使其機械能減少,設小球從開始拋出到最后靜止所通過的路程S,有 fs=mv02/2       已知 f =0.6mg    代入算得: s=  5 v02/(6g)                

    (2)第一次上升和下降:設上升的加速度為a11.上升所用的時間為t11,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1;下降的加速度為a12,下降所用時間為t12

    上升階段:F=mg+f =1.6 mg

    由牛頓第二定律:a11 =1.6g           

    根據(jù):vt=v0-a11t11,  vt=0

    得:v0=l.6gt11, 所以t11= 5 v0/(8g)              

    下降階段:a12=(mg-f)/m= 0.4g          

    由h1= a11t112/2  和 h2= a12t122/2      得:t12=2t11=5 v0/(4g)          

    所以上升和下降所用的總時間為:T1=t11+t12=3t11=  15 v0/(8g)        

    第二次上升和下降,以后每次上升的加速度都為a11,下降的加速度都為a12;設上升的初速度為v2,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2,上升所用時間為t21,下降所用時間為t22

    由v22=2a12h1  和v02=2a11h1          得  v2= v0/2           

    上升階段:v2=a11t21     得:t21= v2/ a11=  5 v0/(16g)       

    下降階段:  由  h2= a11t212/2   和h2= a12t222/2        得t22=2t21       

 所以第二次上升和下降所用總時間為:T2=t21+t22=3t21=15 v0/(16g)= T1/2    

    第三次上升和下降,設上升的初速度為v3,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3,上升所用時間為t31,下降所用時間為t32

    由 v32=2a11h   和v22=2a12h         得:  v3= v2/2  = v0/4

    上升階段:v3=a11t3l,得t31= 5 v0/(32g)    

    下降階段:由 h3= a11t312/2       和h3= a12t322/2            得:t32=2t31    

    所以第三次上升和下降所用的總時間為:T3=t31+t32=3t31=15 v0/(32g)= T1/4       

    同理,第n次上升和下降所用的總時間為: Tn        

    所以,從拋出到落地所用總時間為: T=15 v0/(4g)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