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計算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A.氧氣.氮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 B.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C.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稀有氣體 D.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稀有氣體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我國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中對SO2的最高濃度限值如下表:

濃度限值(mg•m-3)

一級標準

二級標準

三級標準

0.15

0.50

0.70

從課本上了解到酸雨的危害和成因后,同學們想到:

[提出問題]某火力發(fā)電廠周圍的空氣中SO2含量應屬于幾級標準?他們決定去實地測試。出發(fā)前,他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查閱資料] ①火力發(fā)電廠通常用含硫煤為原料發(fā)電。

②SO2能被碘單質(I2)氧化:

SO2+I2+2H2O=H2SO4+2HI。

③空氣中的其他成分不與碘水反應。

[設計實驗]①在5mL一定質量分數的碘水中滴入2、3滴淀粉溶液,得到          色的溶液A(淀粉是恰好完全反應的指示劑);

②將A溶液抽入一支500mL注射器中;

③抽取待測氣體,用膠塞堵住針孔充分振蕩后,將注射器吸口朝上小心排出余氣(不要把溶液排出)。反復抽氣振蕩,當溶液變?yōu)闊o色時停止。

[實地測試]來到發(fā)電廠附近,同學們分成甲、乙兩組,用相同的實驗裝置和溶液A,按上述方法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并同時完成實驗。記錄抽氣次數,準確換算成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SO2的質量。實驗數據填入了下表(每次抽氣體積為450mL):

分組

甲組

乙組

抽氣次數/次

100

120

SO2含量/(mg•m-3)

0.53

0.46

[交流與討論]同學們分析實驗操作過程和測試數據后發(fā)現(xiàn),             (選填“甲組”或“乙組”)的實驗結果誤差較大,產生誤差的原因是:

                           

(兩組所用的裝置和藥品均無問題)。

[探究結論]同學們根據自認為較準確的數據判斷,該火力發(fā)電廠周圍空氣中SO2的含量屬于        

級標準。

[反思與評價]老師在了解同學們的整個探究過程后指出:“因為你們的測試地點和時間單一,所以得出的結論的可信度不高!蓖瑢W們認為老師的評價是對的,于是對自己的實地測試方案作出了以下調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梧州模擬)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按照課本裝置(如圖1)做“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實驗.他們將燃燒匙內的紅磷點燃后,立即伸入廣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待紅磷熄滅和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集氣瓶中水面變化,發(fā)現(xiàn)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1/5.這是什么原因呢?興趣小組的四位同學就該現(xiàn)象做了如下探究.請你參與他們的探究,并回答有關問題:
【提出問題】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進?
【猜想和假設】
排除了屬于偶然現(xiàn)象的原因之后,其中三位同學對原因做了如圖2的猜想:
對于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你還能做出怎樣的猜想?請寫出你的一個合理猜想:
①可能是導管中的氣體進入了廣口瓶,而原來并沒有計算這部分氣體的體積;
或②可能是紅磷的量不夠,導致氧氣沒有耗盡;
或③可能是紅磷熄滅后還沒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了彈簧夾;
或④可能是氧氣含量減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紅磷就不再燃燒了,使氧氣沒有耗盡;
①可能是導管中的氣體進入了廣口瓶,而原來并沒有計算這部分氣體的體積;
或②可能是紅磷的量不夠,導致氧氣沒有耗盡;
或③可能是紅磷熄滅后還沒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了彈簧夾;
或④可能是氧氣含量減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紅磷就不再燃燒了,使氧氣沒有耗盡;

【分析與交流】
對小周的猜想,大家一致認為小周的猜想不合理,并認為這樣做的結果將使誤差更大,原因是: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在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與消耗氧氣的體積一致,不會造成氣體總體積的減少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在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與消耗氧氣的體積一致,不會造成氣體總體積的減少

【實驗與結論】
(1)小吳決定使用原裝置重做實驗,并在實驗前重新檢驗了裝置的氣密性.小吳檢驗氣密性的正確方法是:
將裝置如原圖所示重新裝配,在燒杯中注入足量水,打開彈簧夾;用熱毛巾捂住廣口瓶,如果看到有氣泡冒出;(或加上:撤掉熱毛巾后,導管中將倒吸一段水柱)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將裝置如原圖所示重新裝配,在燒杯中注入足量水,打開彈簧夾;用熱毛巾捂住廣口瓶,如果看到有氣泡冒出;(或加上:撤掉熱毛巾后,導管中將倒吸一段水柱)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為了驗證小施的猜想,同學們將500mL的殘余氣體與足量灼熱的銅粉充分反應,結果發(fā)現(xiàn)銅粉增重0.028g.(為避免殘余氣體中CO2及水蒸氣可能造成的干擾,在實驗前已將它們除去)
由上述實驗事實可知,殘余氣體中
氧氣(填“有”或“沒有”,如果選“沒有”,后一個空填“0”);殘余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占
4
4
%(已知該條件下氧氣的密度為1.4g/L).
【反思與評價】
針對課本實驗裝置和操作的不足,小沈同學經過認真思考,改進并設計了如圖3實驗裝置,與原來的裝置相比較,請你說出新裝置的兩個優(yōu)點:(1)
裝置簡單、緊湊,操作方便,現(xiàn)象明顯
裝置簡單、緊湊,操作方便,現(xiàn)象明顯
;(2)
裝置中直接有刻度,方便直接讀取數據,利于數據比較
裝置中直接有刻度,方便直接讀取數據,利于數據比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學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圖中固定裝置已略去)測定銅鋅合金中鋅的質量分數.探究過程如下:
①連接實驗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向裝置Ⅰ中的錐形瓶加入2.0g的銅鋅合金樣品粉末,由注射器緩緩注入稀硫酸,待到錐形瓶中不再產生氣體時,準確讀取注射器內讀數,減少10.5mL稀硫酸,同時立即夾緊彈簧夾,移出裝置Ⅲ中的導管,準確讀取量筒內水的體積為214.0mL.(注:樣品中的雜質不參加反應
③裝置Ⅰ中剩余固體物質經過適當處理后,準確稱量其質量1.4g.
④該小組的三位同學利用實驗過程測得不同數據,計算銅鋅合金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
甲同學利用裝置Ⅰ中反應前后固體的質量進行計算;
乙同學利用裝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進行計算;
丙同學利用裝置Ⅲ中量取水的體積進行計算,并查得:在標準狀況下,氫氣的密度為0.09g/L.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Ⅰ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實驗過程中須加入稀硫酸至不再產生氣體,目的是______.
(2)步驟③中稱量剩余固體之前的正確操作是______、洗滌、干燥.
(3)根據實驗測定的數據,上述三位同學中_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學無法進行計算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
(4)化學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按照丙同學的方案進行計算,致使實驗結果出現(xiàn)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_(填標號).
A.移出裝置Ⅲ時,導管內留存了一部分水
B.實驗測量前,沒有排除裝置Ⅰ中的空氣
C.數據處理時,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雙氧水開展如下研究.
(1)圖1裝置中儀器①的名稱為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2)小林同學將MnO2與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小塊狀固體,加入圖2裝置中制氧氣以方便實驗結束回收二氧化錳.其中塊狀固體應放置在
A
A
處(填“A”或“B”),二氧化錳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催化作用
,該裝置中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過氧化氫
二氧化錳
水+氧氣
過氧化氫
二氧化錳
水+氧氣
.利用該裝置反應一段時間后,需停止反應,其操作是
關閉活塞
關閉活塞
,原因是
關閉活塞后,產生的氣體使試管中壓強增大,液體被壓回長頸漏斗中,固液分離,反應停止
關閉活塞后,產生的氣體使試管中壓強增大,液體被壓回長頸漏斗中,固液分離,反應停止

(3)小亮發(fā)現(xiàn):收集的氧氣占集氣瓶容積的60%(空氣占40%)時,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那么,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氧氣濃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對此展開探究.
第一組實驗:取5只集氣瓶,編號為①、②、③、④、⑤,分別裝入其總容積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恰好把5只集氣瓶中的水排去.將帶火星的術條依次插入①~⑤號瓶中,記錄實驗現(xiàn)象.
小亮在前一組實驗的基礎上又做了第二組和第三組實驗.三組實驗的數據和現(xiàn)象見下表.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集氣瓶編號
收集的O2占容積的體積分數(%)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帶火星木條的狀況 微亮 很亮 復燃 復燃 很亮 很亮 復燃 復燃 復燃 很亮
請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本實驗中使用帶火星的木條驗滿氧氣的方法是否可靠:
(填“是”或“否”).
②收集的氧氣占容積的體積分數最低為
35
35
%時,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這時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是
49
49
%(計算結果保留整數).
③用帶火星的木條直接檢驗雙氧水受熱分解產生的氧氣時,往往難以復燃,這是因為在加熱生成氧氣的同時產生大量水蒸氣所致,此時混合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3所示.若只考慮氧氣的體積分數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欲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應將加熱雙氧水的最高溫度控制在
87
8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濱湖區(qū)一模)某品牌純堿中含有少量氯化鈉.某化學探究小組為了測定該純堿的純度(即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組內一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

【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固定裝置略去,裝置內氫氧化鈉固體均足量):
需要測定的實驗數據:純堿樣品的質量;實驗前后C裝置的質量.
(1)A裝置中反應化學方程式是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為了保證純堿樣品中的碳酸鈉完全反應,其操作是逐滴滴入稀硫酸至
不再產生氣泡為止
不再產生氣泡為止
為止.
(2)B、D裝置的作用分別是
除去水蒸氣
除去水蒸氣
、
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進入C裝置,影響實驗結果
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進入C裝置,影響實驗結果

【交流與表達】
(3)圖2所示實驗裝置會造成實驗結果偏低,為了克服該不足,有同學提出:將A裝置左端與圖1裝置相連接(須將A裝置中雙孔橡膠塞換成三孔橡膠塞),反應前、后分別用圖1裝置緩緩鼓入空氣.具體操作是:
①反應前,斷開B、C裝置之間的連接,用圖1裝置鼓入一段時間的空氣.
②反應后,再次用圖1裝置鼓入空氣,目的是
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氣排出殘留在AB裝置中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
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氣排出殘留在AB裝置中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

(4)組內另一位同學按照上述裝置進行試驗,在正確稱量C裝置的質量時,發(fā)現(xiàn)實驗前后該裝置的質量沒有發(fā)生變化,可能原因是
裝置漏氣,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未被C中的氫氧化鈉吸收
裝置漏氣,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未被C中的氫氧化鈉吸收

【數據處理】測定該品牌純堿的純度
(5)另取純堿樣品11.0g,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與滴加稀硫酸的體積間數值關系如圖3所示.
求:①反應生成CO2的質量為
4.4
4.4
g.
   ②通過計算確定食用純堿粉末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反思】
(6)若用稀鹽酸代替稀硫酸將導致純堿粉末的純度
偏高
偏高
(填寫“偏高”、“偏低”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