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8264  428272  428278  428282  428288  428290  428294  428300  428302  428308  428314  428318  428320  428324  428330  428332  428338  428342  428344  428348  428350  428354  428356  428358  428359  428360  428362  428363  428364  428366  428368  428372  428374  428378  428380  428384  428390  428392  428398  428402  428404  428408  428414  428420  428422  428428  428432  428434  428440  428444  428450  428458  447090 

[例8]一個點光源S放在平面鏡前,如圖所示.鏡面跟水平方向成300角,當光源s不動,平面鏡以速度V沿水平OS方向向光源S平移.求光源S的像S/的移動速度.

   解析:利用物像對稱性作出開始時光源S的像S/.設在t時間里平面鏡沿水平OS方向平移到S(即鏡面與光源S重合),則此時像與物重合,又由物像與鏡面對稱知:此過程像S/的運動方向必沿著S/S方向(垂直于鏡面).

   因為OS=vt,所SS/=2·(vtsin300)=vt

   故像的速率v/=SS//t=v   答案:V

[例9]如圖所示,S為靜止的點光源,M為與水平成θ角的平面鏡,若平面鏡沿水平方向做振幅為A的簡諧運動,則光源在平面鏡中所成的虛像S/的運動是(   )

   A.在SS/連線上做振幅為4 Asinθ的簡諧運動

   B.在SS/連線上做振幅為2 Asmθ的簡諧運動,

   C.在水平方向上做振幅為4 Asinθ的簡諧運動.

   D.在水平方向上做振幅為2 Asinθ的簡諧運動.

   解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相對平面鏡是軸對稱圖形.正因為如此,像點與物點的連線總是與平面鏡垂直的,本題中的平面鏡是平動,而物點不動,所以過物點作與平面鏡垂直線的位置是不動的,那么像點就在這條與平面鏡垂直線上移動,而不會在水平方向上運動.C選項和D選項顯然錯誤。平面鏡的振幅為A,它在與平面鏡垂直的線上的投影為Asinθ,當平面鏡靠近物點為Asinθ,那么像點靠近物點為2 Asinθ,所以像點振幅為2 Asinθ.B選項正確.

試題詳情

   (1)作用:只改變光束的傳播方向,不改變光束的聚散性質.

(2)成像特點:等大正立的虛像,物和像關于鏡面對稱.

(3)像與物方位關系:上下不顛倒,左右要交換

[例4]如圖所示,兩個鏡相成直角,入射光線AB經過兩次反射后的光線為CD.今以兩鏡的交線為軸,將鏡轉動100,兩平面鏡仍保持垂直,在入射光線AB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經過兩次反射后,反射光線為CD,則CD與CD的位置關系為(  A   )

   A.不相交,同向平行;   B.不相交,反向平行

   C.相交成200角;     D.相交成400

   解析:如圖所示,由于兩平面鏡垂直,∠2+∠3=900,由反射定律可知

  ∠1+∠2+∠3 +∠4=1800   即反射光線CD與入射光線AB平行且反向.

   同理,C/D與AB和平行且反向.   所以CD和CD同向平行.

[例5]如圖所示,兩平面鏡相交放置,夾角為300,入射光與其中一個平面鏡的夾角為100,則:(D)

A、光線經3次反射后能沿原路反射回去;

B、 光線經4次反射能沿原路反射回去;

C、 光線經5次反射能沿原路反射回去

   D.光經不能沿原路反射回去

   解析:第一次反射后,反射光線與另一平面鏡夾角為400+300=700;第二次反射后,反射光線與原平面鏡夾角為700+300=1000;第三次反射就向回反射,但不會按原光路反射.

規(guī)律方法  一.光的直線傳播

[例6]如圖所示,在A點有一個小球,緊靠小球的左方有一個點光源S。現(xiàn)將小球從A點正對著豎直墻平拋出去,打到豎直墻之前,小球在點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墻上的運動是

A.勻速直線運動       B.自由落體運動

C.變加速直線運動      D.勻減速直線運動

解:小球拋出后做平拋運動,時間t后水平位移是vt,豎直位移是hgt2,根據相似形知識可以由比例求得,因此影子在墻上的運動是勻速運動。

思考:如果是平行光垂直照射豎直的墻壁而不是點光源呢?

答:由于光平行垂直照射豎直的墻壁,小球在墻前以垂直于墻的初速度被水平拋出,所以小球在墻上的影與小球始終在一條水平線上,即小球的影和小球在豎直方向的運動性質相同。小球在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所以小球的影的運動為自由落體運動。答案:A

[例7]某人身高1.8 m,沿一直線以2 m/s的速度前進,其正前方離地面5 m高處有一盞路燈,試求人的影子在水平地面上的移動速度。

解析:如圖所示,設人在時間t內由開始位置運動到G位置,人頭部的影子由D點運動到C點。

因為三角形ABCFGC,所以有

因為三角形ACDAFE,所以有

由以上各式可以得到  即  解得S=3.125t  。

可見影的速度為3.125m/s 。

試題詳情

4.光路可逆原理:所有幾何光學中的光現(xiàn)象,光路都是可逆的.

試題詳情

3.分類:光滑平面上的反射現(xiàn)象叫做鏡面反射。發(fā)生在粗糙平面上的反射現(xiàn)象叫做漫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試題詳情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且反射光線和人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試題詳情

1.  反射現(xiàn)象:光從一種介質射到另一種介質的界面上再返回原介質的現(xiàn)象.  

試題詳情

3.用眼睛看實際物體和像

   用眼睛看物或像的本質是凸透鏡成像原理:角膜、水樣液、晶狀體和玻璃體共同作用的結果相當于一只凸透鏡。發(fā)散光束或平行光束經這只凸透鏡作用后,在視網膜上會聚于一點,引起感光細胞的感覺,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產生視覺。  

   ①圖中的S可以是點光源,即本身發(fā)光的物體。

   ②圖中的S也可以是實像點(是實際光線的交點)或虛像點(是發(fā)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③入射光也可以是平行光。

以上各種情況下,入射光線經眼睛作用后都能會聚到視網膜上一點,所以都能被眼看到。

試題詳情

2.本影和半影

(l)影:影是自光源發(fā)出并與投影物體表面相切的光線在背光面的后方圍成的區(qū)域.

(2)本影:發(fā)光面較小的光源在投影物體后形成的光線完全不能到達的區(qū)域.

(3)半影:發(fā)光面較大的光源在投影物體后形成的只有部分光線照射的區(qū)域.

(4)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內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內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區(qū)域(即“偽本影”)能看到日環(huán)食.當?shù)厍虻谋居安糠只蛉繉⒃虑蚍垂饷嬲谧。惴謩e能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

具體來說:若圖中的P是月球,則地球上的某區(qū)域處在區(qū)域A內將看到日全食;處在區(qū)域B或C內將看到日偏食;處在區(qū)域D內將看到日環(huán)食。若圖中的P是地球,則月球處在區(qū)域A內將看到月全食;處在區(qū)域B或C內將看到月偏食;由于日、月、地的大小及相對位置關系決定看月球不可能運動到區(qū)域D內,所以不存在月環(huán)食的自然光現(xiàn)象。

[例1]下列有關光的陳述中正確的是(   )

A、人能使用雙眼估測物體的位置利用的是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

B、大孔不成像,說明光通過大孔不是直線傳播的

C、位于月球本影區(qū)的人,能看到月全食

D、光總是直線傳播的,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大

解答:從物體上發(fā)出的兩條光線分別到達人的兩眼,而根據兩條光線的反向交點,就可確定物體的位置;大孔之所以不成像是因為大孔可看成由許多小孔組成,每一個小孔所成的像重疊在一起造成的;位于月球本影區(qū)的人看到的是日全食;當月球在地球的本影里才發(fā)生月全食;光只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才是直線傳播的,選項B、C、D都不正確,只選A。

[例2] 有關日食和月食,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當月亮將照到地球的太陽光擋住時,將發(fā)生日食. B、當照到月亮的太陽光被地球擋住時,將發(fā)生月食. C、日食發(fā)生在望日(農歷十五),月食發(fā)生在朔日(農歷初一). D、日食發(fā)生在朔日,月食發(fā)生在望日. 

  分析與解:在朔日,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的中間,如果月球擋住了照到地球的太陽光,就會發(fā)生日食.當?shù)孛嫔夏骋徊糠謪^(qū)域處在月球的本影區(qū)內,本影區(qū)內的人完全看不見太陽,叫做“日全食”;地面上某一部分處在月球的半影區(qū),這里的人看見太陽的一部分被月球掩蔽,叫做“日偏食”;當?shù)孛嫔夏骋徊糠謪^(qū)域處在月球的本影區(qū)的延長線上(偽本影區(qū)),地面上的人將會看到“日環(huán)食”.在望日,地球運行到月球和太陽的中間,如果地球擋住了照到月球的太陽光,月球沒有陽光可反射,就會發(fā)生月食,月食分為“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情況. A、B、D.正確

試題詳情

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各種頻率的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C=3×108m/s;各種頻率的光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即 v<C。

說明:①直線傳播的前提條件是在同一種介質,而且是均勻介質。否則,可能發(fā)生偏折。如從空氣進入水中(不是同一種介質);“海市蜃樓”現(xiàn)象(介質不均勻)。

②同一種頻率的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不同頻率的光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也不同。在同一種介質中,頻率越低的光其傳播速度越大。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光速不可能超過C

③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長可以相比或者比波長小時,發(fā)生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光線可以偏離原來的傳播方向。

④近年來(1999-2001年)科學家們在極低的壓強(10-9Pa)和極低的溫度(10-9K)下,得到一種物質的凝聚態(tài),光在其中的速度降低到17m/s,甚至停止運動。

試題詳情

15.如圖所示,一質量M=5 kg的平板小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小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1,現(xiàn)在給小車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拉力F=15 N,經t=3 s后將一質量為m=2 kg的貨箱,(可視為質點)無初速度地放置于平板車上,貨箱與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4,貨箱最后剛好未從小車上落下,求貨箱剛放上小車時離車后端的距離.

答案  4.5 m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備胶枪妤犲繘骞忛敓锟� 闂傚倸鍊搁崑濠囧箯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