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7595  427603  427609  427613  427619  427621  427625  427631  427633  427639  427645  427649  427651  427655  427661  427663  427669  427673  427675  427679  427681  427685  427687  427689  427690  427691  427693  427694  427695  427697  427699  427703  427705  427709  427711  427715  427721  427723  427729  427733  427735  427739  427745  427751  427753  427759  427763  427765  427771  427775  427781  427789  447090 

(七)把握反義詞的意義和對應關系

1.反義詞的基本類型

反義詞是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這是客觀事物矛盾現象的反映。有意義完全相反,互相排斥,無中間概念的,叫絕對反義詞。有意義互相對應,但并不互相排斥,有中間概念存在的,叫相對反義詞。注意:?反義詞應是同一意義范圍里的詞。不同范圍里的詞(小與瘦),或否定的概念(高與不高),都不是反義詞。也并不是所有的詞都有反義詞。反義詞以形容詞為最多,動詞和名詞較少。例如:

①人是不能脫離自然界而生存的。

②生物的生存與死亡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

③對作出貢獻的科技人員,一定要給予獎勵。

④對玩忽職守的人員,都要給予處分。

例①②句中的“生存”和“死亡”是絕對反義詞,無中間概念。例③④句中的“獎勵”和“處分”是相對反義詞,有中間概念存在。

2.反義詞關系的靈活性和確定性

反義詞關系不是簡單地一一相對或一成不變的。單義詞當然只有一個反義詞了。例如:

①魯迅出生在一個官宦人家。

②他老人家是去年九月份去世的。

多義詞則可能在不同的含義上有不同的反義詞,這樣一個詞就可能與幾個近義詞都能構成反義詞關系。例如:

①這個商場的售貨員對待顧客十分冷淡。

②那位同志熱情地幫助我們安排好了住宿。

③他們兩人的關系一直就很冷淡。

④我們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十分親密。

⑤他只是冷淡地應酬幾句就走開了。

⑥老朋友闊別重逢,當然分外親熱。

⑦會場里的氣氛十分冷淡。

⑧真沒有想到對這次活動反響那么熱烈。

從上例可以看出,“冷淡”在不同意義上有不同的反義詞。其中①③⑤⑦崐句中的“冷淡”分別與②④⑥⑧句中的“熱情、親密、親熱、熱烈”構成反義詞關系,并且不能互換。

還有的詞之間在靜態(tài)意義下沒有明顯的反義詞關系,但在一定的上下文語境里也能構成反義詞關系,可算是臨時反義詞。當然也要注意,反義詞之間的關系雖然是靈活多變的,但在某一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里,一個詞跟哪個詞構成反義關系則是確定的,是沒有任何靈活余地的。例如:

我們的癰疽是他們的寶貝,那么,他們的敵人,當然是我們的朋友了。

例句中的“癰疽”與“寶貝”本不是反義詞,但在這樣一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們卻構成了非常恰當的反義詞關系。

3.了解反義詞的重要作用

反義詞能揭示矛盾事物的對立面和對立性,在語言中有著獨特的作用。

(1)利用反義詞可以構成對比、映襯、仿詞和反詞修辭,以突出事物的矛盾性,揭示事物間的辯證關系,使觀點表達得鮮明、透徹、有力,收到幽默、嘲諷的表達效果。例如:

①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②滿心“婆理”而滿口“公理”的紳士們的名言姑且置之不論不議之列。

例①利用反義詞對比,使道理鮮明而突出。例②仿照“公理”造了“婆理”,深刻揭露了紳士們這幫反動派的走狗口是心非的歪理,及其替女師大校長楊蔭瑜幫腔的嘴臉,也諷刺了楊蔭瑜以婆婆自居的封建家長面目。

(2)連用多組反義詞可使思想表達得更充分細致,有強調與增強語勢的作用。例如:

一個人堅強還是懦弱,誠實還是虛偽,文明還是粗野,文雅還是粗俗,慷慨還是自私,溫柔還是粗暴……是任何政策、法律難以規(guī)定的。

例中連用六組反義詞,就將文藝在教育改造人的靈魂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鮮明地表達出來了。

(3)利用反義詞可以構成含義深刻充滿哲理的警句,使語言含蓄而富有感染力。例如:

①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久而又最短,最易被人忽視而又最易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

上例用反義詞構成警句,就把時間的特點及其重要性揭示出來了,很有啟發(fā)警醒作用。

(4)利用反義詞可以幫助辨析多義詞的不同義項。例如:

①這兩天活不多,我們很輕松自在。

②考試完以后,同學們都覺得輕松了。

③這活兒一點也不累,我們干得都挺輕松的。

④沉重的工作使他無暇顧及身體。

⑤進考場前,大家都顯得十分緊張。

⑥常年繁重的體力勞動,使他過早地衰老了。

要想知道前三句中“輕松”的含義各是什么,只要分析一下后邊三句中它們的三個反義詞就清楚了。④句中的“沉重”與①中的“輕松”是反義詞關系,可見①句中的“輕松”指無負擔,活不忙。⑤句中的“緊張”與②中的“輕松”

是反義詞關系,可見②句中的“輕松”指精神上不緊張。⑥句中的“繁重”與③中的“輕松”是反義詞關系,可見③句中的“輕松”指任務輕不繁重。

(5)利用反義詞可以辨析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例如:

①他的動作反應十分靈敏。

②他在鋼絲上翻身騰越,動作靈巧得像一只飛燕。

③他雖然才剛四十來歲,但動作已有些遲鈍。

④他身上的傷剛好了一點,做起事來還有點笨拙。

例①②句中的“靈敏”和“靈巧”是一組同義詞,它們的差別在哪里?看一看③④句中它們的反義詞“遲鈍”和“笨拙”就知道了。“遲鈍”指動作反應慢,它的反義詞“靈敏”自然指動作反應快了�!氨孔尽敝干眢w不靈活,它的反義詞“靈巧”自然是指身體靈活了。

(6)在構詞上利用反義語素或反義詞,能構成許多概括、鮮明、生動而又對比性強的合成詞、成詞或諺語。如“好歹、甘苦、深入淺出、無獨有偶、失敗為成功之母”等。

試題詳情

(六)了解同義詞的積極作用

恰當運用同義詞,對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1.可以使語言精確、細致

例如:

①在影片《難忘的1919》中,當英軍敗退時,有人向斯大林報告說:“英國船撤退了�!�

②斯大林馬上糾正說:“應該說是逃跑了�!�

在這里,一詞之差,體現了說話人的不同感情�!俺吠恕敝皇强陀^的敘述;“逃跑”則帶著說話人的強烈的感情,揭示了失敗者的狼狽,表現了勝利者的自豪。

2.可以體現鮮明的語體風格和感情色彩

例如:

希望我全體人民,一律安居樂業(yè),切勿輕信謠言,自相驚擾。切切此布。?

這是毛澤東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的結尾的一句話,在這里,作者恰當地運用文言詞語“切勿”等代替口語里的“不要”等,莊重而嚴肅,十分得體。

3.可以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與心理

例如:

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這是小說《孔乙己》里孔乙己在為自己的偷竊行為辯解時說的話,作者利用“偷”與“竊”這組同義詞的差別,活現了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舊知識分子死要面子的心理與可憐情狀。

4.可使語言生動、活潑,富于變化,避免重復

例如:

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

這是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里的一句話,在這里,作者利用同義詞“驕傲”和“自豪”組成錯綜修辭,使行文錯落有致,豐富了文意,避免了重復。

5.連用同義詞可使語意充實,語勢強烈,收到突出強調的作用

例如:

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這是《誰是最可愛的人》里的抒情語句,作者將滿懷激情地贊揚志愿軍戰(zhàn)士的話,以連用四組近義詞的方式排比說出,就很好地表達了對志愿軍戰(zhàn)士的強烈敬愛之意。

6.可滿足修辭上委婉與諱飾的需要

例如: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趕緊的問�!袄狭�。”“死子?”我的心突然緊縮……

作者在這里讓長工用“老了”一詞來婉轉地說出祥林嫂死了,體現了長工當時的心情和忌諱,符合長工的身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7.利用同義詞作詞素,可以構成許多語氣強烈、形象鮮明的聯合式的合成詞或成語

如“愛慕、安慰、幽靜、充足、仁慈、家喻戶曉、狼吞虎咽、雷厲風行”等等。

試題詳情

(五)掌握辨析同義詞的方法

了解了上述同義詞的細微差別,也就為辨析同義詞指明了考慮的范圍和分析的目標、方向。辨析同義詞常用以下四種方法:

1.結構分析比較法

就是通過對構成同義詞的語素及其結構方式的分析,找出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例如:

①這項科研成果是在一般人想象不到,忍受不了的條件中奮斗出來的。

②你這種想象是非常奇特的。

③在這樣的時代,人們對許許多多的自然景物都產生了新的聯想、新的感情。

④這件事使我聯想到童年時的生活。

⑤你曾否為土地涌現過許許多多的遐想。

⑥他對著大海,上天下地地遐想個沒完沒了。

上例中的“想象、聯想、遐想”是一組同義詞,含有共同的語素“想”,都有“對不在眼前的事物用腦筋思索出它的形象”的意思,都既可作動詞,又可作名詞。但由于它們的另一個語素不同,語素間的結構關系也不同,所以也就有了細微的差別�!跋胂蟆笔锹摵鲜胶铣稍~,著重于想出事物的具體形象;“聯想”是偏正式合成詞,差重于由別的人或事物而想起其他類似的人或事物;“遐想”則著重指比較悠遠地去思索或想象。又如:

①我們應當實事求是,不應當夸大困難程度。

②我們既不要夸大優(yōu)點,也不要縮小缺點。

③作革命工作,不能強調困難,要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④他強調指出,外國軍隊必須從這個地區(qū)撤走。

上例中的“夸大”與“強調”是組近義詞,構成的語素不同,其間的結構關系也不同。在特定的語境中可構成同義關系�!翱浯蟆笔鞘鲅a式合成詞,義為夸之使大,即把事情說得超過了原有的程度,不符合客觀實際,言過其實了,含貶義,可以帶賓語,如例①②句�!皬娬{”則是動賓式合成詞,義為使語調加強,即特別著力申說,但并不擴大事實,如例③④句。

2.句中對照替換法

就是把詞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里,經過對比、分析和置換,找到它們各自不同的適用范圍、搭配關系以及詞性、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別。這需要找一些或自造一些例句(必須正確)。例如:

①我又跟班長交換了一個顏色。

②鐵拴和德福兩個人正估計情況,交換意見。

③為了交流經驗,互相提高,紡線也開展了競賽。

為了找到“交換”與“交流”的差別,我們可以仿照這三句,試著給這兩個詞替換一些“交換”或“交流”的對象,則可以發(fā)現,“交換”一詞主要與“實物、禮物、紀念品、資料、產品、眼光、俘虜”等具體名詞相搭配,有時也與抽象名詞“意見”等搭配;而“交流”則一般都與“思想、經驗、文化、物資”等抽象名詞相搭配。這樣,我們也就找到了它們之間的差別:?“交換”著重于“互換”,即雙方互相給予某種東西;而“交流”則著重于“對流”,即雙方經常地互相流通或給予。由此可知,上例中的二詞不能互換。

3.使用情況判斷法

即根據同義詞在使用頻率上、通行范圍上和出現場合上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語體風格和情調色彩,來辨析其差別。例如:

①趕到二十七呀,老頭子的生日,你得來一趟。

②七月一日,是我們黨的生日。

③我們以崇敬的心情來紀念這位科學家的百年誕辰。

④一些代表建議在閉幕會上慶賀將要到來的列寧五十壽辰。

結合上列例句,我們再回憶一下日常生活中這三個詞的使用情況,就可以判斷出這三個詞的細微差別在于:“生日”適用于口頭語體,用于人,也可比喻組織的建立;“誕辰”適用于書面語體,帶莊重、尊敬色彩;“壽辰”適用于慶賀的場面,多用于年齡大的人,帶較強的莊重、尊敬色彩。

4.運用反義詞推究法

就是通過同義詞的各自相應的反義詞的不同來找出它們之間的差別。例如:

①敵人的退卻是虛假的,要引我們上鉤才是它們真正的企圖。

②你以為她拒絕我,是故意地虛偽么

要辨析上例中“虛假”與“虛偽”的細微差別,可通過它們的反義詞來判斷�!疤摷佟迸c“真實”構成反義詞,故其著重于“假”,指情況與實際不相符合,多用以形容事物的內容、證據、情況、情節(jié)、因素、成分、成績等較抽象的事物,有時也用于人的言行;而“虛偽”與“誠實”構成反義詞,故著重于“偽”,用于形容故意作假,不誠實,多指言語、行為、作風、態(tài)度、道德、品質等有關人的言行表現。

試題詳情

(四)把握同義詞的細微差別

現代漢語的詞十分豐富,有相當多表達同類概念的意義上相同或相近的詞,體現了祖國語言的精確與嚴密。有意義完全相同的,如“生日”與“誕辰”;有意義相近的,如“危害”與“殘害”;還有一些多義詞只在某個意義上構成交叉的同義關系,如“驕傲”在“榮譽感”上與“自豪”構成同義,在“自高自大”上與“自滿”構成同義,這三類統(tǒng)稱為同義詞。一個人的詞匯豐富不豐富,運用語言的雖不強,重要的標志之一,就是看其掌握的同義詞多不多。所以,掌握同義詞是我們學習詞語的重點。

掌握同義詞的關鍵是把握其細微差別。所謂同義詞,并不是絕對相同而沒有任何差別的,如果是這樣,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同義詞之間都有這樣或崐那樣的差別,這才有使詞言表意精確的作用,也是我們學習的重中之重。同義詞的細微差別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詞義方面有差別

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去考慮:

詞義范圍的大小不同

例如:

①在那里,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了對我國的侵略戰(zhàn)爭。(范圍最大)

②還是在第二次戰(zhàn)役的時候,有一支志愿軍的部隊去切斷敵人的逃路。(范圍較小)

③這就是朝鮮戰(zhàn)場上一次最壯烈的戰(zhàn)斗--松鼓峰戰(zhàn)斗。(范圍最小)

詞義的輕重不同

例如:

①但是,他仍然相信人們是好的。(詞義較輕)

②他永遠是一個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詞義較重)

③蘇維埃共和國是給他們指出解放道路的可以信賴的燈塔。(詞義最重)

詞義側重的方面不同

例如:

①上校同志的話像洪亮的鐘聲,一句句在大伙兒的心里響著。(側重在音域寬宏)

②一聲長長的嘹亮的嗚叫聲,從不遠的地方傳來。(側重在音色清脆、高遠)

③大家又笑起來,比剛才笑得更響亮,更長久。(側重在聲音響度大)

詞義的個體與集體不同

例如:

①要想讀書看報,至少得掌握最常用的詞三千多個。(表示個體或普遍概念)

②一個人如果不認真學習口頭和書面語言,他的詞匯一定是貧乏的。(表示集合概念)

2.用法方面有不同

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去考慮:

適用對象不同

例如:

①周總理正親切地注視著我,目光中充滿了關切,充滿了愛護。

②那是標志著全國人民對偉大領袖衷心愛戴的歌。

③同志們親手紡的線織的布做成衣服,穿著格外舒適,也格外愛惜。

例①“愛護”用于對人或物的保護;用于物多指機器、國家財產。例②“愛戴”只用于人,且限于下對上、群眾對領袖、學生對老師的敬愛與擁護。例③“愛惜”只用于珍惜會消耗掉的東西。如時間、生命、糧食等。

搭配關系不同

例如:

①“拿摩溫”為著要對東洋婆表示他管督的嚴厲,打得比平常格外著力。

②嚴格地說,這些古城不能稱為真正的城市。

③蒼白的臉色越來越嚴肅了。

例①“嚴厲”常與“制裁、批評、處分、懲罰”等詞語搭配。例②“嚴格”常與“遵守、執(zhí)行、要求、監(jiān)督”等詞語搭配。例③“嚴肅”多與“態(tài)度、作風、氣氛”等詞語搭配。

詞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例如:

①我國兩千年前就發(fā)明了指南車。

②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指南車的發(fā)明。

③秘密被發(fā)現了,憲警們把這個地下印刷所全挖出來了。

④這是一個偉大的發(fā)現。

⑤如果她發(fā)覺是件代替品,她會怎樣想呢?

⑥我們從窗口跳下去,落腳太重,被敵人發(fā)覺了。

就詞性上說,上例中的“發(fā)明”“發(fā)現”既可以作動詞,如①③句,又可以作名詞,如②④句;而“發(fā)覺”則只能作動詞。就語法功能上說,“發(fā)現”“發(fā)覺”都可以有被動句式,如③⑥句;而“發(fā)明”則沒有這種用法。

3.色彩風格方面有不同

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去考慮:

感情色彩不同

例如:

①小米加步槍的延安精神永遠鼓舞我們戰(zhàn)勝一切困難。

②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③“四人幫”宣揚張鐵生,只能是鼓勵青年當文盲。

④見群眾不宣傳,不鼓動,不演說,不調查,不詢問,不關心其痛癢。

⑤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⑥他這個人啊,驕傲、自負,總是鼓吹自己。

上例中的“鼓舞”是褒義詞,如①句�!肮膭睢笔侵行栽~,用于褒義,指激發(fā)、勉勵,如②句;用于貶義,指縱容、唆使,如③句;今多用于褒義。“鼓動”也是中性詞,用于褒義,指激發(fā)、動員,如④句;用于貶義,指慫恿,如“鼓動鬧事”,貶義用得較少。“鼓吹”本是中性詞,可用于褒義,如“鼓吹革命”;如今則多用作貶義,如⑥句。例⑤的“鼓吹”則是貶義褒用。

語體風格不同

例如:

①于是出版社又來商量,說是很多讀者要求重印。(側重于口語)

②機構是可以組織的,條例大有商榷的余地。(側重于書面語)

③召開全國科學大會,商討科學發(fā)展規(guī)劃。(具有莊重色彩)

④為了全胡同的事,大家常常到一塊兒商議。(用于較普通的場合)

⑤天剛剛黎明,他就起身走了。(文學用語)

⑥情報送到了,戰(zhàn)斗大概在明天拂曉時進行。(軍事用語)

此外,同義詞之間還有時代和地域的差別,也應注意。同義詞的上述諸方面的差別,經常是同時存在的,我們分開講只是為了解說時清晰、方便,在實際運用中應全面綜合地去辨析。

試題詳情

(三)了解同音詞意義間的區(qū)別

一個詞的各個義項之間,如果還能找到它們歷史的或現實的聯系,那就是一詞多義;如果已經找不到它們之間有任何關系,那它們便是同音詞了。比如“花(朵)”與“花(錢)”就是同形的同音詞。對這類同形的同音詞,我們只要記住各自的意思就可以了,沒有理解運用上的太大困難。比較容易相混的是異形的同音詞,在口語中會帶來某些誤解。比如“期中考試學生全部及格”與“期終考試學生全不及格”,如果不看文字,那是不易聽清楚的。不過這類同音詞也不會造成很大問題,因為我們可以運用多種辦法加以避免。比如將“期終”換為“期末”,將“全部”改成“全都”,就可以清楚地區(qū)別開了。真正在實際運用中容易出錯的,是其中意義相近的異形同音詞(包括部分音近的詞),如不把握其間意義上的差別,是很容易用混的,這也是我們要掌握的重點之一。

例1.將“實行”“施行”分別填入下邊語句的橫線上:

①我們的特別獎勵規(guī)則卻是要立刻________。

②這樣的話他不只說過一次,但從未見諸________。

③本條例自即日起________。

④那時候我們已經移徙到新的家塾里了,家塾的教程也________了新法。

要在上例4個語句中的橫線上填入“實行”與“施行”這兩個義近的異形同音詞,如不認真辨析其含義,則可能用混。“實行”指實現,即讓思想上的東西變成現實。對象可以是規(guī)定、制度、政策、方法,也可以是理論、綱領、方針、主張、計劃、規(guī)則等。根據語境看,例①例②的橫線上應填“實行”�!笆┬小敝笀�(zhí)行,即使規(guī)章、法令等發(fā)生效力,也指按照某種方式或辦法去做。對象可以是規(guī)定、制度、政策,也可以是方法、手術等。根據語境看,例③例④的橫線上應填入“施行”。

同音詞雖然有以上易混的問題,但也有其長處,那就是可以構成修辭上的諧音雙關,使語言幽默生動,寓意深長。只要我們在實際運用中,注意把握其區(qū)別,是可以揚長避短的。

試題詳情

(二)了解多義詞的不同義項

詞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詞,最初的時候只有一個意思,叫做本義。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認識的深入,詞語使用范圍的擴大,修辭手法的運用,總要有些新義派生出來,這就使詞具有了多義性。所以,現代漢語里,除了一部分專有名詞、科技術語、法律用語和最初的新造詞是單義的外,大部分都是多義詞。

一個多義詞,除了本義外,還有不少轉義,包括引申義、比喻義(?不包括尚未固定下來的臨時性的比喻用法)。另外,詞在一定的言語環(huán)境中,還有不少的言外之意,像因比喻、雙關、借代、委婉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而產生的臨崐時性的比喻、雙關、借代、委婉的意義,像因詞語使用中的主觀性而產生的不同理解,都可使詞義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但要明白,詞在詞典里作為語料靜態(tài)存在的時候,雖然是多義的,然而一旦進入了一定的言語環(huán)境,那它就只能有一個意義是正確的了,這叫詞在使用中的單一性。所以,準確辨析一個多義詞在具體的言語環(huán)境里使用的是什么含義是很重要的,否則就不能準確地理解詞句的意思,這是我們要掌握的重點之一。例如:

①光景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視。

②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

③只有倒閉了鋪子拍賣底貨的時候才有這種光景。

④如果秋收也是好的,明年的光景會比今年要好些。

⑤咱百姓過上了好光景。

⑥只幾個月的光景,土豪劣紳、貪官污吏就倒臺了。

⑦至于魯達無親無故一條光棍,光景是貧農或手藝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軍官。

以上7例中的“光景”是個多義詞,只有根據具體的語境才能準確地確定它在各句中使用的是哪種含義。例①“光景”指日月的光輝,用的是本義。例②“光景”引申指風光景物。例③“光景”引申指情景。例④“光景”引申指情況。例⑤“光景”引申指生活。例⑥“光景”引申指大約的時間。例⑦“光景”引申指大概估計,就是副詞了。

試題詳情

(一)了解詞義與字義的關系

詞義以語素意義為基礎,不全等于字義。在單音單純詞里,二者是一致的;在復音單純詞里,聯綿詞不能分開講,象聲詞與譯音詞只是借音,都跟字義無關。在合成詞里,字義只是理解詞義的重要基礎與線索;比喻義不能照字面死摳;成語不能用字面或今義去解釋,必須追其來源。合成詞的詞義也不都是語素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語素意義的融合與升華,所以都不可照字面意義去機械理解,不能望文生義,要把握好二者的關系。當然,吃透字義有助于理解詞義,這是無疑的。例如:

①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說我“胖”了。

②他想到剛才火熱的斗爭場面,心頭澎湃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激昂的熱情。

③正吃時,只聽得外面必必剝剝地爆響。

④小喬爾丹諾出生在景色明媚的那不勒斯附近的一個小城鎮(zhèn)上。

⑤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⑥這件事讓他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壓力很大。

⑦你們不應該打邊區(qū),你們不可以打邊區(qū)。“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兩上故事是有道理的。

例①“胖”,詞義、語素義、字義一致。例②“澎湃”是聯綿詞,比喻感情強烈激蕩,不能分開講。例③“必必剝剝”是象聲詞,只是記音,與字義無關。例④“那不勒斯”是譯音,與字義無關。例⑤“消息”雖是聯合式合成詞,但卻不是“消”與“息”兩個語素的字面意思的機械相加,它的含義已與這兩個語素原來的意思“消滅”和“生長”無直接關系了。例⑥“包袱”用的是比喻義,指思想上的負擔,就不能照字面去理解。例⑦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如不了解有關這個故事的典故,是很難從字面上懂得它是譏諷那種做事只顧眼前有利,而不知身后有患的目光短淺的人們的,這跟把“胸有成竹”理解為“胸中有個小竹棍”一樣可笑。

試題詳情

(二)了解構詞方式的作用

1.了解構詞方式有助于把握詞義

詞的構造方式不同,詞義的側重點就不一樣。如能把握其構造方式,就從根本上掌握了理解詞義的鑰匙,這對于正確的理解詞義,準確把握同義詞的細微差別是很有用的。例如:

①為了交流經驗,共同提高,紡線也開展競賽。

②這個人性格內向,思想很不開展。

③從上旬開始,我軍展開全陣線進攻。

④一片肥沃的良田展開在他的眼前。

上例中的“開展”與“展開”構成語素完全相同,區(qū)別只在構詞方式上�!伴_展”是聯合結構,表示又展又開,用于人,作動詞,側重說明人的活動從小向大、從點向面,從淺向深繼續(xù)進行,常加“繼續(xù)、持久、深入、進一步”等狀語,后面能跟“起來、下去”等,對象可以是運動、活動、工作、批評、斗爭、討論、爭論、比賽、競賽等;又可作形容詞,表示人的思想、性格開朗、開豁�!罢归_”是述補結構,表示展之使開,用于事故,只作動詞:一是說明某活動開始進行,前邊可加“全面、普通”等狀語,但后面不能跟“起來、下去”等,對象常是“進攻、反擊、交鋒、攻勢”等;二是表示張開、鋪開、伸展,對象常是具體的事物。很明顯,例①②中的“開展”與例③④中的“展開”是不能換用的。其他像“鳥瞰”是偏正式,義重在“瞰”,“地震”是主謂式,義重在“地”。

2.了解構詞方式有助于準確用詞

每種構詞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起著獨到的作用。比如,聯合式與重疊式可使詞義豐富,鮮明突出,有加重強調的作用。說“美”就不如“美麗”強烈。偏正式可使修飾嚴密,表意細膩。如“要求、請求、懇求、哀求”能很好地分出層次程度。動賓式不能再帶賓語,并能造成一些比喻,耐人尋味。如“碰壁”,形象而生動。名量式都是表示不定量的集合名詞,不能再用個體量詞修飾。聯綿詞則繪聲繪色,具有音樂美。如“妖嬈”,婉轉而和諧。附加式增強了詞的形容性和感情色彩,形象鮮明。如“濕漉漉”。把握了詞的這些不同結構特點,在表達思想感情時就能找到那最準確、最恰當的詞,使表意明確、清晰、形象、生動。

例如:

①古代邯鄲人走路走得美妙,大有名氣。

②他在這一帶的名聲不太好。

③我們的沈先生是很有名望的。

④我們請張老先生出來擔任名譽主席。

上例中四個加線的詞者是聯合式名詞,皆指在群眾或社會中流傳的評價。差別在于后一個語素。

例①中的“名氣”,多用于口詞褒義,能與“有、沒、大、小”搭配。

例②中的“名聲”,可用于褒義也可用于貶義,不限于口語。

例③中的“名望”只用于褒義,且多用于書面語。

①②③例中的“名氣、名聲、名望”多用于個人,而例④中的“名譽”則也可用于集體,多與“好、壞、破壞、珍惜”等相搭配;此外,還可表示名義上。從上邊的例句看,用得都很準確,皆不能互換。

應考秘笈

試題詳情

(一)了解詞的構成

一個詞,外有形體和語音形式,內有結構關系和意義內涵,從這四個角度,可以把詞分為多種類型。下邊我們只從內部結構的角度分析一下詞的構成。因為了解詞的構成,有助于把握詞的意義,可以說是理解詞義的一把鑰匙。詞是由語素構成的。根據內部語素間的結構關系,詞可分為單純詞和合成詞兩大類。

單純詞是由一個語素構成的。有由一個音節(jié)構成的單音單純詞(人、大、走、和、了)。有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節(jié)構成的復音單純詞,如:聯綿詞(伶俐、躊躇;徘徊、蜿蜒;窟窿、馬虎);譯音詞(邏輯、沙發(fā));擬聲詞(嘩啦、噼啪)。對這類詞,千萬不能硬分開求解,以至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

復合式合成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構成的。

有合成式,包括:

聯合式:語言、迅速;教學、收發(fā);窗戶、妻子

偏正式:工人、鐵路、輕視、熱愛;血紅、雪白、鳥瞰

主謂式(陳述式):頭痛、眼花、地震

述賓式(支配式):帶頭、示威、司機

述補式(補充式):認清、提高、打倒、說明

名量式:車輛、紙張、樹木、船只

有附加式,包括:

前加式(老師、阿姨、老虎);

后加式(桌子、花兒、甜頭、綠化);

疊加式(綠油油、黑乎乎)。

詞綴在構詞中起類化作用,成為詞性的標志,一般都帶有感情色彩。但要注意:這類詞里的附加詞綴,在有些詞里可能是實語素。如“阿諛、老人、棋子、嬰兒、煙頭”中的阿、老、子、兒、頭”,都有實在意義。

另外還有重疊式合成詞(往往)和簡縮式合成詞(解放軍、北大、青少年、五講、四美)。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佺ǹ楠忛幏锟� 闂傚倸鍋婇幏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