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將強調(diào)句式還原成一般句式; 6. 將被動語態(tài)還原成主動語態(tài);
3. 將倒裝語序還原成正常語序; 4. 將省略句還原成完整的句子;
1. 將疑問句還原成陳述句; 2. 將感嘆句還原成陳述句;
2.豬肚------本論 證:證明觀點的正確; 聯(lián):聯(lián)系實際,進一步論證;
議論文本論部分的結(jié)構(gòu)應顯示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
(1)★總分總式(分的部分呈現(xiàn)并列式結(jié)構(gòu))
例文2 做真正的自我
河南考生
即使世俗的圍墻擋住你萬丈豪情,但擋不住你鏗鏘的步伐。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潛的五斗詩魂;即使厚重的夜幕擋住你滿天星斗,但擋不住你心中的燈火。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絕唱;即使歲月的樊籬擋住你堅強的身軀,但擋不住你忠貞的信念。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離騷。
五斗詩魂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流云伴著坎坷,來到美麗的桃花源;風雨帶著憧憬,來到清幽的山澗;萬丈紅光透過云霧,照射在晉代的山鄉(xiāng)小巷……做真正的自我,不為五斗米折腰,你放棄了污濁塵世和榮華富貴,只為做真正的自我,遠離勾心斗角的官場。江岸邊,菊花旁,你陶然其間,這是飄逸灑脫,這是自由不羈。
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潛的五斗詩魂。
零丁絕唱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故國河山淪陷的無限憤慨與悲愴,昔日繁華的宮殿早已化為斷壁殘垣,你像那天邊孤獨的云無處著落。河山萬里依然故我,你低頭回望,滿眼是百姓流離,尸骨遍野,無限感傷涌上心頭。但你做真正的自我,寧死不降,一行熱淚灑江天,成為零丁洋中的千古絕唱�!� 壯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絕唱。
水中離騷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記憶順著汨羅江,流過春秋,越過戰(zhàn)國,當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悲憤至極,在嘆息中,在號哭中,在悲痛中,你雖背負太多的辛酸,但卻做真正的自我,用生命表達你對祖國的忠貞與高潔的品行。
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離騷。
一縷清香一份灑脫,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潔與傲岸,那是陶潛的五斗詩魂!
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滿載大江與汪洋,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絕唱!
一頁歷史一面鏡真正的自我,昭示理性與忠貞,那是屈平的水中離騷!
[點評]結(jié)構(gòu)清晰。先總說,主體部分以小標題的形式分述,借助陶淵明等三位歷史名人的行為(分別頌揚他們“自由不羈”“寧死不降”以及“忠貞與高潔”),來詮釋文章主旨--“做真正的自我”,顯得生動形象。收篇處呼應開頭,思路清晰而嚴謹。
(2) 橫列式分層論述結(jié)構(gòu)
引論 提出分論點
分論點(一) 擺事實
講道理
本論 分論點(二) 擺事實
講道理
分論點(三) 擺事實
講道理
結(jié)論 總結(jié)觀點
[例文]:
“?”的聯(lián)想
“?”像那科學天空的北斗七星,“?”像一把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更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盤。“?”引導著千千萬萬的人為追求真理而奮斗不息,為獲得答案而冥思苦想。
“?”能引發(fā)人們對自然的思考,從而推動科學的進步。身為天主教神職人員的哥白尼對地心說大泊爾膽地提出了懷疑,終于成為日心地動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沉重地動搖了封建神學植物的統(tǒng)治地位。牛頓由蘋果落地而提出疑問,終于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更是傳為科學史上一段佳話。愛因斯坦在介紹他成功的經(jīng)驗時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問題罷了。”正是這樣大膽的質(zhì)疑,對任何事情都要問為什么的精神才使科學有了今天這樣的長足發(fā)展。
“?”能啟發(fā)人們時社會、對世界的思考。《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里,一個小女孩面對“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的問題開始了對生命對世界的哲理思考。托馬斯·莫爾面對羊吃人的社會現(xiàn)象,思量著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形態(tài),從而為我們描繪了《烏托邦》。馬克思更是無數(shù)次地問自己:“資本主義制度怎樣才能滅亡?”通過對大量工人運動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他終于使“一個幽靈在歐洲上空盤旋�!闭且粋€又一個問號盤施在哲學家的心中,使人類智慧的花園里百花競放,爭奇斗妍。
“?”引發(fā)著人們對人生的無盡思索。從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天問》,到稱霸中原,成為一代豪雄的曹操的名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從東坡居士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到毛澤東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從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長篇小說《怎么辦》,到張誨迪的《生命的追問》,古今中外的人們通過小小的“?”表達了無限的意念、無窮的思緒。
“?”的確是一個神奇的符號,無比智慧的人類發(fā)明了它,它又促進了人類智慧的增長。對于“?”的無窮魅力,您是不是也該多問幾個問號呢?
[點評]
本文思路結(jié)構(gòu):
引論:比喻兼排比引論
分論點(一) “?”能引發(fā)人們對自然現(xiàn)象的思考,從而推動科學的進步。
本論 分論點(二) “?”能啟發(fā)人們對社會、結(jié)世界的思考。
分論點(三) “?”能引發(fā)著人們對人生的無盡思考。
結(jié)論:“?”的確是一個神奇的符號。
(3)縱貫式分層論述結(jié)構(gòu)
引論 提出中心論點
分論點 分論點 分論點
本論 分論點(一)分析論證 分論點(二)分析論證 分論點(三)分析論證
小結(jié) 小結(jié) 小結(jié)
結(jié)論 總結(jié)觀點
[例文]:
敢為天下先
寫下這個題目,便覺得有些唐突古人的味道,先圣老子以“不敢為天下先”為三寶之一,去掉一個“不”字,豈不成了對臺戲?
筆者實在沒有褒貶古人的閑情,因為古人自有他們的處境。我這里說的只是正在建設新生活的人們,應該以何為“寶”的問題。
我們正生活在-個除舊布新的歷史時期。許多新的情況需要我們?nèi)パ芯�,新的路子需要我們�(nèi)ヌ剿�,新的局面需要我們�(nèi)ラ_創(chuàng),新的經(jīng)驗需要我們?nèi)タ偨Y(jié)。這一連串的新無不跟“先”聯(lián)系在一起,新的形勢時刻都在召喚著立志改革的人們先想、先說、先干、先攀上高峰。在我們英雄的國度,這樣的人物已經(jīng)和正在不斷地涌現(xiàn),他們執(zhí)著地堅持革新、創(chuàng)造、前進,在自己生活的詞典里莊嚴地寫上:“敢為天下先!”
“先”的一端孕育著成功與勝利,另一端則又潛伏著失敗與挫折�!跋取迸c“險”往往是毗鄰的,且不說歷史上多少天才的創(chuàng)見、勇敢的改革曾被視為異端邪說,因而厄運連錦;即使是今天,改革者的道路,也絕非平坦大道。
首先,是要擔風險的,老子的那個“寶”至今仍為一些人所賞識,恐怕多半是被這個“險”嚇出來的。別人沒有說過的話,不說;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不走;“險峰任人占,我自保平安”--這就是他們的生活邏輯,以致在他們主管的地方和單位,有如一潭死水,很難見一些波瀾的生氣。
然而,歷史總喜歡捉弄人,-味求平安反而不見得平安,因為歷史的潮流總是在沖擊著那些安于現(xiàn)狀者的地盤,或者把他們卷向波峰,或者把他們拋進波谷,正所謂“樹欲靜面風不止”。而險呢,則恰恰是通往平安的大道。改革家王安石的名言:“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哲人睿語,頗堪深思。
那些敢為天下先的改革者形象實在是可歌可泣的,這不僅是在他們昂首奮進的時候,也是在他們遇阻絆倒的時候,因為即便是絆倒,那身軀也是向前的。
[點評]本文的思路結(jié)構(gòu):
引論:借老子的話反托引論
本論:分論點(一)因為“新” 分論點(二)因為“先” 分論點(三)因為“先”
所以要“先” 所以有“險” 而有“安”
結(jié)論:那些敢為天下先的改革者形象實在是可歌可泣的。
(4)正反對比論述結(jié)構(gòu)
A、 正反對比論述結(jié)構(gòu)常式:
引論
正面提出論點
正面論證 正面說理
正面舉例
本論 反面提出論點
反面論證 反面說理
反面舉例
結(jié)論
[常式例文]
學然后知不足
河水來到浩瀚的大海,就會望洋興嘆,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井底之蛙跳出井底,看到無垠的天空,就會自慚孤陋寡聞;我們通過學習,就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更加謙虛、更加努力地去學習。
學習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開闊我們的視野,使我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加謙虛的去學習。不斷的學習過程就是對知識領(lǐng)域不斷開拓的過程,每開拓出一片知識的荒地,就可以種下一片智慧的種子,以努力作陽光,把汗水作基肥,智慧的種子就會生出智慧之芽,開出智慧之花,結(jié)出智慧之果。隨力著知識的逐漸積累、增多,就會發(fā)生從量到質(zhì)的變化,從狹小的知識境界到更廣闊的知識境界的升華。人們常說,“登高”便可以“遠望”,遠望才能夠開闊視野。在知識的海洋里,知識境界愈高,視野就愈開闊;視野愈開闊,就愈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不過“大海之一滴”而已,于是便愈知己之不足;愈知己之不足,便愈是謙遜虛心.學習起來便靠是勤苦,所以他達到的知識境界就愈高。
不學習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偸亲愿咦源�,不可一世,其實,選種人的知識太淺薄不過了,任何博學多才的人都不會自滿自足。學習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這種人即便有滿腹的才學,也會像高空中洋洋自得、自做美夢的云雀一樣,從虛幻的云霧中墜落下來。摔在現(xiàn)實的巖石上。不是嗎?夜郎自大的清王朝,以“天朝”自居,不愿意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閉關(guān)自守,結(jié)果使中國變成一個匍匐在洋人鐵蹄之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
不學無術(shù),自高自大,同樣是我們做學問的勁敵。由此看來,我們只有通過學習,在學習中不斷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自謙自勵,才能在探求知識的道路上永不知足,永遠進取。
(本文作者張明厚,1985年考入北京大學)
本文思路結(jié)構(gòu)
學然后知不足 |
引論――類比引論法 |
類比體 |
河水望洋興嘆 |
井蛙自慚孤陋 |
|||
本體: |
我們學然后知不足 |
||
本論 |
正面論證 |
正面提出論點――學習能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
|
正面說理 |
比喻論證――以拓荒比學習 |
||
層進論證――八個“愈”字 |
|||
正面舉例(無) |
|||
反面論證 |
反面提出論點――不學習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而自高自大 |
||
反面說理――比喻論證――云雀之喻 |
|||
反面舉例――清王朝閉關(guān)自守 |
|||
結(jié)論――我們只有在學習中不斷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有自謙自勵,永遠進取。 |
[變式例文]
學然后知不足
雄鷹只有當它搏擊藍天時,才知道天空是多么遼闊,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人大海時,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寬廣,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樣,-個人
只有當他學得愈多時,才知道學海無涯,而自己學到的知識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罷了,他才懂得要永無止境地進取,用句俗話說,就是。學然后知不足"。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學習,不愿學習當然就與求知領(lǐng)域接觸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領(lǐng)域是多么深遠奧妙。自然不會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為自己還很有知識。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鳴得意。我國南朝梁文學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譽為"江南才子",后來他不思進取,不愿繼續(xù)學習,最后留下了"江郎才盡"的笑話。我國古代還有這樣一則寓言講的是-個楚國人學習駕船的故事。起初他的師傅在平靜的水面教他,不幾日,他便能操舟自如。于是他以為自己"盡操舟之術(shù)",不愿繼續(xù)學習,就辭退了師傅。后來他駕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濤翻滾,他只落得"四顧膽落,墜槳失舵"的結(jié)局。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深入學習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門知識。
相反,學習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學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著名科學家芝諾曾經(jīng)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說明這個道理。他用一個圓的內(nèi)部來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識,而用圓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識,他說一個人知識越多,這個圓就越大,,這個圓的周長也就越大,與未知領(lǐng)域的接觸也越大。因此,他對他的學生說:“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不知道的東西比你們多些�!边@位科學家正是始終不滿足,不斷地進取,才在科學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學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須學,而且要不斷地學,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較多的知識,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滿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取。魯迅先生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列寧說:“最有害的,就是自以為我們總還懂得一點什么�!卑透β宸蛘f:“你們在任何時候也不要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別人怎樣器重你們,你們總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沒有知識�!边@些教誨,從不同的側(cè)面告訴我們,要不斷進取,永不滿足。
朱熹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比绻阎R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學習就是知識源泉的源頭。只有永不滿足地學習,才能使知識的源泉永不干涸,永遠流出清澈的泉水,澆灌出智慧的花朵,結(jié)出豐收的碩果。
本文思路結(jié)構(gòu)
學然后知不足 |
引論――類比引論法 |
類比體 |
雄鷹搏擊藍天 |
||||
小溪奔入大海 |
|||||||
本體 |
學然后知不足 |
||||||
本論 |
反面論證 |
反面提出論點――不學習也就不會感到不足 |
|
||||
反面說理――比喻論證――井底之蛙 |
|
||||||
反面舉例 |
江郎才盡 |
|
|||||
楚人學舟 |
|
||||||
正面論證 |
正面提出論點――學然后知不足 |
|
|||||
正面舉例――芝諾的言行 |
|
||||||
正面說理- |
魯迅語 |
|
|||||
列寧語 |
|
||||||
巴甫洛夫語 |
|
||||||
結(jié)論 |
引用:朱熹語 |
|
|||||
比喻:只有永不滿足地學習,才能使知識的源泉永不干涸 |
|||||||
|
|
|
|
|
|
|
|
例文.
遺人玫瑰,手有余香 山東一考生 外國一位著名的企業(yè)家曾說過: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不會坐視不管,我會盡力幫助他,這樣做不但不會讓我損失什么,反而會給我?guī)順s譽,讓我的事業(yè)更加順利。這便是一種雙贏的智慧。當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無形之中體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讓自己贏得競爭中的優(yōu)勢。 因此,我們應善于利用雙贏的智慧,用自己的長處來彌補別人的短處,從而使自己的長處得到彰顯。 當我們能夠積極幫助別人時,自身的價值便會得到體現(xiàn),會使自己獲得極高的信譽。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各國經(jīng)濟極度蕭條,企業(yè)由于受到戰(zhàn)爭的破壞,資金匱乏。而此時各國銀行大多停止了接濟困難企業(yè)。然而,此時的花旗銀行卻積極辦理各項貸款業(yè)務,盡力挽救各國企業(yè),幸運的是,企業(yè)由于受到援助,迅速發(fā)展,促進了經(jīng)濟的復蘇,并按時歸還了花旗銀行的貸款�;ㄆ煦y行的這一友好舉措,不但沒有使自己蒙受經(jīng)濟損失,反而給自己帶來了極高的信譽。在此后的發(fā)展中,花旗銀行憑借良好的信譽,使自己成為世界知名銀行之一。這一雙贏的做法不但救活了企業(yè),而且讓花旗銀行彰顯了自己的長處。 相反,當我們不善于采取雙贏的智慧,不樂于施助于人時,那么自己本身的發(fā)展便會極為緩慢,因為我們沒有體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不會獲得別人的信任。外國一位傳教士曾經(jīng)說過:“當他們?nèi)ス舾锩h的時候,因為這與我無關(guān),所以我保持沉默;當他們?nèi)ス艮r(nóng)民軍的時候,因為這與我無關(guān),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現(xiàn)在他們來攻擊我了,我該怎么辦呢?”這名傳教士由于以前沒有幫助過別人,現(xiàn)在便處于四面楚歌的境地�,F(xiàn)在的一些企業(yè)利用詆毀別人的手段來達到提高自己的目的,這樣做是極不明智的,它不會贏得買家的信任,反而會敗壞自己的聲譽。
由此可見,通過幫助別人來彰現(xiàn)自己的長處,這種雙贏的智慧可以促進我們自身的發(fā)展。 那么,我們要懂得幫助別人,自己身處危難之時,別人也會來幫助我們,這樣更有利于我們的前進。 “雙贏的智慧”讓你我共同享利,并有利于自己長處的彰顯。 3、結(jié)論------豹尾 結(jié):收束全文。
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于落句”,尾段的得失一定意義上注定了文章的成敗。議論文寫作要求觀點的統(tǒng)一,布局的嚴整緊湊,這同時就在提醒著我們要努力寫出精彩恰當?shù)慕Y(jié)尾。就針對議論文而言:第一,尾段必須與首段相呼應,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結(jié)尾要扣題。第二,尾段要精練平實、富有深味,干脆有力而又發(fā)人深思。
例如:2004年滿分作文四川考生《生命如風》“惟有風,可以穿越荊棘。惟有學習風,我們才能藐視一切挫折,讓痛苦煙消云散”。 高考例文: 聽取心靈的召喚(2004年高考滿分作文)
曾幾何時,在眾說紛紜中彷徨,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曾幾何時,在他人的只語片言中迷茫,缺一雙飛離困惑的翅膀;曾幾何時,沒有選擇堅守抑或聽取的膽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陽光……朋友,別把心灰,別把氣喪,請聽取心靈對真善美的呼喚,讓心靈之燈為你導航!
是的,聽從心之召喚。
既別深陷于剛愎自用的泥潭,也別迷失在莫衷一是的他鄉(xiāng)。翻開歷史的冊頁,你會看到商紂王不納良言只落得家破人亡,劉阿斗沒有主見只能在可悲可笑的人生舞臺上將蜀國埋葬。而當你關(guān)閉心靈之窗,不再與世界交往,你只能給思想加框,心靈上綁,永遠不能在生活的無垠藍天上自由翱翔。
是的,聽從心之召喚。別去想那些把無數(shù)庸者掩埋的蜚短流長,也別計較“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積毀銷骨”的力量。你悲傷,是心在低吟;你微笑,是心在歌唱。別人指手畫腳時你巋然不動是一種榜樣,別人的非議與指責只會更好地映襯出你的勇氣與度量!只要問心無愧,你的腳步便走得穩(wěn)當。位高權(quán)重時選擇他人的勸誡還是無休止的褒獎?榮譽加身時選擇他人善意的勉勵還是諂媚的頌揚?欲壑難填時選擇無休止的自我膨脹還是一句箴言--“無欲則剛”?只要堅守心靈之燈對真善美的期望,它終將為你指引最正確的方向!
是的,聽從心之召喚。別讓雙眼被道聽途說的表象皮毛蒙上,也別把“懷疑論”的精神弄得太過夸張。無論對人對事,千萬不要只憑陳年老賬,讓心靈的天平總是空空蕩蕩!揚棄中多幾分審視與估量,選擇中找準真理的重量。當歧路亡羊,墨子會嚎啕大哭,是因為沒有心靈之燈為他導航;孟子“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霸氣,就是“當仁不讓”思想下的個性張揚。當你不熟悉情況,多詢問詢問,恰好似“入山問樵,入水問漁”,是找到捷徑的良方;可是正直與良知要求你這樣或那樣時,你就該勇往直前,千萬別回避,別退讓!
聽取心靈的召喚吧,不要師心自用,也別全盤吸收。當你有心靈之燈為你導航,你的生活之路才能走得坦坦蕩蕩,讓愛你的和你愛的人心中充滿陽光!
[點評]議論文論點要明確,使論點明確的方法是:①開頭就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②同時還應注意到,加深強化觀點的最好方法就是反復吟詠、多次點題�!”疚耐ㄆc題達五次之多。這樣不僅使論點突出鮮明而且全文旋律往復蕩氣回腸
1.鳳頭------引論
提:提出論題、論點
“萬事開頭難”,作文的開篇往往奠定了全文的走向與謀篇布局,閱卷老師也能從中看到考生的思想才智,因此精心打造好作文開頭是件刻不容緩的事情�?荚囎魑臅r間緊,文章不求長,開頭最好開門見山,盡快切入題旨,盡快鮮明的亮出你的觀點。
如果是引材料作文則更要注意簡潔,對較長材料不能照搬,要圍繞自己選擇的角度,結(jié)合自己的中心論點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一般來說,開頭最好控制在100-200字以內(nèi)。
例文片斷1:江西考生《聽取心靈的召喚》的開頭
曾幾何時,在眾說紛紜中彷徨,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曾幾何時,在他人的只言片語中迷茫,缺一雙飛離困惑的翅膀;曾幾何時,沒有選擇堅守抑或聽取的膽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陽光……朋友,別把心灰別把氣喪,請聽取心靈對真善美的呼喚,讓心靈之燈為你導航!
4. 修改的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的表達能反復推敲。
平時要養(yǎng)成修改的習慣,要有修改的能力。如果平時修改的能力強,文章水平自然高,那么,高考作文雖不經(jīng)修改,也能寫出不是毛坯的文章來。
以上分述了高考作文四項基本功的訓練。建議訓練先分四個單項進行,再進行全文整體訓練。有分有合,可能更為奏效。通過單項訓練,讓每一步驟的基本功都練扎實了,這就能讓考生更清晰地掌握寫好高考作文的步驟和方法,寫起來一步一步走得更穩(wěn)當。同時,通過分合訓練,讓考生知道自己影響得分的寫作問題在哪,讓考生能自主地針對個人問題進行個性化的強化訓練,這就更奏效了。
議論文分析說理六步法
不少學生都覺得議論文好寫,但寫好卻很難。他們寫的議論文,觀點不是不明確(鮮明),結(jié)構(gòu)不是不完整,論據(jù)也不是不充分,他們的缺點在于不善于分析說理,使論點和論據(jù)不能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而如何展開分析說理卻又是目前學生感到無眾下手的問題,因此要提高學生議論文的寫作水平,必須加強分析說理能力的訓練。先看兩段文字:
甲段
①讓人三分不為低。②比如藺相如是一個宦官頭目的門客,出身卑賤,地位低微,可是他因“完璧歸趙”和“澠池會”上維護趙國和趙王的尊嚴,為趙國立了大功,先拜為大夫,繼而又擢升為上卿。雖與廉頗大將軍“同列”,但“位居廉頗之右”。這使得出身高貴、地位顯赫的廉大將軍頗不甘心。不僅貶低其功勞,甚至侮辱其人格,說什么藺相如只不過“徒以口舌為勞”、“素賤人”,并揚言,我見相如“必辱之”。而相如面對廉大將軍,不驚不怕,處處謙讓。上朝時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即使邂逅相遇,也“引車避匿”。相如的謙讓最初頗不被他的門人們所理解,很不以相如為然,并以停職為要挾,唆使相如與廉頗決一雌雄,出這口惡氣�?商A相如一語驚天:“強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薄拔宜詾榇苏撸葒抑倍笏匠鹨�。”廉頗聽了此事,竟被藺相如謙讓的品格、博大的胸懷感動得“肉袒負荊”,登門謝罪,遂成刎頸之交,并傳為千年佳話。③所以善于忍讓并不意味著低人一等。
乙段
①古人有一句為人處事的的叫作“讓半句風銷云散,退一步海闊天空。”細想來頗有一定的生活哲理。②人生群體之中,與人難免言差語錯,磕磕碰碰,甚至吵鬧爭執(zhí),矛盾沖突,但往往一方先作忍讓,對方也會火氣頓消。方才好像電閃雷鳴,瞬間卻又月明風清。這種神奇的效應,實在是謙讓的功勞。廣為傳誦的《史記》中“廉藺交歡”的故事就是一例。③藺相如是一個宦官頭目的門客,出身卑賤,地位低微,可是他因“完璧歸趙”和“澠池會”上維護趙國和趙王的尊嚴,為趙國立了大功,先拜為大夫,繼而又擢升為上卿。雖與廉頗大將軍“同列”,但“位居廉頗之右”。這使得出身高貴、地位顯赫的廉大將軍頗不甘心。不僅貶低其功勞,甚至侮辱其人格,說什么藺相如只不過“徒以口舌為勞”、“素賤人”,并揚言,我見相如“必辱之”。而相如面對廉大將軍,不驚不怕,處處謙讓。上朝時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即使邂逅相遇,也“引車避匿”。相如的謙讓最初頗不被他的門人們所理解,很不以相如為然,并以停職為要挾,唆使相如與廉頗決一雌雄,出這口惡氣�?商A相如一語驚天:“強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我所以為此者,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绷H聽了此事,竟被藺相如謙讓的品格、博大的胸懷感動得“肉袒負荊”,登門謝罪,遂成刎頸之交,并傳為千年佳話。④可以這樣設想:假如藺相如和廉頗一樣爭匹夫之勇,或者聽信門客的慫恿一決雌雄,那后果將不堪設想:“兩虎相斗”,必然“不俱生”;趙國這個大廈不也就傾覆了嗎?藺相如忍了也讓了。我們說他忍得對讓得好。這一忍一讓,“忍”出了趙國的安定局面,“讓”出了趙國的昌盛強大的國體,博大的胸懷和耿耿忠心。⑤這就是“讓人三分不為低”這一哲理名言的印證。⑥由此看來,古人云:“有容乃大,能讓為高”實屬至理名言。
甲段:屬于觀點加論據(jù)加結(jié)論的形式,給人的感覺就是把觀點和論據(jù)強扭在一塊,油是油,水是水,很分明。
乙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密無間,說理透徹,無懈可擊。
分析說理六步法 ①分析論點②過渡引入③論據(jù)概述④論據(jù)分析⑤過渡引申⑥深化論點
六步法的具體內(nèi)容是:
①分析認點--總論點的側(cè)面分析及論證分論點的確立;
②過渡引入--論點與論據(jù)間的銜接與過渡;
③論據(jù)概述--論證部分的中心內(nèi)容;
④論據(jù)分析--揭示論據(jù)的含義,奠定分析、溶化論點的基礎;
⑤過渡引申--論據(jù)與論點間的過渡與銜接;
⑥深化論點--照應分析論點。
寫議論文,往往出現(xiàn)的問題,或分析空洞,或把握不住論據(jù)的實質(zhì),結(jié)果導致不合題意,東拉西扯,分析說理“六步法”的訓練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如
題目:談毅力
運用分析說理“六步法”構(gòu)成其中的兩個層次(議論文本體部分),再加上引出論點、結(jié)論總結(jié)幾個部分,讓它構(gòu)成一篇完整的議論文。
第一個層次
第一步:分析論點--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
第二步:過渡引入--很多人都有美好的理想和為之奮斗的熱忱,但他們?nèi)狈σ懔�,開始是天天撒網(wǎng)捕魚,不久便于工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最后索性將網(wǎng)拋進垃圾箱里,而海底的珍珠只是可夢想而不可得了。
第三步:論據(jù)概述--有地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一位仙女幽居凈舍,凡人難得一見。一天,仙女聽到一陳悅耳的敲門聲,正想稍等片刻再去開門,可那敲門聲很快就停止了。幾天之后,又有人敲門,灰心的仙女懶得去開,那人卻直敲不停。仙女終于被他打動了,第一次開了門。
第四步:分析論據(jù)--這段動人的故事中,第二位敲門者終于達到了目的。他比第一個人多了什么?毅力,只有毅力!沒有毅力,成功只是虛幻,虎頭蛇尾的奮斗也是徒勞。
第五步:過渡引申--如果人類沒有毅力,我們也許至今還住在山洞里過著原始人的生活呢,然而,我們的社會畢竟在飛速發(fā)展。
第六步:深化論點--人們用毅力和著血汗,筑起了建設的豐碑。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說理“六步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密無間,說理至深,無懈可擊,構(gòu)成議論文分析論證的一個層次。
邏輯分析說理六步法,可以給中學生訓練議論文找到規(guī)律。反復練習,對說理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
高考議論文的謀篇布局
古人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猶夫行陣之首次,階梯之有依也。”梁啟超倡導的作文法也是一貫主張把布局謀篇放在訓練的首位,而把字句末節(jié)放在次要地位�?梢娙绻话岩U述的道理證明的觀點先構(gòu)思好安排好,那就只能是文章未成而先毀。
議論文的結(jié)構(gòu)布局是指通過某種合理的論證方式把論點、論據(jù)有機地組合起來。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議論文的整體結(jié)構(gòu):
提出問題(引論)------鳳頭
分析問題(本論)------豬肚
解決問題(結(jié)論)------豹尾
3. 表達的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的把握能始終清晰。
表達階段的任務是將構(gòu)思定型的中心思想通過文字外化為一篇應試文章。
表達訓練主要是掌握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寫作方法�?煞謩e訓練記敘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抒情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議論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讓應試文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離題的“垃圾”文字出現(xiàn)在文章里,就能得高分了。
具有了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功后,還可以進一步訓練突出中心思想的各種藝術(shù)手法,如語言的藝術(shù)、修辭的藝術(shù)、過渡照應的藝術(shù)、畫龍點睛的藝術(shù),等等。
2. 構(gòu)思的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的是--對題意的轉(zhuǎn)換能準確自然。
構(gòu)思的訓練,首先是培養(yǎng)構(gòu)思的習慣。高考作文一般不能寫草稿,這種一落筆就是定稿的文章,更需要想好了再寫。要把邊寫邊想的壞習慣改掉。
構(gòu)思的任務是,把題意轉(zhuǎn)換成一篇切題的應試文。這“轉(zhuǎn)換”是構(gòu)思的基本功。依據(jù)題意,你在“轉(zhuǎn)換”時,要想出合適的題材和切題的“思想”。文章主要“寫什么”,這是“中心”,這“中心”想表達“什么意圖”,這是“思想”。動筆前必須想清楚全文的“中心”和“思想”,然后把這個中心思想句子寫下來。只是大概地想想是不行的,因為這時的想法還模糊不清晰。寫中心思想句的過程,就是逼迫思路成熟的臨界時刻。能把中心思想句子寫出來了,說明構(gòu)思定型了,寫起來思路就不飄忽了,可把握了。中心思想句子寫出來以后,還得反復推敲,“中心”切題了嗎?“思想”切題了嗎?對“中心”和“思想”都有切題的把握了,還需要對文章的布局作個大概都謀劃,打算怎么開頭,中間分幾段,詳略在何處,需要作考慮。這樣,構(gòu)思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具有了構(gòu)思的能力,每次“轉(zhuǎn)換”都能切題,這構(gòu)思的基本功,就是你高考作文得高分的致勝法寶了。
24.君權(quán)和相權(quán)的矛盾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制度下的一對基本矛盾。
(1)分別指出唐朝、北宋和明朝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
(2)這一矛盾的解決,呈現(xiàn)了怎樣的演變趨勢?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